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028 字 閱讀時長:大約 2 分鐘 ?
欠缺
七十年代的時候,以前我們廠里沒有什么娛樂文化生活。我們廠里的領導就找了一處空地叫工人用鐵架子焊了一個掛銀幕的大架子。以后那里就叫電影場了。
那個時候一般一個星期放兩回電影。有的時候還放四次電影呢。一到放電影的那天的下午學生們一放學,他們就把家里的凳子椅子搬到哪里占位置去了。有的時候大大小小的凳子有上百個呢?看電影的除了我們廠里的職工以外,還有很多附近的農民。放的一般都是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比如:《小兵張嘎》《地雷戰》《南征北戰》《永不消逝的電波》《四渡赤水》《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閃閃的紅星》《紅日》《解放石家莊》,有時也放一些武打片比如:《少林寺》《武當》《少林寺弟子》有時放一些外國片子比如有:《佐羅》《大篷車》《虎口脫險》《永恒的愛》《卡桑德拉大橋》《絕唱》等等。
看了這些電影小伙伴們就和我扮演那些電影上的角色,拿著草帽戴在頭上,再拿一塊黑布綁在頭上掏兩個窟窿。手里拿一根細竹條,身上披上一個毛巾被就是佐羅。看了少林寺一群孩子也都是這樣的模仿,還有的模仿少林寺的和尚每天早起練武功的呢。有的還模仿外國片子里接吻的鏡頭的,有的孩子還和一起玩的女孩子在一起模仿呢,模仿的很像那回事。有的就和自己的姐妹模仿。
那時候大多都不是獨生子女,一般家里都是兩個孩子也有三四個孩子的。大的有十七八歲小的也就是十一二歲的。也許那就是我們那時候最早的性教育素材吧。
我家住的那棟樓的對面的那棟樓的三樓的有一家姓的王。哥哥就和小他四歲的妹妹模仿了好久外國電影的鏡頭,后來被大人發現了,狠狠的打一頓。可是沒過多久不管用還是照舊那樣玩。又過了一年多聽說那家人的妹妹懷孕了,后來打了胎以后,她哥哥就考上了中專就去外地上學去了。以后再也沒有看見過他們了。
我們還從這些電影上學到了很多的歷史知識,對革命史的理解還是有幫助的。有的時候我們幾個鄰居家的孩子一看今天的電影是演過的,我們幾個孩子就向大人要幾角錢買幾根冰棍在一起吃。也就不看那些演過的影片了。
一到夏天電影場里的蚊子特別多,咬人特別厲害。我們幾個小伙伴就拿著扇子輪流為大家扇風。就這樣我和我的小伙伴度過了哪個金色的童年時光。
九十年代基本上家家都有電視了。看電影的人少了,廠里就把放電影的架子拆了,現在回想起來真有意思。可是現在我們廠已經遷走了。已經物是人非了,那時看電影那時候。可能有上千人了。現在我真的很想回到那個充滿幻想的七八十年代啊?
盡管現在看的電影比那時候多,已經沒有那時的感覺了,回憶起那個時候真的很讓人留戀啊。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