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565 字 閱讀時長:大約 3 分鐘 ?
總在這樣的雨夜,想起風雨飄搖中一個鄉間女孩的面容,雖然我們從未真正謀面,但那近百封長長短短的信,使我得以進入她心靈的深處,她的一舉一動總引來我的關注和憂慮。
1989年5月,我的處女作《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在《農村青年》得以刊發。那是一篇僅有800來字的小文章,寫的是我同學小霞的一段奮斗經歷與戀情。大概因為其真實和人物本身的悲劇色彩,發表后竟出人意料地在《農村青年》的讀者群中引起了點反響;加上發表的文章后署有我真實的姓名和地址,一時間讀者來信如潮水涌來,大多為魯、豫、川、陜的農村青年。那一段,生命便很亢奮,于苦難的鄉土勞作中,陡然就生了一絲絲的振作;做趙樹理、賈平凹們的念頭就一次又一次地蠢蠢欲動起來,想這世上還能有我等鼠輩振臂一呼的響應者,內心倒也甚喜甚慰:落榜三年暗無天日的生活一下子光明了許多。
在這眾多的信箋中,便有了她的一封:寄自四川巫溪大巴山區的汪小可。無論地址和名字,都平實得讓人不能生出一點點美麗的幻想。但信卻寫得極不平凡,文字順暢而美,所指簡潔且能入木三分,短短兩頁,將我寫那篇文章時的心境一針見血剖析了個透徹。那時我還沉浸在落榜回鄉的灰心與自卑之中,特需要這種來自異性、尤其是同命運鄉村女性的肯定,所以格外留意了她的地址,給她回了一封長長的信,說了一些寫作的情況,并好為人師地給她開列了幾十本中外名著的單子供選讀。后來當我逐漸了解到她古典文學基礎很強于我的時候,我也曾很為此臉紅了許久。
半年后,許多“信友”退潮了,惟獨她聯絡不斷,月月有信,不長不短,與我飛鴻來去,無話不談。不久,恰有一友遠赴重慶,順便托了他去看望一下小可。那時,這個遠在巴山蜀水的鄉女,已然彌浸了我的整個心靈,信中所展現的優雅和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筆,飄逸得總讓人難以入眠。半月后,友自重慶返歸,談了她的許多情況:19歲就落榜賦閑在家,看女兒漸大,母親總想在偏僻的大巴山里給她胡亂找個婆家了事;可飽讀詩書的小可卻不愿守在這片無望的山野,趁便到了一個叫萬縣的小城干印刷校對員,白天打工,夜晚讀書,還學會了裁衣。雖然在外干得出色,但家里不同意她在外闖蕩,害怕女兒跑瘋了,就讓她辭了工重回了僻野的家。村里封建守舊的習氣很使她壓抑,她整日里悶悶不樂。目前她正思謀著如何再闖出去,避免如那些同齡女孩一樣最終湮滅于山鄉的命運。她還托友給我捎來一紙條,展而讀之,上寫道:“煉獄人生,惟苦求索,自強不息,祝您成功?!蹦┪彩撬鞘煜さ暮灻?。直到今天,我還將那紙條貼于斗室,時時自勵;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大概就是這樣的所指吧!?
執守著那一份真摯的關懷,二年苦熬的生涯中,仿佛胸有暖爐,抵抗住了多少人間冷寒辛酸。默默奮筆在牛屋青燈下,熬過了多少寂寞的夜晚,得以有今天,不能忘的仍是她那短短的幾句。
后來,就收到了她發自廣東順德的幾封信,得知了她出走——干玩具制造工——服裝廠學徒——升任指導老師的艱苦歷程,便很為她驕傲和憐惜。想一個女孩子,孤身浪跡天涯的可貴和難得,明白了一個女人,要平等地和男人們在這個世界上一試身手地競爭多不容易。而她所要求的進入城市和干一個服裝設計師,其實是她本應享有的權利啊!?
去年仲秋的一個雨夜,當我按照她來信中留下的電話號碼撥通時,她所在的那家服裝廠廠辦人員告訴我:她已被家里人強行帶回去半月了,說是要回去找個婆家。掛了電話,我腦子混沌一團,呆呆地一個人站在窗前看著秋雨淋過的夜晚,一絲絲涼意掠過心頭……?
我不明白,為什么先行的覺醒者總要遭受如此的對待?難道山野綻開的菊花,就注定必得在山野自開自滅?
每當深夜,我便想起這個可敬、可佩、可愛而又可憐的女孩。她總想掌握自己的命運,謀求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卻總被傳統困扼著咽喉,欲拔而不得,可嘆、可悲矣!?
一轉眼已經一年多了,她的所去所向已不可知,如今,我只默默地問一句:小可,你在他鄉還好嗎?
? 更新于:
- 上一篇: 從葛先生的文字里認知
- 下一篇: 充滿愛的“謊言”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