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7072 字 閱讀時長:大約 14 分鐘 ?
要改造世界,得先改造自己;要成就事業,得先勞苦自身;要勝利登頂,得先奮力攀登。一篇好的哲理散文,需要具有良好的文筆。下面閱讀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關于名人的哲理散文欣賞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關于名人的哲理散文欣賞篇一:做人要學會相互原諒
我小時候,家家住房都是一排排相通的,都不壘院墻,再加上每家都有年齡不相上下的四、五個孩子,于是時不時地打罵、吵嘴、鬧事的就不斷。有時哥哥受了委屈,媽媽沒有向別家的父母領著孩子上門問罪,總是寬慰哥哥:做人要學會相互原諒,大家才會相處的好。
爸爸因是九二五起義老兵,10幾歲的哥哥常常被同伴追在后面喊“臭老九”的兒子是“小老九”。
記的一天晚上,鄰居阿姨領著她家二兒子來到我家,媽媽才知道哥哥把人家鼻子打流血了,嘴角也有點腫,她家兒子比哥哥小了5、6歲,阿姨不依不饒,說我家以大欺小,留了很多血,話說的很難聽,要我家看著辦。媽媽趕緊賠禮道歉,詢問緣由后得知,她家兒子追著哥哥喊“臭老九養了小老九,臭老九戴高帽,小老九夾尾巴”,氣憤不過的哥哥才動手打了他。善良的媽媽訓斥哥哥不該動手打人,又忙不迭從碗柜的籮筐里摸出10個雞蛋,請他們不要生氣,說給她兒子補充營養。眼見得平時不舍得吃的雞蛋給了人家,受了委屈的哥哥放聲大哭。
那年冬季,鄰居阿姨老家有急事,兩個大人回了內地,留下三個半大小子和一個4、5歲的女孩。媽媽主動幫助他們發面,教他蒸饃饃,幫他們洗衣服,縫補衣褲,并讓小女孩住到我家里。他們父母從老家回來后帶著紅棗、花生上門感謝,阿姨感動地說:多虧你們幫助我照顧了孩子。媽媽卻說“都是鄰居,相互幫助是應該的”。后來我們兩家做鄰居近20年,現在老阿姨回團場還要來看看媽媽。
媽媽不會講什么大道理,卻總是給我們講:做人要真誠,要學會相互原諒,別人難時幫襯一把,你有難時別人才會伸手幫你。長大后的我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在與人交往中,能始終牢記媽媽教給我們的做人的道理,做到與人為善,寬容別人。
關于名人的哲理散文欣賞篇二:至交
小時候聽大人說過至交這話,似懂非懂的。后來才弄清楚,至者,到也、深夜;交嘛,是講情分、義氣,還有人品之類。一直到我當了記者,在深入人民群眾的采訪中才深刻懂得了那時候講的革命情誼就是至交。那完全是一種對事業對朋友對他人的犧牲精神。
那個時候就講革命化。我是在沿山幾個大隊采訪時,聽到老郭和老高的感人故事的。
1971年隆冬,衛東渠工程進入熱火朝天的攻堅階段。條子溝渡槽改為墊方以后,需要從西山挖運大量的土。可是,山里的土早早的凍住了,一?頭下去,手震麻了,?頭崩壞了,山崖上只留下個白點點。
工程進度慢得讓當頭兒的心焦。
這天晚上,老郭帶著郭村民工連進入條子溝。他們是老高很放心的一直很能干的戰斗隊。老天一點也不給面子,土凍得跟石頭一樣,幾十個人挖的土供不上四五個人打夯用。
咋辦?老郭的得力干將小馬急了,他說“咱干脆放一炮”。
那可不敢,工地明令,夜班不允許放炮。
小馬不容分說了。咱不能在這死等呀!他帶兩人上山打炮眼去了。
老郭對小馬是放心的,他說不敢放炮,那只是叮嚀他注意安全。
小馬他們打完炮眼,裝好火藥,返回來和老郭一起,采取了一切安全措施,成功在望的等待著那冬夜的一聲春雷。
一分……二分……三分,倒計時,10、9、8、7、6、5、4、3、2、1……咦,不對呀。老薛心急如焚。為了安全起見,工地這邊熄燈,黑壓壓一片,萬一有啥危險……老郭要撲上去看。
小馬一把拉住了他,說晚上為了安全,我留的炮捻子長,再等等。
10分、20分……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使老郭再也不能讓工地一片漆黑了,他覺得這樣對不起老高的信任。他控制不住自己了,“忽”的一下就沖了上去。
恰在這時山崩地裂的一聲巨響,塵土沖天而上,亂石滾滾而下。一塊牛頭大的石塊頂住老郭的肚皮砸下來,他連哎吆一聲也沒喊出來,就昏了過去。
“老郭啊”小馬呼天搶地地撲了上去。他知道這下把爛子弄深了。
老郭渾身不見一點兒血跡,人們還慶幸不妨大礙。立即把老郭送往工地衛生所。
老高趕到,見自己的老朋友不省人事,心如刀絞。他那臉陰的怕人。這時,老郭只要能哼一聲,老高的心里才會輕松下來一點點。醫生仔細檢查后對老高匯報說,“只是驚嚇性昏迷”老高還是一聲不吭的過去,拿了把小茶壺,灌滿了水,放在自己手邊,然后把老郭抱在懷里,“踏”一下坐了。他要等他醒來和自己說話。他憑著經驗,眼睛仔細地觀察著老郭的嘴唇,如果一個勁地口干,那就說明內臟有傷。老郭躺在老朋友懷里,仿佛萬事大吉了,動也不動一下。老高停一會兒給他的嘴唇滴點水,很快就吮干了。天哪,老伙計內里有傷呀!老高心焦了一夜。果然天明時老郭從昏迷中醒來,覺得腹部劇烈疼痛,他眼睛盯住老高,啥都清楚了,輕輕的說,“送我去醫院”。老高只一聲“準備擔架”,就跑去打電話。
大腸斷裂,立即手術。
老高守住電話,斬釘截鐵般地問,“你們有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咹?”
