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112 字 閱讀時長:大約 2 分鐘 ?
聽說柳河縣內有個羅通山,心里對它就一直放不下,于是,就利用一個休息日,帶上北京的幾個小青年(一起做工程的同事)游玩去了。
自從梅河口“引龍入梅”工程開工以來,北京那幾個小青年一直戰斗在工地上,根本沒有時間出去玩玩,頭幾天我帶兩個青年看了一下梅河口的龍泉寺,他們高興極了,問還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什么時候還帶他們出去玩。這次出游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為解決人多車坐不下的問題,我慌稱費用AA制,盡管這樣還是坐滿了一車人。
羅通山離梅河不遠,不是名山,只是傳說羅通在此駐扎過軍隊。
午飯后我們便出發了,大約走了五十公里左右就到了。羅通山還屬于剛開發階段,主要是山上有幾處溶洞,最大的應該是水簾洞,屬于喀斯特地貌。上山的路并不好走,是沒有鋪裝的土路,盡是些裸露的山石和碎小的石頭,車輪接觸后有種滑滑的感覺,加之山勢險峻,讓人有些駭怕。我們選擇水簾洞為參觀點,它位于600米的山腰上,車到了那里根本沒有停車場,只有一塊稍微寬的路面可以停車,調頭都挺費勁的,在大家的幫助下,我打了五、六把舵才把車停好。下車后,順著山路走了三十幾米遠就到了水簾洞,迎面走來一位姑娘向我們索要門票,每人30元,我和她說司機是不能要錢的,一般旅游景點都有這樣的規定,目的是讓司機常帶客人來,最后我們五個人給了100元。姑娘帶著我們走進水簾洞,她說這個景點是親戚承包的,她是幫忙的,路上我們了解到,這個景點每年不僅要投資開發和建設,而且,還要向旅游主管部門交管理費,向村委會交承包費,開銷是很大的。
走到洞口,一個巨大的石壁矗立在我們面前,頂端鑿刻著“水簾洞”三個大字,在石壁左側還有吉林第一洞天“的字樣,走進洞中路時寬時窄,最寬處也不過2米,洞頂最矮處人還得低頭才能通過,腳下始終有一條小溪相伴,墻壁濕漉漉的。這是我第二次看到喀斯特溶巖地形,第一次是在官馬溶洞,那里比這兒有名氣,但感覺不如羅通山好。我對姑娘說這兒有那么好的一個傳說,為什么不加大宣傳力度,她說前幾天省里來了一伙記者,說是要寫點文章。是啊!這里的景點還處于原始狀態,需要各界給以關注。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我感到有的景物形象都不錯,只需要有人給它起個文雅的名字。對洞里的瀑布特別感興趣,水流之激,水勢之大,水聲之悅耳,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洞中有三個大廳非常漂亮,只是還沒有人工布置,讓人感覺空蕩蕩。水簾洞長約法1000米,據說還有2000米可以繼續開發,這在參觀中就能看到洞中有洞,道中有叉路,當地人說整個山都是相通的。
回來的路上又看了三仙夾森林公園,據說是一個縣長放著官不干了,下海經商,承包了此山。有膽識、有氣魄,讓人佩服!
羅通山的確是個待開發的好景點,希望有關部門支持開發建設,使它早日大放異彩。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