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4267 字 閱讀時長:大約 9 分鐘 ?
楊大章(1909—1944),原名楊士英,又名章棣。1909年出生于天津市。冀熱邊行政公署第1專署專員。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1909年出生于天津一個教員家庭。1923年考入南開中學,在校學習期間接受進步思想影響。畢業后入天津北寧鐵路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黨領導的抗日救亡斗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在天津、唐山等北寧鐵路沿線車站秘密組織工人抗日團體。
抗日戰爭爆發后,楊大章任中共北寧鐵路黨委書記兼組織委員。在鐵路職工中宣傳抗日救國思想,發展抗日團體鐵路救國會(簡稱“鐵救”),主編抗日小報《鐵救》。團結和組織進步工人,利用鐵路工作的有利條件,為根據地采購運送物資,護送根據地干部安全過鐵路,搜集敵人軍隊和軍用物資調運、鐵路沿線軍事部署等情報,及時提供給黨組織和抗日根據地。
1943年他任冀熱邊行署第一地區專署專員。1944年5月,率薊遵興聯合縣縣委、縣政府機關干部、各區主要負責人及專署警衛連到團子山開會,在竄嶺廟遭敵人重兵包圍。他果斷地命令警衛連長向敵人主動出擊,掩護一部分干部沖出重圍,安全轉移。當突破口被敵人火力封鎖后,他帶領干部、戰士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最后與50多名同志一起壯烈犧牲,年僅35歲
主要事跡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大舉進犯東北三省,國民黨幾十萬軍隊不戰自退,大好河山很快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3000萬東北同胞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楊大章目睹了日軍殘害中國人民的罪惡行徑,憤恨至極。他憤而棄職回到天津,繼續到行李房任司事,在天津至山海關段客車上工作。休班時,他常常到北平中國新聞社閱讀報刊,了解國內外發展的最新局勢,渴望尋求一條民族解放的道路。一個偶然的機會,楊大章認識了共產黨員楊思忠、黃樹則。對祖國的熱愛,對帝國主義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比憤恨,使他們意氣相投,一見如故。從此,假日工余,常在一起探索救國救民的途徑,剖析中華衰敗之禍源,探討青年應負之使命。在黨組織的幫助啟迪下,楊大章樸素的愛國思想迅速得到升華。后來經楊、黃二人的介紹,楊大章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以后,楊大章以職員身份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宣傳馬列主義,聲討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無能。1936年,他調到山海關—天津—鄭州段負責鐵路聯系工作。借職務之便,積極散發抗日宣傳品,播撒革命的火種,組織并領導鐵路段抗日救國會工作。
盧溝橋事變后,全民族的抗日運動迅速欣起高潮。按照黨組織指示,楊大章在天津、唐山等地建立抗日救國會小組,發展救國會組織,印發抗日宣傳小冊子,發表抗日演說等,對鐵路職工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教育。許多人在聽了他那動情的、充滿民族大義的演說后激動地說:“大章說得對,說得好,只要咱窮苦人團結起來,就不怕他娘的幾個小鬼子。”有人干脆對楊大章說:“大章,你說的有道理,我們大家聽你的,只要你發話,我們就和日本鬼子拚到底。”
1939年4月,楊大章偕同愛人閻國珍(中共黨員,化名閻志)前往平西根據地,到冀熱察區黨委黨校學習。7月,學習期滿后任晉察冀第六專署(即平西專署)民政科長。他經常深入群眾了解生產生活情況,遇到困難就千方百計地去解決。是年夏天,連日暴雨,引起山洪爆發,無情的洪水象猛獸一樣,吞噬田園家宅,沖毀交通線,平西人民遭受天災人禍的雙重浩劫,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楊大章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帶領救災人員,晝夜奮戰在拒馬河畔。有一次,為搶救被洪水圍困的災民,他奮不顧身地跳入急流中,湍急的洪水幾次把他打入水中,險些葬身河底,幾經奮力拼博,才頑強地游到對岸,指揮災民轉移到安全地帶。
