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065 字 閱讀時長:大約 6 分鐘 ?
曾仁文(1907~1943)江西吉水人。八路軍總部后勤部參謀主任。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27年加入共青團。1929年11月參加農民起義。1931年參加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吉水縣支部書記、區委書記、縣委書記、組織部部長,江西軍區獨立第13團政治委員,游擊總隊政治委員,團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斗爭。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后任軍委縱隊收容隊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偵察部部長,軍特派員。抗日戰爭開始后,任八路軍總后勤部特派員、政治部保衛部部長、兵站部特派員,總后勤部參謀主任等職。1943年5月在山西和順松煙鎮戰斗中犧牲。
主要事跡
1931年紅軍第二次反“圍剿”,在東固山區痛殲敵49師的戰斗中,身任連長的曾仁文率全連猛打猛沖,抓了不少俘虜,還繳獲了49師師長王金鈺的“百寶箱”。
戰斗結束后,在一片松樹坡上,曾仁文被介紹給毛澤東。毛澤東親切地握住他的手說,那只小皮箱是王金鈺的“百寶箱”,里面有敵人電臺用的密碼本和金條、偽幣。毛澤東表揚他作戰勇敢,并詢問了他的個人情況。
曾仁文告訴毛澤東,他生于一個貧農家庭,參加過江西農民運動,1927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領導了吉水縣仁壽區暴動,負責游擊隊工作。毛澤東握住他的手說:“你打得不錯嘛,是個好樣的青年。”
過了十多天,毛澤東召開調查研究會,指名要他參加。會上,曾仁文建議黨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注意發揮團組織的作用,深受毛澤東的重視。散會后,當毛澤東了解到他還沒有入黨時,十分關切。后經毛澤東介紹,曾仁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3年,任贛江游擊總隊政治委員、江西軍區獨立第十三團政治委員,后調任紅八軍團第二十三師團政治委員。1934年,參加長征。1935年,任紅軍一方面軍保衛局偵察組組長。1936年,任野戰軍政治部、后勤部特派員。1937年后,歷任援西軍保衛部部長、八路軍后勤部參謀主任等職。
全國抗戰爆發不久,為了加強兵站的保衛工作,曾仁文被總兵站站長兼政委楊立三點名要去。先任太原辦事處保衛科長,后調任垣曲第二辦事處主任兼政委,領導從河南澠池至晉陜邊境壺關8個兵站。500里長的地下交通線,是內地聯接延安最重要的一條秘密通路。擔負著護送過往的中央領導人、八路軍干部,去延安的傷員、大學生,轉送軍用物資,包括槍械彈藥,以及向延安轉運黃金白銀等任務。經過曾仁文的艱苦努力,形成了由兵站、地方黨組織和基本群眾形成的秘密護送網。朱德同志稱贊這是一條“大動脈”,要求務必小心,千萬不要發生問題。
曾仁文經常化裝成商人,到8個兵站去檢查、指導工作。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從延安去華中,他親自由蒲城護送到澠池。一路上曉休夜行,嚴密監視敵人動靜,終于安全抵達目的地,敵人毫無察覺。還有一次,向延安運送一批銀元。他組織一支運煤小車隊,把一包包銀元藏在煤堆里。每個推小車的小伙子都是身手不凡的武工隊員。小車隊,有時白天大模大樣闖關過隘,有時趁黑夜在山路上疾行,就這樣,從敵人眼皮底下順利通過。等敵人得到情報時,銀元早已送到延安。更艱難的是運送槍支,有時把一挺挺機槍藏在棺材里,裝成出殯模樣,送進深山。有時則裝扮成敵人軍隊,公然抬著機槍、背著長槍,從敵人鼻子底下鉆進深山密林,一直到達目的地。
這年冬天,成立晉中支隊(即同蒲兵站)。黨中央派他去擔任支隊長兼政委。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斗爭的需要,他把兵站人員培養成一支能打善戰、又會做群眾工作的特殊隊伍。這支隊伍,多次掩護劉少奇、陳毅、彭德懷等領導同志過往。陳毅同志稱贊他們是一支行動安全,聯絡暢通,吃住方便,安排周密的好隊伍。他們還多次組織小分隊出擊,援救友鄰部隊。在日偽軍大“掃蕩”的日子里,這支堅持在敵后的特殊隊伍,一面護送人員和物資,一面與敵人作戰。有時也組織小分隊,在夜色掩護下,去消滅漢奸或日軍小頭目。在桃家嶺戰斗中,他指揮隊伍,掩護衛生隊帶領傷員安全轉移,而自己險些陷入重圍。在西溝戰斗中,他指揮不足百人的隊伍,牽制住數倍于己的敵人,打出了威風。后來,敵人懾于他們的威力,一聽說是同蒲兵站通過,便佯裝不知道。有時他們組織上百頭毛驢運送彈藥,敵人也不敢輕舉妄動,象征性地向空中打響數槍,“歡送”過境。直到現在,“同蒲兵站”的傳奇故事,仍在晉中流傳。
1942年春天,曾仁文調任八路軍總部后勤部參謀主任,成了后勤部部長楊立三的好助手。當時環境惡劣,日軍經常進山掃蕩,籌措后勤物資十分困難,而且,如何使儲存的物資不被敵人搜去,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他走遍駐地附近每條山溝,勘察地形,選擇洞庫地址,然后組織戰士夜間施工,再加以偽裝。后來,日軍多次進山搜尋,甚至掘地三尺,都一無所獲。彭總開玩笑說:“你藏得這么巧,不要連自己也找不到了!”
