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987 字 閱讀時長:大約 6 分鐘 ?
道爾頓的父母由于收入微薄又要養活子女6人,經濟相當拮據。但當道爾頓6歲時,父母還是想方設法讓他上了當地教友會辦的農村小學。道爾頓的學習成績并不突出,但他好學深思,有股韌勁,解不出難題決不甘休。對此,他的啟蒙老師弗萊徹稱贊說:“在教友會的孩子中間,就思想的成熟而論,誰也比不上約翰。”后來由于交不起學費,道爾頓被迫中途輟學。從12歲起小小年紀的他就在一所民辦小學開始教書;農忙時還受雇干農活,過早地挑起了生活重擔。雖身處逆境,但他仍堅持自學,毫不松懈。當地一位有學問的教友會紳士魯濱孫是個自然科學愛好者,他十分欣賞這個寧靜、謙遜、勤奮的孩子,寧愿放棄休息,在晚上給道爾頓講授數學和物理等知識。魯濱孫還愛好觀測氣象,自制了各種精巧儀器。在他的熱心指導下,道爾頓開始進行氣象觀測。作為一項業余愛好,他興趣盎然。
少年道爾頓的心弦被大自然美妙而和諧的景象深深撥動了。探索大氣壓力、溫度、空氣濕度、風力、降水量(雨或雪)等之間的微妙關系,不僅引人入勝,而且對人們的生活有著許多重要的實際意義。道爾頓久久地觀察著氣壓計,陷入了沉思。如果能夠發現支配這些復雜現象的規律,那么就可以預報天氣了,這將會給農民和海員們帶來多大的方便啊!誠然,這時的道爾頓還不可能意識到,氣象觀測工作實際上是他整個科學生涯的開始,氣象觀測活動及其研究是他以后建立科學原子論的先導。
1781年,15歲的道爾頓外出謀生,來到肯代爾鎮他表兄興辦的寄宿學校(相當于初級中學)擔任助理教員,一直在那里工作了12年。工作之余他發憤讀書,無論是數學、自然科學,還是哲學、文學等都廣泛涉獵。從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論到伽桑狄的復興原子論,從玻意耳到牛頓對原子論的見解以及化學、物理方面的理論等,道爾頓都作了詳細的歷史考察。他在12年中讀的書比以后50年中讀的還要多。他的一生,勤奮自學的勁頭始終旺盛、毫不減退。在博覽群書的同時,道爾頓并沒有放棄對氣象觀測活動的熱愛。他把魯濱孫先生臨別贈送的禮物一一氣壓計掛在墻上,在校園里安裝了雨量計。他的室內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玻璃儀器。這些儀器有的是買的,但大多是他自己制的。博覽群書和氣象觀測使道爾頓深深感到,自然之謎是何其多啊!但是如何去解開這些自然之謎呢?從物理學、醫學、化學,還是從氣象學人手呢?他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導師,因為這時的道爾頓畢竟還太年輕。
在肯代爾,就像在伊格爾斯菲爾德,道爾頓幸運地尋覓到一位同他的愛好和性格都相似的朋友和導師,這就是盲人學者約翰?豪夫。道爾頓曾對豪夫的才智做過這樣的介紹:“豪夫大約在2歲時因患天花失明,或許可以說他是在被奪去最寶貴的感官以后,創造了一個把天才與毅力結合起來的極其令人驚訝的神話。他掌握拉丁文、希臘文和法文,通曉數學,精通天文、化學、醫學……”正是在這樣一位盲學者的輔導與鼓勵之下,道爾頓不僅學到了數學、哲學、自然科學以及拉丁文、希臘文、法文等方面的許多知識,而且還學會了記氣象日記,開始對自然界進行系統的科學觀察。
道爾頓從1787年起堅持寫氣象日記,57年從未間斷,全部觀測記錄超過20萬條。可以說,道爾頓的科學研究工作是從對大氣的觀察和研究開始的。在以后漫長的歲月里,他始終以清貧生活為滿足,把大部分時間用作科學觀測與實驗,或參加講演會、論文宣讀會等學術活動。“午夜方眠,黎明即起”——這是道爾頓的治學座右銘。他正是以這種強烈的事業心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從而迎來了他才華橫溢的鼎盛時期。
長期的自學生涯不僅鍛煉出了道爾頓堅忍的進取精神,而且也培育出了他善于思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素質。道爾頓從觀測氣象開始,進而研究空氣的組成,發現空氣雖然是多種成分(二氧化碳、氧氣、氮氣、水蒸氣等)的混合物,但卻能在外觀上構成一種均勻體。原因何在?為了揭開這個謎底,他研究混合氣體的擴散和分壓,總結出氣體分壓定律,并推論出空氣是由不同的微粒混合組成的。正是它們的運動產生了壓力,實現了多種氣體的擴散并使空氣成為一種均勻體,從而確認了原子的客觀存在。但道爾頓并沒有就此止步,僅把它作為開始。他要實現把對原子的認識從定性變為定量的偉大目標。為此,他大膽而又獨創性地引入了原子量的概念,并提出了用化學實驗方法測定相對原子量的任務。這樣,道爾頓就從氣象學、物理學轉入了化學領域,經過艱辛的實驗與反復的思索,加上嚴格的邏輯推導,逐步建立起了科學原子論。