1940年楊大章兼任平西專署秘書主任,不久即調到昌宛聯合縣任縣長。平西是中共在晉察冀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日偽軍為了摧毀它,從1940年就開始進行了大規模“掃蕩”。在狹長的山地遍設據點,并頻繁包圍村莊,抓捕干部,對昌宛地區實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先是“三光”政策,繼之密布據點碉堡,敵特日夜出擾,破壞抗日根據地建設,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眼看著根據地的面積逐漸縮小。在極其惡劣的環境里,楊大章與群眾同甘共苦,經常到老百姓家里問寒問暖,他總是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與鄉親們交談,對鄉親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克服困難,支援根據地建設精神給予鼓勵。他說:“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致,堅決同日本侵略者斗爭到底,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我們要咬緊牙關,堅持呀!”臨走時,他讓警衛員給老鄉們送些糧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表示心意。鄉親們接過東西,眼含熱淚,緊緊握住楊大章的手,激動地說:“謝謝縣長,什么時候需要我們,您盡管說話”。
楊大章靈活地掌握和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建立兩面政權,堅持地方工作,緊緊依靠群眾。群眾更是主動為抗日捐款、捐物,各盡所能,多作貢獻。就這樣,在艱苦的游擊環境里,昌宛仍然很好地保證了抗日部隊糧食和物資的供給。楊大章以頑強的意志,率領全縣人民始終戰斗在百花山頭、永定河畔,使一度形勢危急的昌宛聯合縣,粉碎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和“掃蕩”,巍然屹立在敵后。昌宛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和群眾性的武裝斗爭再次出現新的局面。楊大章也因此獲得“模范縣長”的稱號。
1943年冀東區的形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經過春夏兩次恢復基本區戰役,在敵人實行“治安強化”運動中被“蠶食”的基本區先后得到恢復,并開辟了大片新區。為適應新的斗爭形勢,遵照晉察冀邊區政府的指示,于7月撤銷晉察冀邊區第十三專署的建制,建立冀熱邊行署,行署下設5個專署。楊大章被任命為第一地區專署專員。
第一地區專署下轄平(谷)三(河)密(云)、承(德)興(隆)密(云)、薊(縣)遵(化)興(隆)和豐(潤)灤(縣)密(云)4個聯合縣。敵人曾連續幾次實行“治安強化”運動,并反復進行大規模“掃蕩”,黨的組織和基層政權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楊大章在長期的斗爭中,對于如何搞好抗日政權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上任后,他馬上召開了各縣有關領導參加的機關工作會議,就當前形勢和工作等情況聽取了匯報。然后逐步建立了機關生活、工作、學習等項制度;明確了匯報、請示、巡視等項規定;印發邊區政府發布的各項政策、法令;結合根據地具體情況,制定了鞏固根據地政權建設的各項措施。