1943年,敵人對太行山區進行“大掃蕩”,日軍調集重兵加上偽軍洶涌而來。他們的目標就是要找到八路軍總部。
敵人采取“合圍”手段,從四面向太行腹地撲來,一路上用所謂“篦式戰術”,對每個山頭、每條深溝、每座樹林甚至墓群都不放過。總部化整為零,兵分數路和日軍周旋。一天,后勤部機關來到和順縣北地墩一帶。不料,后勤部電臺發電報被日軍發現蹤跡。他們誤認為找到了總部指揮機關的蹤影,糾集上千名日偽軍包圍過來。一時間,槍聲四起,日軍飛機也狂轟濫炸。
在一片小樹林里,楊立三命令曾仁文率部隊立即轉移。但是,曾仁文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堅持自己帶警衛連留下阻擊敵人,掩護楊立三和后勤機關轉移。最后,楊立三被說服了,緊緊握住曾仁文雙手,說:“仁文,我們下山后你們立即跟上來,不可戀戰。”曾仁文莊重地點點頭。他明白,瘋狂的日軍豈肯輕易放過他們?他有好多話要說,但是一陣緊一陣的槍聲不容他多說,他只是深情地望著楊立三部長,說了一句“您多保重”,便回頭指揮部隊進入陣地。
上千名日本兵和偽軍,在上有飛機掩護,下有舉著馬刀“呀呀”吼叫著的指揮官的督戰下,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沖鋒。但是都被曾仁文他們打退了。日軍越攻不下,越認為包圍住了八路軍總部,包圍圈也縮得越緊。
后勤機關安全轉移了,楊立三派通訊員來傳達命令,讓他們撤出戰斗。但是,黃昏時分,敵人不斷增加,把他們圍在山上。他們且戰且退,原想撤到山頂再設法從后溝下去,甩開敵人。豈知,后山是壁立直聳的懸崖。
天黑了,周圍群山一片漆黑。鬼子怕他們突圍,漫山燒起了熊熊的篝火。曾仁文幾次派戰斗小組突圍都未成功,只得退回來。
情況嚴峻,險惡。曾仁文明白,只有一死,別無選擇。他望望夜色中黑黝黝的群山,看看山下周圍鬼子點的無數堆篝火,向僅剩下的20多位戰士說明了情況。他說:“我們拖住了大批敵人。只要我們緊緊咬住敵人,后勤機關的同志和總部首長的安全,就會有保障。”二十幾個年輕人,有的是黨員,多數還未入黨。但是此刻沒有一個人悲傷,都像這山上的巖石一樣堅強,像這蒼翠的青松一樣挺拔。他們說,我們用生命換來總部的安全,換來總部首長的安全,雖死猶榮。
夜里,20多個人輪流休息,采些野果充饑,準備第二天再戰。
天剛拂曉,敵人便集中炮火和飛機對山頭狂轟濫炸,陣地上頓時硝煙彌漫,碎石亂飛。
炮火過后,上千名敵人黑壓壓地撲了上來。“打!”曾仁文一聲令下,戰士們英勇抗擊。敵人雖然被打退了,但他們的子彈也打光了。戰士們又收集石塊,準備迎接最后的戰斗。
敵人又一次蜂擁而來,決一死戰的時刻到了。戰士們用石頭砸,用槍托打,最后,曾仁文高喊一聲:“同志們,寧死不當俘虜,跳崖啊!”第一個飛身跳下懸崖。戰士們視死如歸,有的抱著鬼子一同跳下懸崖,有的背著重傷員、扶著輕傷員抱槍跳下懸崖……
? 更新于:
- 上一篇: 抗日英雄易安華的故事
- 下一篇: 抗日英雄李伯蛟的故事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