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143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第1篇】
有這么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貴族決定做計數游戲──誰說出的數字大誰贏。
“好”一個貴族說,“你先說吧!”
另一個絞盡腦汁想了好幾分鐘,最后說出了他所想到的最大數字:“三”。
現在輪到第一個動腦筋了。苦思冥想了一刻鐘以后,他表示棄權說:“你贏啦!”
這兩個貴族的智力當然是不很發達的。再說,這很可能是一個挖苦人的故事而已。然而,如果上述對話是發生在原始部族中,這個故事大概就完全可信了。
以上是《從一到無窮大》這本科普書的開頭,有趣吧?
這本書以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二十世紀以來科學中的一些重大進展。書中先漫談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如,闡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四維時空結構,并討論了人類在認識微觀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觀世界(如太陽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該書作者是俄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喬治.蓋莫夫,一位卓越的理論物理學家、天體物理學家。他非常重視普及科學知識的工作,除了經常為《美國科學家》、《今日物理學》和《科學的美國人》等雜志撰稿外,還寫下了二十多本出色的科普作品。
《從一到無窮大》是蓋莫夫的一部代表作,內容豐富,文筆風趣,深入淺出,圖文并茂。特別是一反一般科普讀物不敢運用數學,怕“枯燥”、“艱深”,而是恰恰相反,全書用數學貫穿,并講述了許多新興的數學分支的內容。正是由于使用了數學工具,該書達到了相當的深度。這本書自問世以來,多次再版,并被翻譯成許多國家文字,深身各國讀者歡迎。許多第一流科學家都高度評價這本書,認為它很值得一讀乃至于一讀再讀。
現在,提倡文理交叉,學科學的人看點文學書,學文史哲的看點科學書。這確是值得無論學自然科學,還是學社會科學的讀者諸君一讀的。
而我們太缺少這類優秀讀物了,我們往往是用文學來宣傳科學。想當年,著名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發表,象一聲春雷轟動全國,它第一次正面宣傳了知識分子,謳歌了科學家,于是我們知道了陳景潤,以及他的一加一。后來徐遲還寫了李四光、蔡希陶、周培源等科學家。但文學關注的是人、人的命運,和科普讀物還是不同的。
什么時候我們的科學精神深人人心,科技工作者的地位、待遇高過官員,熱愛科學、獻身科學蔚然成風,一流科學論文、成果層出不窮,媒體更加關注科學和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被我們壟斷,則科教興國、科技強國就水到渠成了,偉大民族復興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2篇】
如果我在三年級時就完全讀懂這本書的話,我相信:我現在已經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與數學家了——《從一到無窮大》
這本書有一個很有趣的開頭: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匈牙利貴族比拼誰說的數字大,一個人絞盡腦汁想了一想,說出來:“3!”另外一個人也想了很長時間,卻想不出來。現在或許你會覺得這兩個人是傻到不能再傻了。或許這是一個挖苦人的故事,但在許多非洲的部落里沒有比3大的數字。而現代人已知的宇宙原子數量總和約為3乘以10的74次方。本書不單單是數字變大,更加象征著人類的進步。人類有數的歷史應該和有火不相上下。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表示的數越來越大。比如數8732 在古羅馬寫作mmmmmmmmmDccxxxii 那假如要是100萬會怎么樣呢?
直到后來阿拉伯數字發明了,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數字基本建立起了現代的數學體系。再到后來人類不再研究數字,開始研究立體,甚至研究起時間。數學已經應用于各行各業,并且無法離開。無論你在超市,在菜市場,還是在研究導彈,研究計算機,離不開的就是數學。數學,就是科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數字變大了,人類開始著手研究關于時間的問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曾經好像看到過一個實驗有關相對論的,講的是一臺原子鐘送上一艘宇宙飛船轉了幾百圈,而一臺相同的原子鐘在地球上。兩者的時間差達到了百萬分之一秒,雖然這不算一個很好的證明,況且人類目前也沒有能力證明光速和時間有關,但這個數據還是大致告訴我們愛因斯坦的判斷正確。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大質量物體能夠使時空彎曲……等等這些話真的是耳熟能詳!大家現在都認同我們的世界是由四維空間構成的,這是構成一個世界的最低維度,但我們至今也不太清楚高維度的世界是怎么樣的,或許我們只能夠等21世紀的愛因斯坦去破解了!當然反對相對論的聲音也不少,據說最近發現了一種超光速的中微子。或許這又會撼動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之后人類來到了核時代,人已經不再知足于研究原子結構了,而是改變它,分裂或者聚攏它們。核武器也隨之誕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用什么先進的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一定是石頭和木塊!”非常富有哲理,的確人類的科技突飛猛進,但是也很脆弱。而且我聽到一個朋友說:“據統計俄羅斯和美國的核彈加起來能夠炸毀100多個地球。”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用核武器的話,那么地球上一定有許多先進設備被破壞,那么則無法制造出那么先進的武器啦,所以啊,第四次世界大戰也是有可能使用石頭和木塊的。
人的進步的確超出了想象,而且是越來越快。而這更加考驗人對于適應這種進步的能力,對于掌控這種進步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人們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發展;那么,那就是人類滅亡的時刻了。其實,核武器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自己!所以我們不僅要繼續發展,還要提高我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呢!
? 更新于:
- 上一篇: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600字
- 下一篇: 《從此登陸未來》讀后感600字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