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947 字 閱讀時長:大約 8 分鐘 ?
感恩父母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蘋果樹。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到樹旁玩耍。他爬到樹頂,吃蘋果,在樹蔭里打盹……他愛這棵樹,樹也愛和他一起玩。隨著時間的流逝,小男孩長大了。他不再到樹旁玩耍了。
一天,男孩回到樹旁,看起來很悲傷。“來和我玩吧!”樹說。“我不再是小孩了,我不會再到樹下玩耍了。”男孩答到,“我想要玩具,我需要錢來買。很遺憾,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采摘我的所有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男孩很興奮。他摘掉樹上所有的蘋果,然后高興地離開了。自從那以后男孩沒有回來。樹很傷心。
一天,男孩回來了,樹非常興奮。“來和我玩吧。”樹說。“我沒有時間玩。我得為我的家庭工作。我們需要一個房子來遮風擋雨,你能幫我嗎?”很遺憾,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來建房。“因此,男孩砍下所有的樹枝,高高興興地離開了。看到他高興,樹也很高興。但是,自從那時起男孩沒再出現,樹有孤獨,傷心起來。突然,在一個夏日,男孩回到樹旁,樹很高興。“來和我玩吧!”樹說“我很傷心,我開始老了。我想去航海放松自己。你能不能給我一條船?” “用我的樹干去造一條船,你就能航海了,你會高興的。”于是,男孩砍倒樹干去造船。他航海去了,很長一段時間未露面。許多年后男孩終于回來了。“很遺憾,我的孩子,我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了。沒有蘋果給你……”樹說。“我沒有牙齒啃。” 男孩答到。“沒有樹干供你爬。”“現在我老了,爬不上去了。” 男孩說。“我真的想把一切都給你……我唯一剩下的東西是快要死去的樹墩。” 樹含著眼淚說。“現在,我不需要什么東西,只需要一個地方來休息。經過了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答到。 “太好了!老樹墩就是倚著休息的最好地方。過來,和我一起坐下休息吧。” 男孩坐下了,樹很高興,含淚而笑……
這是一個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故事。那棵樹就像我們的父母。我們小的時候,喜歡和爸爸媽媽玩……長大后,便離開他們,只有在我們需要父母親,或是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才會回去找他們。盡管如此,父母卻總是有求必應,為了我們的幸福,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你也許覺得那個男孩很殘忍,但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
母親,今生欠你一束康乃馨
母親,今生欠你一束康乃馨
——寫在母親節到來之際
認識和熟悉康乃馨還是在十年前看過的一部電視劇《紅色康乃馨》開始,從整體來講,這是一部反應正義,親情的劇集。
故事講述的是特種兵出身的阿琪提供的光碟揭開了大華集團侵吞國有資產的驚人內幕--在企業收購過程中,那個所謂的競爭對手國外的A集團,竟然是罪犯侵吞國有資產的一個伏筆,以此制造虛假激烈的國際競爭態勢,將收購價“名正言順”地推向最高后,與出賣方達成秘密協商,將超出部分的兩億六千多萬元資金轉移到海外。可每到案件撲朔迷離的時候,都有一束神秘的紅色的康乃馨出現,才使案情有了轉機;在這群高智商的犯罪團伙中,最大的幕后操縱者竟然是阿琪的養母藍思紅,當檢察官出現在藍思紅面前時,她殷勤伺候十一年的“植物人”丈夫被“神秘人”——-阿琪用催醒素激醒,生離死別的情景,讓人唏噓不已。專案組的稽查報告分析了養母藍思紅從一個積極投身改革,并敬夫育孤的光鮮亮麗人物而蛻變成罪犯的過程,藍思紅因侵吞巨額國有資產被判死刑,臨刑前,作為養女的阿琪在正義和邪惡面前,沒有忘卻養母十幾年的養育之恩去監獄給養母藍思紅送了一束紅色的康乃馨。
該故事的看點就是一束紅色的康乃馨,把法律、正義、親情的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
康乃馨又稱“母親花”,關于“母親花”的由來還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一九零六年五月九日對于全世界的人民來說是一個很普通平常的日子,但對于大洋彼岸的美國安娜·賈維斯來說卻是一個非常悲痛的日子;這一天,她深愛的母親與世長辭了。自從母親去世后,她每天以淚洗面,終日沉沁在失去母親的痛苦之中。第二年在母親去世一周年的紀念會上,她倡議大家佩帶白色的康乃馨鮮花,以此來紀念她的母親,并向美國國會提議,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
于是她給許多有影響的人寫信,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她的奔走呼吁下,一九零八年五月十日,在她的家鄉率先組織、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母親節”的慶祝活動。大作家馬克·吐溫親自給她寫信,贊揚她這項偉大的創舉:“這將在人類歷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他表示自己也將帶上白色的康乃馨鮮花,來悼念逝去的母親。經過安娜與大家的不懈努力,美國國會終于在五年以后的五月七日通過決議:把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全國“母親節”,以表示對所有母親的崇敬和感激,一個偉大的節日——“母親節”正式誕生。
從此康乃馨的花語里就有了慈祥、不求代價的母愛、寬容、母親之花、濃郁的親情、對親情的思念等等深刻的含義。
寫到這里,一種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十年前,母親因病英年早逝,當時,那種失去母親的痛苦,只能在每年的清明節這一天用哭聲來表達,盡管母親去世二十年了,但母親的音容笑貌和溫、良、恭、儉、讓的美好品格時刻影響著我們,每到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兄妹四人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的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任憑如泉的淚水和思念的痛苦掛滿臉龐。
母親去世的時候正是我們家的生活剛剛好轉的時候,母親生前沒過一天幸福的日子,終日起早貪黑操持全家的衣食住行,正當生活剛剛好起來的時候母親卻無福享受,匆匆的離我們而去。
二十年了,失去母親的痛苦始終無法釋懷,縈繞在心間。我不知道我們國家從什么時候開始興起了“母親節”,但是現在,“母親節”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在這天,兒女們或干家務,讓操勞一生的母親好好休息一下;或陪母親外出郊游;或送給母親禮物,但無論采取什么樣地慶祝形式,都離不開美麗的康乃馨。
二十年來,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我和全世界的兒女一樣從感恩母親的氣氛中走過,但是現在我無法陪母親外出郊游,也無法贈送母親喜愛的禮物,更無法親自為母親做一頓豐盛的飯菜,也許我認識和熟悉康乃馨的日子是在母親去世以后,也許對母親的思念只注重于跪在母親墳前淚流綿綿,思念縈懷。
但是這束代表“母愛親情”的美麗之花我卻始終沒有送到母親的面前,我只能把散發著母愛親情的康乃馨放在母親的遺像前,讓她的美麗和芬芳捎去我對母親的思念,盡管如此,這也將是我一生最為內疚、愧對母親的事情。我只好在百年以后了結這個心愿了!
