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994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700字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文字雖然深奧,但文章中無論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都有了靈氣和活力。《從百草園到百味書屋》中的百草園更是讓我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百草園是魯迅家后面的一個很大的花園,園子里樹木茂盛,花草叢生。鳴蟬在樹葉上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云雀從草間直沖云霄。爬滿墻頭的花園,園子里樹木茂盛,花草叢生
,鳴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云雀從草間直沖云霄。爬滿墻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饞嘴的野果覆盆子。園子里有趣味無限的傳說:如果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烏,能制伏妖怪的飛天蜈蚣……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奇聞的園里奔跑、嬉戲,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了趣。
這篇文章我也多國很多遍了,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說,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讓我在里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說,這夢想還真實現了。就在上個星期我第一次去姑奶奶家,嘿!姑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的百草園。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滿是樹木,靠大門是一棵是一棵柿子樹,成熟了的柿子像紅燈籠掛滿了樹枝。地上長滿了花草野菜,墻上爬滿了長著三角形葉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何首烏嗎?我也忙叫來搗蛋的哥哥,告訴他百草園的事。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立刻下手把‘何首烏’一棵棵地拔了出來,除了幾塊圓柱形的塊根外,根本沒有人形何首烏,我們只好翻磚塊、掀石頭尋找蜈蚣,蜈蚣沒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姥爺出來一看,大喝一聲:‘你們這兩個小家伙,怎么把我種的山藥全拔了!’我們自知理虧,灰溜溜地跑了……
我喜歡書。書,就像一個大寶庫,只要進去就有取之不盡的寶藏;書,就像一個大樂園,只要進去就有享受不完的樂趣;書,就像一個大迷宮,只要進去,就會有五彩繽紛的遐想。你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不是讓我過了一個即愜意又快樂的一天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000字
這是一篇課文。當我第一次看見它的時候,是在初中。教室里充斥著我們的聲音。跟在老師的后面齊聲的朗讀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那個時候,純粹是因為它是課文,聽著老師的講解,也是半知半懂。直到前幾天整理以前的書籍,突然翻到了那一頁,似乎那聲音闖進我的耳朵里……
還記得那時同爸爸背書,有一句,老爸說寫的很好,嗯,我也這么覺得:“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段栩栩如生的描寫,真的是寫出了孩子眼里的世界。
閱讀著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還依稀記得那個“美女蛇”的故事,或許是因為我膽小的緣故吧,那個故事真的讓我有些小心翼翼的,在那段時間,生怕聽見陌生人喊我的名字,嘿嘿,現在想起來,是很好笑。
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當我們成為了少年的時候,不禁回眸,那段無憂無慮的歲月是真的令人向往。在童年,并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沒有世態炎涼的生活體驗,不知道現在的我們是與時俱進還是怎的,在這條通往未來的道路上,磕磕絆絆,如此曲折。
其實,的確,珍惜現在是最重要的,可是怎樣珍惜,如何珍惜也是我們所要想的問題不是么?
作為生活在城市里的9后的我們,真的無法體會在田野中歡樂地捉蟲子的感覺。城市里的孩子,有現成的玩具,現成的游樂園。是的,我們是玩的很開心。可是這并不是我們自己創建的東西。不用說魯迅了。父母那一代,那個毽子不是自己做的,哪個小巷子里沒有充斥著歡笑?我們在這里,有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并沒有過心中那份最靜謐的美好。
我們每個孩子的夢里總有那么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百草園”。其實“三味書屋”也并不是真的可怕,因為,學校,對我們而言也不是真的可怕,反而,那里也是個充滿歡笑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應該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說他快樂呢,他的快樂也沒有延續多長的時間。他想念他的百草園,卻不得不捧起那難懂枯燥的書。他這只風箏被一根長長的線給束縛著,不能高飛。
只是我相信,如果沒有在百草園的經歷,沒有在三味書屋的磨練,那么這篇文章,我們不會看見。
如今已經是少年的我們再來看著這篇文章,回憶著自己孩童時的故事,是懷念還是不舍,不得而知。只是知道,那段匆匆的歲月,是我們不可再次擁有的,已逝去的似水流年……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