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482 字 閱讀時長:大約 3 分鐘 ?
《一》
秋風起,雁南飛。
暮色,溫潤如玉的少年,透過金黃的銀杏樹,對憑欄之上,手持畫筆的她,言笑晏晏,禮貌施禮:“小生,元稹,字微之,敢問,姑娘芳名……”
“崔氏,雙文”還是叫她雙文吧,真實的名諱,想來她已經厭倦了,千年來,人們叫她鶯鶯,崔鶯鶯。
看著他,在自己畫中題詩,筆鋒俊朗,風襲來,深秋的銀杏葉,落了他滿身,遍地。
春非我獨春,秋非我獨秋,豈信念百草死,但念霜滿頭。
頭白古所同,胡為坐煩憂,茫茫百年內,處身良未休。
纖手,緩緩撫過畫面題詩,看著他,溫和的笑容,一絲暗生的情愫在心里悄悄蔓延。
唐。貞元十七年,崔雙文在禮佛小住在白云寺,認識了二十二歲的元稹,那個深深走進她心中,烙下印痕的男人,她不知曉,自己所認為的緣分,源于一個男人的賭約,得城西崔家小姐芳心者,贏,進京應試途中盤纏。
很多時候,愛情,敵不過,權勢,地位,金錢。
很多時候,富貴是感情真真切切的試金石,飛黃騰達才是一些男人,夢寐以求。
他,曾許她,十里紅妝,科舉高中,卻一諾成殤。
他,終娶高官之女,
她,亦嫁小吏為妻。
愿以為真愛無雙,到頭來,卻是一人沉墜其中,縱有千般不舍,萬般不愿,唯有,放下所有深情與眷戀,安度余生。
《二》
經年之后。
鏡中的她,輕撫夫君插于青鬢的珠釵,唇間含笑。
轉頭,眉眼彎彎,看向身旁這個男人,他,不會寫詩,不喜弄墨,在衙門里,做著簡單事務,相貌也平平;可,他給她鳳冠霞帔,伴她十年日夕,他,用自己的肩膀,護她和一雙兒女,長久安兮。
“公務遠行,時間安排如此之急,夫君,且要保重身體”
“嗯”他微微點頭,目光隱約含淚,她會看到的吧,他把那幾首詩,放在枕間,寫詩人,說是她許久不見的表兄,想明日到府拜見,他明白來的是誰,走?還是留?他都把選擇權,交給她。
《三》
思離。五首。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讀到第四首,她,禁不住,潸然淚下。她在青春貌美年齡,認識了他,元稹,并對他傾注了所有愛戀,卻落得,差一點,羞辱殉情。
十年了,他輕描淡寫到,人生數十年,入他心的女子,唯,她。十年了,她若,當日了卻性命,時刻,尸骨早已成灰。
她,想到他的夫君,那個不茍言笑的男子,洞房之夜,揭開紅蓋頭,傻傻的對著雙眼哭成桃子的自己,說,夫人,你,美的像嫦娥下凡。
她止住了哭啼,止住了,殉情的心,撲哧一聲,笑了。
奇怪,嫦娥的眼睛,會腫的像桃子?
這是她不解風情得夫君,十年來,說過的最浪漫的一句話。
有些男人,是一汪清澈泉水,不知不覺,潤人心脾。
她燭下,微笑,展墨,寫下四句話“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喚來丫鬟,囑咐,給遠房表親送去,入眠,一夜無夢。
第二日,無客來訪。
花樹下,酌一杯清茶,看兩小兒嬉鬧,待她的夫君歸來。
有種感情,會暖的讓人心安。
《三》
那日,傳來元稹暴斃消息時,她坐在石凳上,手里握一杯清茶,閉目養神,聽小孫兒,念《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似乎,她又看到,那翩翩的少年公子,站在白云寺前,金黃色的銀杏林中,對自己說“小生,元稹,字微之……
她想告訴身旁孫兒,比起初相遇,其實,更美好的,是長相守
卻,只是輕輕放下,溢出半杯的茶水,拂了拂,斑白的鬢絲夫君插上的珠釵,嘆了口氣,什么也沒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的路,要自己去走。
秋風起,雁南飛。
《四》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
她,五十一歲。
天命之年。
兒孫滿堂。
《完》
作者語:
元稹初戀發生地的寺廟,在河南省輝縣市白麓山下的白云寺,《鶯鶯傳》的傳說,村民們可謂,家喻戶曉。
如今,唐代銀杏古樹,依舊,枝繁葉茂,守護著千年古剎。
白云寺中,多是唐宋建筑,鶯鶯,張生幾度春宵的西廂樓閣,還在。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