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881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春光正好,一座又一座山梁遠在我們身后。陽光攜著風,在鄉村的田野散步,遠遠望去,山梁上、地埂旁、房前屋后,到處彌漫著一抹白、一抹紅、一抹黃的煙霞,走近了才知道,那是春天的花事,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做著盛大的道場。風過村莊,田野像明眸皓齒的少女,淺淺的心事伴著落英繽紛,彌漫在淡淡的花香里。沿著“遠通吳楚”的古道,一條寬闊平展的水泥路繞過刻有“玄天神路”的石碑,蜿蜒伸向大山深處……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一千多年過去了,時光的河流中一直回蕩著詩人不絕的嘆息,一段艱險難行的入蜀古道,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馬鈴兒的響聲早已成為模糊的記憶,很美,也很遙遠。循著時光的步履,在暖風融融的曠野中行走,如一枚草葉一樣吸納天地精華,前方不遠處,仿佛潛藏著令人神往的傳奇故事,只待我去聆聽,去體味。
翻過幾道山梁,青泥嶺的主峰突兀地躍入視野,許多人知道青泥嶺,卻不知道鐵山就是它的主峰。鐵山因其色似鐵,得以此名。然而,令人心馳神往的,卻是那些散落在時光深處的歷史遺跡,一座廟宇、幾棵古樹,所有的一切都被歲月浸泡,讓時間淘洗。我們一路追尋而來的好奇,在春天的風中膨脹,一直覺得,青泥嶺的神奇,不僅僅是因為偉大的詩人寫過,還以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橫亙在徽縣東南嘉陵、大河、虞關三鄉鎮之間,綿延20多公里。
鐵山的半山腰有幾座房屋。春天的午后,陽光溫婉地灑在一座古舊的戲樓上,殘破的戲樓仿佛飽經風霜的老人,衣衫襤褸卻肅穆沉寂。對面是太和庵,據傳唐玄宗李隆基為避亂入蜀,途經青泥嶺時在太和庵小住,因此也叫太平庵。戲樓與太和庵遙遙相對,印證了“爺廟對戲樓”的民間俗語。古舊的戲臺,不知道承載過多少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每年三月二十日廟會期間,這里要唱三天大戲,人們會從四面八方涌來。
從太和庵屋后的斜坡向鐵山峰頂攀登,走著走著就累了,順勢坐在坡邊的石塊上歇息,喘著粗氣兒俯瞰遠處的山川田野,山下的路變得細瘦了許多,讓人一時迷茫,難辨來時的方向。春光染綠房前屋后的樹木,那些安靜的農舍,正在享受春日的陽光,盡顯端莊樸素。起身進入一段灌木林,帶刺兒的枝條籠著曲折迂回的羊腸小道,伸進鐵山滄桑的夢里。蒿草叢中,七零八落的城磚泛著幽冷的光芒,像無語的傾訴,悠悠訴說著過去的輝煌、今朝的落寞。邑人清乾隆進士張綬對鐵山有這樣的描寫:“自下而上約十里,路僅容足,步步險絕。”曾幾何時,這條陜甘入蜀要道從虞關至鐵山,沿途懸崖絕壁,棧道鑿石成路,全用鐵鏈鉤連。如今,連接通蜀要道的鐵鏈早已不知所蹤,峭壁上依稀可辨的古棧道,也被叢生的樹木覆蓋,被無情的風雨打磨。
到了山埡處,眼前豁然開朗。向右再走數步,有一處院落、幾座廟宇,古時候的鐵山寺大概就在這個位置了。院里院外舊磚新瓦混雜,一塊飽經風雨的石碑矗立在瓦礫之中,歲月無情,碑文已經無法看清了。廟門都上著鎖,房屋的墻體有一部分是劫后余生的舊物,一部分是近年來虔誠的信士們的功德,修補過的房脊被陽光映襯得更加鮮亮。幾處殘垣斷壁孤零零地杵在一角,它們見證過歲月的凄風苦雨,歷經過人間的悲喜巨變,衰老的身軀映襯著蒼松、荒草,慢慢地便成了山的一部分。
往左攀上一座峰頂,除了來路之外,雖然三面懸崖,但周圍十分開闊,地勢平坦處也有一座廟宇,據說是玉皇大殿,門上依然掛著鎖。蒿草叢中散落著一些石柱,大多殘缺不全了,看著很像院落邊上的柵欄。陽光依舊灑在廟宇的屋脊上,影子撲在荒蕪的院落,如難以穿越的夢境。依稀可辨的壁畫,還能勾勒廟宇曾經的華貴,但歲月的沖刷下,無論如何都難以再現當年的真容了。
繞到玉皇大殿后面,清涼的風迎面撲來,幾棵蒼翠的松樹臨崖而立。站在樹下極目遠眺,群山疊翠,莽莽蒼蒼,一彎江水靜臥在群峰腳下,細瘦的山路如繩索一般繞進大山的褶皺里。聽著不絕于耳的陣陣松濤聲,思緒早已越過目光,飄向更遠的地方。公元1132年—1156年,南宋王朝以青泥嶺為抗金前線,駐守大將吳玠、吳璘、吳挺父子及將士八萬余人。青泥嶺烽煙迭起、戰馬嘶鳴,戰火在嘉陵江兩岸燃燒,吳玠、吳璘兄弟為保住仙人關,收縮兵力全力防守,與金兵展開大小數十次的戰役,憑借險峻的山峰,湍急的河流,創下了仙人關以少勝多的戰例。仙人關、殺金坪、勝金坪,這些蘊藏著故事的地名,記錄著青泥嶺的歲月中,那些湮沒在歷史煙云中的點點滴滴,回神,已是久遠。
山高水長,流年歲月早已滄海桑田。大地沉默,時光忽如靜止,耳畔似乎還有仙人關大捷的歡呼聲,那些勝利的吶喊,給這古老的土地平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如果刨開古道上的荊棘雜草,一塊石碑,就會記錄一段鮮活的故事;一片瓦礫,就會描繪一段老去的光陰;一段傳說,就會牽動人心最柔軟的疼痛……
? 更新于:
- 上一篇: 時光荏苒,最后一批九零后即將成年
- 下一篇: 時光,依舊孤寂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