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510 字 閱讀時長:大約 5 分鐘 ?
【第1篇】
近期,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十六計》,你們一定不知道這是誰寫的吧,其實這本書沒有固定的作者,是后人研讀《孫子兵法》和古代的一些戰爭總結出來的戰斗計謀經驗。其中,第七計是我最喜歡的一計--無中生有計的妙處,就在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是敵人判斷失誤,從而出其不意地擊敗敵人。大家一定想知道計名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吧,讓我給大家揭開這個叫《草船借箭》旳計名故事吧。
劉備為了對付曹操,與孫權結成了同盟。諸葛亮留在東吳輔佐孫權,周瑜讓諸葛亮三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諸葛亮回營后,讓魯肅準備二十艘船、六百名士兵、青布、稻草。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和他取箭,魯肅大惑不解,船在曹軍面前一字排開,戰士們開始擂鼓,魯肅驚慌失措:“曹軍出來,如何是好?”諸葛亮哈哈大笑:“子敬放心,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輕易出兵。”曹操聽到擂鼓吶喊聲,心想:“現在江面霧這么大,敵軍突然來襲,肯定有埋伏,不能大意。”曹操下令,只能讓弓箭手將對放射退。于是,東吳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十萬支箭。
這則故事中的諸葛亮就用到了這一計,我們要多多向諸葛亮學習。
【第2篇】
古人常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本《三十六計》的作者是無名氏,諸葛亮曾使用過三十六計,《三十六計》蘊藏著古人的智慧,從中可以看出他們的智慧,更可以知道中國人的聰明。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書里有三十六計,數中有術,術中有數,三十六計”一語,先于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三十六計”一語,先于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所以我們的書上總會寫著“著/無名氏。”
我們現在雖已沒有戰爭,但是《三十六計》中的軍陣,和一些計謀,塑造了現在的中國,假如沒有清朝,我們中華可能更加強大,我讀了三十六計以后,便覺得中國古人雖然迷信,有一點“傻”,但是迷信是中國傳統,而且,中國古人的智慧無盡,他們把三十六計寫成了書,并創造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一語。
【第3篇】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三十六計》,里面講述了戰爭中如何用計。全書一共有三十六個計策,有瞞天過海、聲東擊西、拋磚引玉......每個計策都有一篇故事,十分生動,也讓我更加容易理解。
我喜歡的故事是《瞞天過海》,他講述了秦始皇到東南巡游在回來的路上,病發很快就死去了李斯和趙高等人,卻裝成什么事也沒有發生的樣子,偽造了一份詔書,假稱秦始皇已經將胡亥立為太子,途中秦始皇的尸體已經開始腐爛,李斯下令在車上裝載一些咸魚,利用咸魚的臭味掩蓋尸體的臭味。直到回到咸陽后,才正式給秦始皇發喪。后來,胡亥繼承的帝位。
還有一個故事是《拋磚引玉》它講述了燕國的國君想招攬人,才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合適的人,于是向郭隗請教。郭槐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君非常愛馬,他用千兩黃金買了一個馬骨,消息一傳開,大家都知道國君求千里馬心切,沒幾天,就有人送來很多千里馬。國君聽從郭隗的建議,馬上派人造了一座精致的房子給郭隗,還拜他做老師,后來,果然有很多人才紛紛投奔到燕國來。
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很多計策,還讓我學到了許多成語。書中的人物展現了中國古代智慧謀略的全部精華。
【第4篇】
最近,我看了一本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三十六計》,書里的一個個計謀令我贊不絕口,一場場實際戰例也讓我嘆為觀止。
今天 ,我看到一計“釜底抽薪”,讓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原文是這樣寫的: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干上之象。就是說在敵我力量懸殊之時,不應拿雞蛋碰石頭,而要擊其要害,滅其氣勢,用以柔克剛之法滅敵。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戰敗,被釋回國,臥薪嘗膽,圖謀滅吳報仇雪恨。為消除吳王戒心,勾踐故意稱越國遭遇大災荒,欲向吳國借一萬斤米糧。吳王信以為真,認為越國威脅不到吳國,就借糧給越國。
一年后,越國就要把米糧還給吳國了。越國想:不能就這么把糧食還給吳國,但不還糧食,吳國肯定會借此名義滅了越國。謀士建議道:我們可以把米煮熟了,這樣雖大,但是不能種,到時就有好戲看了!
吳王接到米后,看它們顆顆豐滿(實是煮熟所致)大喜過望,忙命農民播種,到了秋天糧食顆粒無收,此時的越國已是人丁興旺,國力強盛,因此不斷騷擾吳國,吳國就此滅亡,勾踐成了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越國這番計策,真可謂是釜底抽薪啊!
此外,書里還有許多計謀,大家熟知的空城計、走為上計、苦肉計等等……雖然,這些計謀表面上好像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無關,都是兵法,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許多生活啟迪、做人道理和學習方法。大家一起翻開這本《三十六計》一起領略古代人沉淀下來的智慧吧!
【第5篇】
我在前一段時間讀了《三十六計》這本書。三十六計是從《孫子兵法》中提煉出來的三十六條人人都知道的計策,但往往是這些計策,卻總能置人于死地。
就拿其中的一條——空城計來說吧。諸葛亮在一出祁山伐魏時,錯用了馬謖,街亭丟失,致使全局崩潰,這位學富五車的漢相諸葛亮無奈退守西城。單憑當時西城內的兵馬根本不可能抵擋即將到來的魏國追兵。情急之下,諸葛亮智擺空城計,命令各處城門大開,自己端坐城門之上撫琴,等待著魏軍的到來。
等到司馬懿率領魏軍追到西城的時候,看到大開的城門,還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城頭悠閑地撫琴,反而不敢前進了,害怕中了埋伏而主動撤退了。這可應了一句話: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意思是說:空虛的地方要讓它更加空虛,可疑的地方讓它更加可疑。就從這一仗看,諸葛亮在智謀方面無疑要高過司馬懿。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知道為將帥者應多動腦子思考,不能一味沖殺,動靜結合才是兵法之要也。
三十六計不僅適用于戰爭,而且其它地方也能適用。我們平常做事情要有計劃,知己知彼。危急時刻不慌張,理智看待問題,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 更新于:
- 上一篇: 《黑駿馬》讀后感300字
- 下一篇: 書,給了我愛的教育作文300字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