1803年10月21日,在英國曼徹斯特文學哲學學會上,道爾頓作了題為“關于水及其他液體對氣體的吸收作用”的報告。在報告中道爾頓第一次闡明了他的科學原子論,并宣讀了他的第一張原子量表。道爾頓抑制住內心的激動,鄭重地指出:“我從未聲稱自己是第一個原子學說的提出者,德漠克利特、玻意耳、牛頓等先輩對此早就提出過。但是,以往的原子論有著一個共同點,即認為原子乃是一些大小不同而本質相同的微粒,并且純屬臆測。而我主張,相同元素的原子形狀和大小都一樣,不同元素的原子則不同;每種元素的原子重量都是確定不變的,原子的相對重量是可以測量的;每一元素的原子都以其原子量為基本特征。”據此,道爾頓公開宣布”探索物質的終極質點即原子的相對重量,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全新的問題。我近來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并獲得相當成功。”
從1808年開始,道爾頓的思想、決心和行動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他的代表作《化學哲學的新體系》開始問世。該書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原子論,充分顯示出道爾頓肩負科學的使命而攀登到了光輝的頂點。
道爾頓的科學原子論思想引起了科學界尤其是化學界的廣泛重視,盡管他測定的原子量與現在通用的原子量相比數值上誤差很大。畢竟從此開始,人們把對物質結構的一個基本層次一一原子的認識真正建立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正是由于道爾頓首次把原子量的概念引人化學,才使化學真正走上了定量的發展階段。道爾頓的實驗技術雖說不是一流的,他的不少自制儀器也比較粗糙,所得實驗數據并不都很精確,何況他又有“色盲”的生理缺陷,然而這一切都沒能阻擋住道爾頓對科學原子論的探索。同時代的學者曾贊嘆道爾頓是“用頭腦結束實驗,以思維把握原子”。
道爾頓的原子論不但在英國,而且在整個歐洲科學界都引起了廣泛的興趣、重視和推崇。正如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著名化學家戴維所評價的那樣:“原子論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道爾頓在這方面的功績可與開普勒在天文學方面的功績媲美……可以預料,我們的后代一定會根據他的許多發現而肯定這一點,人們將把他作為榜樣去追求有用的知識和真正的榮譽。”
曾有人問起道爾頓成功的秘訣,他這樣回答道:“如果說我比周圍的人獲得了更多成就的話,那主要或幾乎完全是由于不懈地努力。”
誠然,要完成偉大的科學事業僅僅靠努力還不夠,還需要科學的“靈感”,即活躍的科學想象力。這樣,當自然的秘密一露出微弱的閃光就能立即抓住它。在道爾頓那個時代,原子既看不見又摸不著,連顯微鏡也看不清它。對于原子只能依靠“靈感”,依靠科學想象和邏輯推理,以思維去把握住它。
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天才也很少會有成就;而道爾頓正是具有這種鍥而不舍品格的人。
★正能量啟示錄:再沒有什么比這些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者的故事更能喚起人們對成功的向往。科學、文學和藝術界的偉人們并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圣,最窮苦的人也有位及頂峰的時候。只要善于學習,愿意付出努力,就沒有不可戰勝的困難,沒有不能實現的理想。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