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849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下面是閱讀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劉胡蘭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閱讀。更多劉胡蘭讀后感800字請關注閱讀網劉胡蘭讀后感欄目。
劉胡蘭讀后感800字【一】一個個革命烈士其實仿佛是一塊雨花石,靜靜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而在其中,有一顆小小的雨花石,她讓我感動,她讓我震撼,她就是劉胡蘭。
劉胡蘭出生在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10 歲就參加了兒童團,1945 年5 月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六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土改運動。1946 年秋,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 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來回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在英勇就義之前,她說道:“怕死不當共產黨。”
此刻,我仿佛看到劉胡蘭穿著粗布衣裳,剪著剪著齊耳短發,眉宇間透露毅力,眼睛怒睜,嘴角微翹,面對兇狠的閻軍,昂首挺胸,從容不迫,慷慨就義的景象。我掩卷沉思,一個只比我大兩三歲的姐姐,臨敵不懼,竟有如此大的勇氣,讓我由衷的敬佩,而在這敬佩的同時也滲著幾分感動,因為他們這些革命烈士的冒死工作,才能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不禁想高呼:“共產黨萬歲,革命烈士萬歲!”
“劉胡蘭、黃繼光、董承瑞、江姐、夏明翰??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我耳邊久久回蕩著,回蕩著,回蕩著??《劉胡蘭》讀后感2 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小說《劉胡蘭》。小說生動地敘述了英雄少女劉胡蘭短暫而光榮的一生。她經歷了凄慘的童年,小小年紀就協助游擊隊鎮壓漢奸,積極向黨靠攏,在危險的環境中臨危不懼,英勇不屈,15 歲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最讓我感動的好似劉胡蘭面對殘酷的敵人的鍘刀毫不畏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為黨的人民的事業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因此,毛主席親自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與劉胡蘭對照一下,我覺得自己十分渺小。平時碰到一點點困難,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叫苦叫累。劉胡蘭的英雄事跡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決心要向劉胡蘭學習,做一個永于拼搏、不怕困難、英勇不屈,將來做一個忠于人民忠于黨的事業的人。我也希望劉胡蘭不屈的斗爭精神繼續在祖國大地上傳誦著,鼓舞著一帶又一代的人們為黨的事業,為人民的幸福,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英勇奮斗,默默奉獻著。
劉胡蘭讀后感800字【二】一個個為了祖國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就像一塊塊鮮紅的鋪路石,靜靜地躺在雨中,鋪出一條火紅的道路,指引我們去尋找夢想中的彩虹。這些烈士們雖然犧牲了,但他們勝利的光輝卻還閃耀在我們的心中。在這條道路中,有一顆令我感動、令欽佩、令我震撼的勇敢堅強的女英雄,她就是——劉胡蘭。
劉胡蘭,一個出生于農村的姑娘,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她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毀滅了敵人的陰謀用自己青春的熱血,書寫了一個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德。
劉胡蘭的祖母經常給她和妹妹愛蘭講苦難的家史和村史,父親劉景謙經常和鄉親們一起去根據地給八路軍送糧食,他常對女兒說:“答應八路軍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艱苦的日子里,平川堅持斗爭的八路軍日夜活動在青紗帳里,劉胡蘭常隨情報員為八路軍送干糧,傳情報。抗日干部們頑強斗爭的精神,給了她深刻的教育。
劉胡蘭10 歲就參加了兒童團,1945 年10 月劉胡蘭參加了“婦女干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 年 10 月劉胡蘭調任“抗聯”婦女干事。六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土改運動。這位年僅14 歲的女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來回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在英勇就義之前,她說道:“怕死不是共產黨員。”
一個比我大兩三歲的姐姐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氣,他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在她還沒滿15 歲時,就犧牲在敵人的鍘刀下。這種獻身精神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這種精神多么令我們敬佩啊!
毛澤東得知此事后,在1947 年親自為劉胡蘭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八個大字。1957 年1 月12 日,在劉胡蘭遇害十周年時,毛澤東主席又重新為劉胡蘭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以表對劉胡蘭這位女英雄的思念。
但是和她比比,我覺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平時遇到一點困難就垂頭喪氣,叫苦叫累,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做人要勇于拼搏、不怕困難、做個不屈不撓、勇敢的人,要做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少先隊員。
看看我們今天的辛福生活吧!都是他們這些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所以這些英雄事跡我們必須永遠銘記在心。
? 更新于:
- 上一篇: 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800字
- 下一篇: 勞動最美讀后感800字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