母親,今生欠你一束康乃馨!
站在窗口的父母
我匆匆趕到家,客廳里空無一人。我又跑到臥室,才發現他們跪在凳子上,像孩子一樣把頭伸出窗外東張西望。
我趕緊喊了一聲:“爹,娘,你們干嗎呢?”
爹扭過臉看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哦,你回來了。天晚了,看你還沒有回來,我們就在這里看看。你看,你娘還在那里看呢。”他像推卸責任一樣,趕緊把目標轉向我娘。
娘的耳朵基本上聽不見任何聲音,所有的交流都靠手勢,就像啞語。我上前拉了拉娘的手。
娘回過頭看到我,也笑了:“看了半天,咋沒看到你呢?”
我說:“我騎摩托車,戴著頭盔,跑得快呀。”不知她聽到沒有,她舒了一口氣,把身子抽回來,又一點點挪下凳子,攙著爹,一步步挪回客廳。
我跟著他們走回客廳,把電視機打開,眼里竟有一種酸澀的感覺。
這是我參加工作16年來,第一次將父母接到身邊住。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房子,后來有了孩子沒地方住,再后來是他們年齡大了不愿意動。現在,在我的極力勸說下,他們終于勉強答應住半個月。
來到城里之后,他們極不習慣。房間本來就小,忽然增加兩個人,空間就更顯逼仄。我們緊張,他們更拘束,手腳都不知道該怎樣放。除了睡覺,只能在客廳里看電視。
爹已經“返老還童”,基本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這不能怪他。他今年已經81歲了,腦栓塞幾乎使他偏癱,而脊椎關節錯位,又使他的腰不得不彎下來,走路已經像嬰孩一樣,步履蹣跚,一搖三晃了。
娘的聽力不好,但眼睛和手腳尚好,就想幫我們干點兒家務活。可做飯用的是液化氣、電磁爐、微波爐,洗衣服是洗衣機,她在農村積攢了大半個世紀的經驗,在這里幾乎百無一用。我們還一遍遍地告誡他們:不要亂動電,不要亂動氣,不要隨便出門。于是,他們被“囚禁”在56平方米的小屋里。
干坐著的滋味不好受。爹還好說,他白天看書,晚上看電視,還能抽煙。娘就不知道怎么辦了,于是就拖地,擇菜,做些不需要絲毫技術含量的活兒,地拖了一遍又一遍,菜洗了一次又一次。可娘已經78歲了,眼神不濟。地拖了,總不凈;菜擇了,總有泥。私下里,老婆對我說:“別讓娘干了吧。她干了,我還要再干一次。”我說:“你不讓她干,她會憋出病的。”
于是,娘就津津有味地干,老婆就不厭其煩地返工。
一個星期天下午,太陽很好。我們陪爹娘在樓下的草地上曬太陽。一會兒,朋友有事找我們。臨走時,我告訴爹娘:“一會兒你們就自己回去,樓上樓下也不遠。”朋友的事情忙完時已近傍晚,回去一看,爹娘竟還沒有回來。我趕忙下樓找。
剛到樓下,就看到娘攙著爹在另外一個單元樓道口上下打量,四處張望。我趕快迎上去說:“這么晚了,怎么還不回去啊?”
“啊……啊……我們找不到咱家的樓道了。”爹有點兒害羞地說。
“我說是那個樓洞吧,你非說是這個。”娘還在一邊添油加醋地羞他。
爹并不生氣,只是“嘿嘿”笑著,一步三搖地跟著我挪上了樓。
此后,他們就再也不下樓了。
有一天上班時,路邊樓下,我無意間抬頭看了一眼,忽然就看到了爹娘。他們擠在靠路的窗口,正朝我揮手。我朝他們揮一下,他們再朝我揮一下,如此重復了好幾次。下班回來,我有意識地抬頭看了看那個窗口,果然看到他們在探著頭,朝我下班回來的方向張望。看到我時,他們又開始興奮地朝我揮手。
從此,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這棟樓的一道風景,兩個老人像一對老鳥一樣偎在一起,朝樓下的我不停地揮著手。
也許,他們知道,自己的雙手已經無法像翅膀一樣張開,無法再將兒女護在腋下,為他們遮風擋雨,就用目光和揮手的姿勢,織一張網,依然將他們的孩子包裹在濃濃的牽掛中。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