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shù):2097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寫到:最沉重的負擔(dān)壓著我們,讓我們屈服于它,把我們壓在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人身體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負擔(dān)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dān)越重,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真切存在。相反,當負擔(dān)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在生活中,往往,一個人最后的悲劇并不是因為重,而是在于輕。壓倒一個人的也并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正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又如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一般。
生命的慷慨饋贈往往給我們的都是一種不可思議。有人說生命的奇妙就在于它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或是下一秒的山水相逢,或是下一刻的水天相接,但都空氣氤氳。誰都不能去預(yù)料在兜轉(zhuǎn)之時帶給我們的會是什么,是驚喜、是震撼、亦是晴天霹靂。但是,不論喜與憂、哀與痛,最后讓我們脫骨抽筋、體無完膚,但不可否認得是我們沒有被壓倒,在最后的最后,變成了能夠承受的生命之喜、怒、哀與樂。一個巨大的幸福的開始與誕生總會歷經(jīng)巨大的艱難與險阻,總會伴隨著難以言表的痛與哀作陪襯,經(jīng)歷柳暗之后方是花明,才能海闊天空,幾乎成為亙古不變的真理。因此,對于未知的命運,生活加諸在身上的種種,我們只能去看、去感、去承受。值得慶幸的是,一個人生命的百分之五十或者更多都在經(jīng)歷著可以承受的生命之重,所以,我們還在接著生活、更好地生活。
正如昆德拉筆下的男女主人公,特蕾莎從小便生活在它眼中的“集中營”里面,她母親的灌輸,她自己的感受,從而,她認為母性是一種大寫的犧牲,而她自己,為人女兒,就是一個無法彌補的大寫的過錯,因此,在她獨立之前,她成為母親手中的“人質(zhì)”,唯一報復(fù)的對象,她自己,也在不斷的贖罪。“出人頭地”成為她的愿望,直至她遇到了托馬斯——一生承受的生命之重。她以為,她妄想的出人頭地已經(jīng)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在托馬斯的眼里,雖然對特蕾莎有一種無法解釋的愛,就像是“被人放在涂了樹脂的籃子里,順著河水漂來,讓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但是托馬斯并不會因為特蕾莎,而放棄整片森林。出人意料的他們還是結(jié)婚了。正如錢鐘書先生說的婚姻是一座圍城,緊緊的困住了特蕾莎和托馬斯,煎熬的令人窒息。生命就是這樣,在重復(fù)中蘊含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特蕾莎忍受不了丈夫的用心不專,托馬斯忍受不了妻子的疑心疑鬼,托馬斯與特蕾莎兩人分分合合,起起落落,幾經(jīng)周轉(zhuǎn),最終還是走在了一起。托馬斯因為特蕾莎從國外回到了國內(nèi),從大城市到了小城市,最后定居在小村子里,由一名出色的外科醫(yī)生變?yōu)榇罂ㄜ囁緳C;特蕾莎從國內(nèi)跑到了國外,又回到了國內(nèi),由專業(yè)的攝影師也成為一名村婦,兩者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lián)系回歸于自然。他們的一生,遭遇了生活上的打擊、事業(yè)上的挫折、婚姻的失敗,特蕾莎最終沒有得到“出人頭地”的生活,托馬斯也脫離了預(yù)想的生活軌道。以及他們生命的終結(jié),也上演了一場悲劇,雙雙喪命于墜入深谷的大卡車里。
特蕾莎問:托馬斯,我是造成你一生不幸的人,你是因為我才來這兒的,是我讓你到了這么低的地步。
托馬斯答:首先,這么低,是什么意思?
特蕾莎回:如果在蘇黎世,你可以為病人做手術(shù)。
托馬斯回:你可以攝影。
特蕾莎回:我們兩不能比。對你來說,你的工作比世上的一切都重要,而我呢?我干什么都可以,我不在乎。所以我什么都沒有失去,而你失去了一切。那是你的使命。
托馬斯回:使命?特蕾莎,那是無關(guān)緊要的事,我沒有使命,任何人都沒有使命。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是自由的,沒有任何使命時,那是極大的解脫。
這一段是我最喜歡的對話,他們是生命已經(jīng)走到了最后,他們經(jīng)歷的生命之重也已經(jīng)變成過眼云煙。此時的他們,在不大的舞池中來來回回,特蕾莎的頭靠在托馬斯的肩上。正如昆德拉說的他們現(xiàn)在擁有著憂慮的幸福,憂慮的是:已經(jīng)走到生命的最后一站,幸福的是:他們還在一起。
“世人都在受苦”。每天每時每分每秒都會有無數(shù)的家庭在上演著他們的悲劇,無數(shù)的人兒都在承受著生命之重,但是,我們都知道,只要我們生命未走到最后一刻,這場悲劇也不會提前落幕。悲劇到最后可能會成為一部喜劇,而喜劇演到最后,也會成為悲劇,喜與悲的界限沒有人知道,但是只有一墻之隔。巴門尼德在公元前6世紀就提出,宇宙是一個個被分割的二元:明與暗、厚與薄、熱與冷、在與非在,但細想想,未免顯得過于簡單和幼稚,太多的事,往往都蘊含著悲喜,正如,瀑布的一瀉而下,蘊含著巨大的奇跡。化蛹成蝶、涅磐重生,無疑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乃至生命,它是喜還是悲?
經(jīng)歷的生命之重讓我們腳踏實地,而生命之輕的感覺,就像是一個著名的實驗,溫水煮青蛙一樣,短暫的舒適之后便是水生火熱的煎熬和痛苦,就像是一條潛伏的蛇慢慢鉆進人的心底,走過的地方,涼颼颼的,緊接著便是一點點的噬咬,又或是一股陰冷的風(fēng),吹過燥熱的心,因空虛而發(fā)出巨大的回響。
尼采提出永恒的輪回的想法。那么,無疑會成為最殘酷的孤單,試想,人生的每分每秒都在重復(fù)的出現(xiàn),整個世界靜止不動,正如,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而我們每個人都被釘死在殘酷上。
但是,重,便是真的殘酷?輕,是真的美麗?
那么,到底選擇什么,是重還是輕?
? 更新于:
- 上一篇: 一笑而過,是一種人生的優(yōu)雅
- 下一篇: 不要讓你的愛成為親人的負擔(dān)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chuàng)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guān)。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和網(wǎng)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wù)。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復(fù)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quán)益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