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068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余子武(1901-1944),號文波,廣東省臺山縣三八祜鄉李園社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2軍151師副師長。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余子武曾先后肄業于北京大學法學院和東京政法大學。翌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二十期騎科攻讀,1929年畢業回國后,毅然投筆從戎,將所學用于拯救蒼生于水火中。曾參加淞滬會戰及南京保衛戰,1939年七月晉升國民黨陸軍62軍151師少將參謀長。1943年6月,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62軍151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并赴印度參加美國陸軍部舉辦的高級將領訓練。1944年7月9日,率151師在衡陽西站向衡陽保衛戰之日軍展開激戰,1944年7月21日拂曉,衡陽市郊鄭家沖的151師指揮所被突襲,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主要事跡
1944年6月,日軍占武漢,陷長沙,南下向衡陽進犯,形勢十萬火急。為保衛南中國咽喉的衡陽,阻擊日軍鐵蹄向湘桂鐵路踐踏,國民黨主力決定在衡陽與日寇展開一場氣吞山河的衡陽大會戰。
1944年6月14日從印度集訓回國后,即參與國民黨阻擊日軍西進的衡陽豫湘桂會戰。由于151師行動迅捷,浴血奮戰,重慶統帥部給一五一師記大功一次。7月5日,151師在獅子嶺、五里牌一帶與占領白鶴鋪鎮之敵發生激烈戰斗,殲敵600余人。7月9日,151師奉命與157師向圍剿衡陽之敵進行攻擊,在衡陽西站與敵展開激戰,反復向圍攻衡陽之敵沖殺,血戰數晝夜,斃敵軍聯隊長爾和少將以下數千人。
1944年7月21日拂曉,設在鄭家沖的151師指揮所突然受到敵人襲擊,余子武跨上嘶鳴的戰馬,揮起指揮刀,率領精悍的特務連沖向敵陣。血戰中,余子武的戰馬身中數彈,慘叫而死,他的左手也被流彈擊中,血流如注,威嚴的戎裝也被橫飛的彈片撕成破旗,但他仍如石雕般屹立,血手緊執指揮刀,目光如電,聲嘶力竭道:“弟兄們,寧可戰死沙場決不做倭寇俘虜!為了我中華大民族的尊嚴,為了千千萬同胞不受鐵蹄蹂躪,沖呀!”
余子武(右一)與余漢謀(右二)合影
衡陽會戰中,因受日軍偷襲雙方短兵相接,余子武手腕中彈,依然舉手發令。日軍沖上與余子武肉搏,余的后背及腹部連遭重創,為國捐軀。這次戰斗,雙方均損失慘重。由于余子武所在部隊的英勇作戰,阻延了日軍瘋狂西進的步伐。
數日后,部隊秘密派遣數名勇士潛入日軍陣地,奪得余子武將軍忠骸。
噩耗傳來,三軍垂首,戰馬飲泣。六十二軍軍長黃濤失聲痛哭。黃軍長擦干眼角的悲淚,懸金5萬大洋,組織敢死隊要搶回余子武之遺體,不見余師長的頭顱,不準收兵回營!于是7名精選出來的敢死隊勇士在虎口余生士兵的引導下,悲壯出征。他們趁夜幕深入敵陣,在炮火焚毀、鐵蹄踐踏的草叢焦土里尋回烈士尸首,此時余子武仍血手緊執指揮刀……途中敢死隊被日冠追殺,傷亡過半,幸被援兵救回。
人物紀念
國民政府為褒獎其英勇精神,賜予國葬禮遇,其忠骸經由桂林運返粵北,當時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兼部長白崇禧、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等率眾公祭于車站。沿途所經各地,國人自發路祭者絡繹不絕。靈柩抵達韶關時,第七戰區司令的余漢謀親為治喪,并為其撰寫墓表,厚葬于曲江縣馬壩南郊白芒山麓,極盡哀榮。當時的《中山日報》、《中央日報》均以大量篇幅給予詳細報道,對余子武將軍的事跡給予很高評價,均許為民族英雄。美國的華文報紙《少年中國晨報》在1946年,還以連載的形式刊出由余經武撰寫的《余故師長子武將軍事略》,引起熱烈反響。
血戰中,余將軍身中數彈,雖受重傷,卻仍不停地高呼“沖啊,消滅日寇!”壯烈犧牲。時年43歲。這次戰斗,雙方均損失慘重。由于余將軍所在部隊的英勇作戰,阻延了日軍瘋狂西進的步伐。將軍平日好讀書,愛詩詞,寫得一手好字。他為人爽直,待人溫厚和藹,嚴于律己,廉潔奉公,深受官兵尊敬與愛戴。噩耗傳來,三軍將士無不悲憤。六十二軍軍長組織敢死隊搶回將軍的遺體,由一個連的兵力護送返回七戰區總部粵北安葬。經過廣西桂林時,國民黨陸軍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廣西省主席黃旭初等率部屬在車站公祭。沿途所經各地,不乏路祭之人。靈柩抵達韶關,第七戰區長官司令余漢謀親自為其治喪,厚葬在曲江縣馬壩南郊白芒山麓,并為其樹碑立傳,極盡哀榮。將軍殉國后,當時的《中央日報》《中山日報》等都以大量篇幅給予詳盡的報道,對余子武將軍的壯烈之舉充滿敬意。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余子武將軍為革命烈士。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證書,追認余子武為革命烈士,由臺山縣民政局發給臺烈士159號革命烈士證明書。時為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的凌子謙獲悉后,欣然賦七言絕句一首:“一自從戎許國身,八年苦戰抗倭軍。九州已見中興日,共表先生為國魂。”
2007年3月,韶關市政府還特地修筑了一條由廣韶公路入口處通往余子武墓地的水泥路,讓緬懷英烈的人們更容易去參觀、憑吊。
人物家庭
余子武殉國后,余將軍的結發妻子、七旬老母及六個孤兒驟然失去了主心骨,悲慟萬分。在余漢謀將軍的幫助下,他們最后赴美國定居。新中國成立后,余將軍的后人為報效祖國,紛紛回歸。余將軍的女兒余芳華回廣州后,嫁給了嶺南派著名畫家方人定的兒子,成就了一段傳奇姻緣。
? 更新于:
- 上一篇: 抗日英雄何萬祥的故事
- 下一篇: 抗日英雄盧廣偉的故事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