為了重點做好政權的改造和建設工作,楊大章先后幾次召集有關人士參加的座談會,進行反復研究討論。在討論時,他說:“村級政權建設是我們堅持根據地的基礎,要做好這個方面的各個環節工作,有什么問題,同志們就提出來共同商量,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什么樣的困難也難不倒我們”。1944年3月15日,專署發出了《關于改造村政權的指示信》,指出:村政權的好壞,關系到抗日斗爭的成功與失敗,要堅決清除原村政權中的壞分子,以保證村干部隊伍的純潔性。之后,楊大章身體力行,深入到各縣指導工作,整個專署迅速掀起了村政權建設熱潮。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首先在群眾中加強革命氣節教育,并針對不同對象,進行不同的教育。對士紳,教育他們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因一時之安逸,忘了民族氣節。對保甲長講清抗日是為民族雪恥,不當亡國奴,不能只看到敵人一時的瘋狂,看不到勝利前途。對群眾,講清要堅定勝利信心,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其次,加強鋤奸反特工作。對那些一意孤行的漢奸特務堅決鎮壓,毫不手軟。就這樣,楊大章上任不到10個月,第一地區的各項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各級干部和群眾都稱贊他是一個有理論、有實踐經驗的好專員。
1944年5月,第一地區委為了配合部隊恢復基本區,盡快做好地方黨組織工作,加強地方政權建設,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決定整頓薊遵興聯合縣黨組織。16日,楊大章、第十三團政委廖峰、薊遵興聯合縣縣委書記占中(季安)帶領縣委、縣政府機關干部和各區主要負責人一行200余人,在專署警衛連的保護下,進山開會。他們由薊遵興的東部平原進山,穿過馬伸橋鎮北部的丈煙臺、太平莊據點間敵人的封鎖壕溝,來到開會預定地點——團山子村(薊縣下營)。團山子是個小山村,周圍山連山、嶺連嶺,山巒起伏。從這里到下營鎮只有4公里。會議開始不久,一位同志突然病倒,急需搶救治療。于是通過關系,到敵占區下營鎮找來醫生。但這名醫生在診病后,回到下營鎮,立刻把會議的召開情況向敵人告密。敵人得知情報后,連夜從承德、平谷、興隆、遵化等地,調集3000名日偽軍,從四面八方包抄過來。17日,下營據點之敵用炮火襲擊團山子。面對突然發生的情況,楊大章果斷決定與會人員迅速撤離,分散隱蔽,開往無人區。18日夜里,天空陰沉沉的特別黑,這正是轉移的好機會。然而天不做美,隊伍出發不久就下起了雨,走到下營竄嶺廟附近時,大雨滂沱,難以行進,不得不暫時到廟里避雨。200多人擠在僅有7間房的孤廟里。拂曉,警衛連發現了敵情,立即向楊大章作了緊急匯報。很快,竄嶺廟西山被敵人占領,密集的槍彈象雨點般射來,一顆顆炮彈不時地在附近爆炸。面對瘋狂的敵人,楊大章鎮定自若,他考慮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那些即將返回各地,配合部隊反攻作戰的縣區干部。關鍵時刻,他一面從容地讓大家燒毀文件,一面繼續派人偵察敵情,并根據南山溝深、嶺多、樹密的的自然環境和該處敵人火力較弱的情況,決定由連長馬振林指揮警衛連,掩護縣區干部向南突圍。指戰員們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奮勇沖殺,終于撕開了突破口,隊伍迅速向外沖。由于這些人大都是平原地區的干部,沒有作戰經驗,不熟悉地形,隊伍很快亂了。在這時,敵人又搶占了南山頭,并以猛烈的火力封鎖了突破口。南山沖不出去,楊大章繼續指揮向東突圍,但東山也被敵人控制了。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楊大章振臂高呼:“誓與敵人決一死戰!”在他的鼓舞下,干部戰士精神抖擻,以巨石作掩護,與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決戰。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戰斗由拂曉一直持續到將近中午。一部分同志經過頑強的拚殺,沖出重圍,安全脫險。但楊大章卻在指揮突圍時,不幸中彈,英勇犧牲,年僅35歲。戰后,當地抗日干部和群眾走遍了山山崗崗,秘密收殮烈士們的遺體。在東山凹里,他們發現楊大章烈士的遺體仰臥在巖石上,頭部負傷,兩支手槍壓在身下。
人物紀念
竄嶺廟的道士許恒山目睹了所發生的一切,十分敬佩八路軍干部抗日救國、英勇犧牲的精神。他毅然砸毀了廟內供奉多年的所有泥塑神像,親手制作了一塊烈士紀念匾,恭恭敬敬地懸掛在大殿中央。上書:為國為民犧牲烈士紀念為國盡忠光榮犧牲民國三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對日軍作戰英勇犧牲三十三名總司令占中總政委楊大章
1958年,楊大章烈士的遺體遷葬于唐山冀東烈士陵園。
? 更新于:
- 上一篇: 抗日英雄李漢卿的故事
- 下一篇: 抗日英雄王仁齋的故事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