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781 字 閱讀時長:大約 2 分鐘 ?
星期天,在南湖三八巷的老師家里,我和表哥正在上英語輔導課。上著上著,表哥旁邊的頑皮小子蘇語泉就擠起表哥來。“嘿,你別擠我呀。”表哥大叫道。“呃,我只是想看看你的書。”蘇語泉答道。老師見狀說道“你倆上課別鬧了,要不畫個三八線。”“三八線?三八巷里畫三八線?”同學們都笑了起來。表哥和蘇語泉只好乖乖坐好,各自往旁邊移了移,盡量離對方遠一些。這樣,這首課堂小插曲就謝幕了。但他倆各讓三分向旁移的情景使我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講得還是我們安徽省的事哩。在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縣發生了一件奇聞:當朝宰相張英家人與鄰居吳家為了墻基爭地界,打起了官司,告上了縣衙。可因兩家都是顯貴望族,縣官左右為難,遲遲沒有判決。張家地契上寫明了“至吳姓墻”,但張家人怕有理難爭,就寫信告訴張英,讓他出面處理。張英收到家書后沉思片刻,回信到: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看了信后,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便立刻將院墻往后移了三尺。吳家人深感驚訝,在看了張英的詩后,也將院墻向后移了三尺。這樣一來,兩家院墻之間便空出一個六尺寬的空道。兩家人謙和忍讓形成了六尺巷,從而被世人褒揚,流芳百世…..
因此,我們也要在生活中學會謙和、忍讓,互相理解,互相寬容。就像兩個人分別從橋兩端過河,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那誰也過不了河,但只要其中一個人謙讓一下,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過河。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幅畫,畫中兩人握手言歡,旁邊還有幾個發人深省的字“何必爭個兩敗俱傷,互謙互讓就是‘雙贏’ 。”
彼此謙讓,能避免許多矛盾,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糾紛;互相理解,互相寬容,有利于大家之間的和諧相處,還能大大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俗話說得好“忍一言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大家要向故事里人物們學習,凡事不要爭強好勝、斤斤計較,而應該謙和、忍讓,禮讓三分又何妨!
? 更新于:
- 上一篇: 《兒童百科全書》讀后感400字
- 下一篇: 《養花》讀后感400字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