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988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解蘊山(1905—1943),又名解縉,男,漢族,1905年出生河北大名。冀南第1專署專員。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個人生平
大名縣沙圪塔鄉謝寨〔又名解兒寨〕村人。1923年考入大名省立第七師范學校。1926年冬,中共黨在“七師”建立了黨支部,次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成為中共大名縣委的主要負責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后,與其它同志一起著手組建大(名)、廣(平)、館(陶)邊區抗日救國會。1938年5月,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大名第四區抗日自衛大隊和四區抗日民主政府相繼成立。1940年2月,八路軍挺進冀南。被任命為大名縣縣長。此后,他以四區大隊為骨干,吸取三區、五區兩區大隊組建冀南軍區抗日游擊第二支隊。任政委。同年八、九月間,大名、元城、魏縣、漳河、臨漳、成安等縣相繼成立抗日民主政權。與此同時,地區一級的領導機關冀南一地委、冀南一專署、冀南一軍分區也同時成立。此時,他任魏縣縣長兼縣大隊大隊長。1942年初,任冀南一專署專員。1943年5月,在魏縣反掃蕩斗爭中,光榮犧牲。
主要事跡
解蘊山
他考入“七師”后,學習積極,很快就接受了革命思想。1926年冬,七師建立黨組織,不久他便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較早的黨員之一。入黨后,認真讀馬列主義書籍,積極發展黨的組織,資助黨的活動。1929年他擔任中共大名縣委領導。同年冬,國民黨派軍隊為搜捕共產黨員,包圍第七師范5晝夜,他臨危不懼,堅定沉著地與敵人作斗爭。
1937年“七·七事變”后,大名被日軍侵占,一時敵偽橫行,土匪四起,群眾恐慌不安,他秘密組織抗日十人團,組建大(名)、廣(平)、館(陶)邊區抗日救國會,進行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他曾3次組織抗日武裝。
1938年5月,建立了大名縣第四區抗日自衛大隊,隨后又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被選為縣長。1940年八路軍進駐大名一帶,他以四區大隊為骨干,吸收三區大隊和五區大隊,組建了冀南軍區抗日游擊隊第二支隊,并任政委。八、九月間,建立大名、元城、魏縣、漳河(山大名分為四個縣〕、臨漳等抗日民主政權,并建立了黨、政、軍地區一級的領導機關。1942年初,調任冀南一專署專員。1940年秋,土匪郭清以魏縣北皋鎮為據點,時常騷擾我抗日根據地,成為一大禍患。他在冀南軍區主力部隊支持下,開展武裝斗爭,打擊敵人,同時發動群眾,團結開明士紳,并利用各種社會關系,爭取郭清部下郭金堂等人反正,瓦解、打擊了敵人,迫使郭清退縮至安陽邊界。1942年是敵后抗戰最艱苦的歲月,一專署所轄各縣,三里一據點,五里一炮樓,日偽加緊封鎖抗日根據地,此時他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白天在大(名)館(陶)邊區活動,夜晚率工作隊到大名城北一帶打擊敵偽,成績卓著,深受群眾擁護。
他關心同志,愛護干部,1939年春,冀魯豫行署主任晁哲甫被捕,他利用關系做通敵偽親屬的工作,將晁哲甫營救脫險。凡與他在一起工作的人,對他均十分親近。他能密切聯系群眾。有一次住在一戶患有哮喘病的貧農家里,房東怕影響他休息,躲到草屋去住。他知道后,讓警衛員把自己的皮大衣送去,并煮了2個雞蛋送去,天亮出發前,將僅有的一碗米留了下來。一次夜行軍,瞥衛員從瓜田摘了一個西瓜,給他解渴。他知道后,說:“我們在根據地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現在到敵占區,群眾不了解我們,更應該特別注意,不能侵犯群眾利益,否則敵人就會借機造謠誣蔑,挑撥群眾和我們的關系。西瓜不能吃!”把西瓜退還給老百姓。
抗戰時期,他與戰士群眾同甘共苦。他患眼疾,視力不佳,夜行軍常常跌跤,但他從不騎馬,每月和大家一樣只領2元零花錢。
解蘊山對群眾內部之間這樣那樣的糾紛,總是出面調解。1938年春,樊河道村與馬時莊村兩村之間發生了矛盾,樊河道村的一個會道門首領帶徒弟多人到馬時莊,準備拼一死活。解蘊山聞訊后,深夜趕到馬時莊,向兩村群眾反復講明利害關系,避免了一場流血事件。
人物紀念
解蘊山犧牲后,廣大群眾十分悲痛,冀南一專署在1944年3月8日召開大會悼念他。并制“文穆殉國”匾額一塊高高懸桂。群眾中長期流傳一首紀念他的歌謠:日寇侵略我冀南,披肝瀝膽為抗戰,壯志未酬身先卒,美名永垂在人間。(轉自新《大名縣志》)
pt0pt?g0tP??utospace:ideograph-numeric;text-align:left;line-height:150%;background:rgb(255,255,255);">解放后當地政府將何萬祥犧牲時的大泉山改名為“萬祥山”,將山下公路命名為“萬祥路”,并在山頂立了一座石碑紀念他。1983年,寧縣人民政府將烈士遺骨搬遷到縣城烈士陵園安葬。
198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時,山東電視臺特攝制電視專題片《我們的連長何萬祥》,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解放軍英雄傳》一書中介紹了何萬祥的生平及英雄事跡。
? 更新于:
- 上一篇: 抗日英雄羅伯特·肖特的故事
- 下一篇: 抗日英雄謝彩軒的故事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