字數:1741 字 閱讀時長:大約 3 分鐘 ?
嫉妒是被破壞了的優越感,它不是從自己的擁有中提取幸福,反是從他人的擁有中尋求痛苦,可謂一種自我折磨。所以與其羨慕、嫉妒、恨,還不如將目光鎖定自己,把嫉妒的氣力轉為自強的動力。
有一副對聯:欲無后悔須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下聯直指人們常見的嫉妒心。
嫉妒俗稱紅眼病,是與他人比較,發現才能、聲譽、境況等不如對方,因而產生一種由排斥、貶低、敵視等組成的心理狀態。它被英國哲學家羅素視作人類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情感之一,并且是在人性所有特點中最不幸的情緒。
說到嫉妒,大家平日里多有感受,尤其是在相同的領域和相近的圈子,更易滋長此種心情。嫉妒來自于較量,若彼此之間沒有關聯,或者水平相差懸殊,就不會爭你長我短。因此,距離產生美,近距離則產生嫉妒,文人相輕、同行相忌便是這個道理。
人從來到世上開始,或多或少都帶有自我中心意識。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況會起變化,但無疑希望被推崇、欣賞。所以看到別人勝過自己,失望是難免的。說到底,嫉妒是被破壞了的優越感,特別是原先差不多甚至低于自己的人躍到前頭,那份挫傷心理就愈加強烈,羨慕、嫉妒、恨也油然而生。
羨慕是嫉妒的起點,但后者的可怕在于向仇恨轉化,因而有難以預料的破壞性。在戰國時期,龐涓與孫臏、李斯與韓非本師出同門,可一旦心生嫉恨,就多了無比冷酷的陰招。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任何年代都有接二連三的人,對出類拔萃者或無中生有誹謗,或絞盡腦汁陷害,總想置之死地而后快。
從本質上講,嫉妒源于自身的缺乏。張三沒有的,李四偏偏有,這種反差讓心胸狹窄者無法容忍。在某些人的心里,自己得不到或辦不到的,誰也休想染指。當看見別人的好,首先是不愿承認,繼而竭力挑刺、詆毀,試圖將他拉回與自己相同的水平線。但別人的好,豈是信口雌黃就能抹殺?退一步說,即使可以蒙蔽一時,也難以蒙蔽一世。現實不可能因嫉妒而改變,再多的糾結終究是一場徒勞。
如此看來,嫉妒心既可憎又可憐。像貪婪、懶惰等種種惡習,畢竟還給人帶來一些初始的快樂,伴隨嫉妒的卻只有痛苦。因為它不是從自己的擁有中提取幸福,反是從他人的擁有中尋求痛苦,這可謂一種自我折磨。毫無疑問,嫉妒是欠缺智慧的表現,一個在精神上富足的人必將遠離。而嫉妒心重的,則很難有成大事的器局。因嫉傷人者,往往傷人不成反自傷,總在自尋煩惱中耗盡自己。
嫉妒的病根是不當比較。一個人習慣于攀比,通常喜歡盯住別人。當看到自己的境況較好,心中自然滿足,可過不了多久,他將發現另一些境況更好的人。因此,狹隘地與人較量,嫉妒就不可避免。正如羅素所說:如果你渴望榮譽,你可能會嫉妒拿破侖,拿破侖嫉妒凱撒,凱撒嫉妒亞歷山大,而亞歷山大我想,他也許嫉妒那個不存在的海格拉斯。
此類接龍式的嫉妒顯然有盲點。人本是一個得失平衡體,享受了某一樣好,就得承受另一樣壞;并且某一樣好,大多不會憑空而來,正是以鮮為人知的付出與代價換來的。世上的一切是連續的,有其果必有其因。我們沒有必要與別人比,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們經歷了怎樣的軌跡。所以與其羨慕、嫉妒、恨,還不如將目光鎖定自己,把嫉妒的氣力轉為自強的動力。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嫉妒式的挑剔、打擊,對別人不公,對自己也至多帶來空虛的發泄。只有超越了嫉妒心,以實實在在的努力贏得進步,通過提升自我而不是壓低別人,來縮小、彌補相互之間的差距,這份較勁才有意義,由此得到的滿足才真正的暢快。
每個人都有特定的視域,有目光所及的地平線。但是,地平線的后頭仍是無限的世界。人生的路很寬廣,毫無必要走進嫉妒的死胡同。當年蘇東坡剛出道,歐陽修早已是譽滿天下的文壇領袖。一日,他讀了蘇東坡的書信,不由感慨: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面對才情畢露的晚輩,歐陽修不僅沒有忌防,而且預言此人必將取代自己。
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是客觀規律。但世上又有極大的空間可以共處,有數不盡的機會可以分享,絕非一定誰取代誰。事實上,蘇東坡也并未取代歐陽修。同為北宋文壇泰斗,兩人都以鮮明的文風、筆法彪炳史冊。而進一步載入史冊的,更有歐陽修獎掖后進的胸懷。歐陽修放蘇東坡出一頭地,又何曾不是讓自己的氣度出一頭地?丟開嫉妒,恰恰是丟開沉重而無用的包袱。歐陽修提攜了蘇東坡,也升華了自己,為人類記憶增添了一份穿越千年的人格風采。
? 更新于:
- 上一篇: 如歌的歲月,構成了人生精彩的篇章
- 下一篇: 學會遺忘是人生的睿智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