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吧!
不行,九十以上。不然我們轉西安大醫院。
老郭這人的命也實在是苦。他剛出院,他那剛10歲的兒子卻身染重病。老高咋不為老朋友著急呢?底店衛生所有位宋大夫,醫道頗好,老高就去找他。宋大夫一聽病情,讓趕緊去鎮上的中心醫院。
“回去給娃弄些好吃的……”。醫生的話還沒說完,老高就覺來了他的意思,這孩子快不行了啊!他暴跳如雷地問那醫生“你說下那啥話嘛,難道別處也和你們一樣,治不了這病?”醫生懂得老高的心情,拉他到一邊說道“孩子得的是白血病,西安大醫院也無回天之力啊!老高癱下了。房漏偏遇連陰雨,這個打擊太重了啊,老朋友咋辦呀嘛?
老郭清楚孩子得的啥病,他更清楚老伙計比自己更著急。老高比自己操的心大得多,也多得多。他明天就要去白水水利工地參觀取經,我將和他一塊去呀!啥叫至交呢?咱不能到交緊處撂擲老高啊!
“老高呀,娃的病……咳,就這樣了……”老郭竭力遏制著悲痛對老朋友說“咱再不能耽擱公家的事。明天我陪你去白水。”
老高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面對老伙計的如此大義,一向剛強的他也控制不住此時的眼淚。他哽咽著說“難道咱倆都掂量不來輕重緩急了嗎”?
第二天,這一對老伙計竟然進入了一個新的思想境界。白水人戰天讀地的精神象勾去了他倆的魂————把孩子在家挺命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他們把心思全用在了山洞里————人家咋就恁兇,把山銼了個洞?老郭心潮澎湃,拉住老高激動地說“老伙計,服了吧!咱還得想大的干大的啊”老高啥時候倒服過人嘛,這時,他完全被老伙計的大公無私氣概所折服。他輕輕地拍了老伙計的肩膀,只“姆”的一聲,就再說不下去了。
他們離開了家,孩子離開了世。這嚴酷的情形他兩比誰都清楚,可是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他兩硬是顧不了那么多了;然而他兩又都是性情中人,豈有不揪心的呢?參觀回來,老郭的心情視乎仍然很穩定,他對老高說“咱還是先回工地吧!”老高完全懂得老伙計此時的心情,就順情說“行,咱回工地。”可是他的心卻早就進了老郭的家。他立即派人去老郭家處理后事。他再三叮嚀,先不能讓老太太(老郭母親)知道孩子沒了這事!把老人照顧好。老高知道老伙計心力交瘁了,他是怕回家啊……權且這樣吧,讓他在工地好好歇上一陣子。他安頓人好好伺候著老郭。他叫老郭啥心也甭抄。
后來老郭對我說,“老高的心到交緊處能給人壯膽。他能想辦法把朋友的心擱在實處。我們弟兄的心是相通的!
關于名人的哲理散文欣賞篇三:家鄉的路
我重返天津,已經五年多了。身處繁華的北方鬧市,漫步寬闊的城市街頭,卻總也忘不了家鄉的路,忘不了刻骨銘心的思路、修路的歷程,忘不了那些支持和幫助過我們修路的好人。
車出縣城,很快就淹沒于茫茫的群山之中,滿目都是遮天蔽日的石崖,充耳皆為湍湍急流的喧嘩。只覺得:路在山縫間延伸,車在巖壁里蜿蜒,人在抑郁中前行。經過一個多小時,才到達兩丫坪鎮政府的所在地,全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走下車來,向北仰望。只見一面大山,像一把崩口的戰斧,剁向云端。一條小路,像一根飄舞的綢帶,掛在山巔。小路時而溜行在險坡之上,時而掩映于密林之下,時而穿越山澗之中,時而攀援絕壁之間。山高坡陡,經過雨水自然的沖刷,當中坑坑洼洼的,溝壑遍布,亂石嶙峋。兩旁生長著高過人頭的荊棘和灌木。人行小路上,心陷苦悶中。
這就是十年前,鎮里通往我村原始的路——一條千百年來,我們的世代先輩們穿著草鞋踩踏出來的,連接山里山外的通道。
我村離鎮八公里。站在家門口,放眼遠眺,彌望的是層層的山脈,四周被圍了起來,形如扁桶。我們一百三十多戶,六百多個人口,就生活在北面的山坡上,共享著一線狹長的空間,幾近與世隔絕。山尖呈犬牙狀,頂托著藍藍的天蓋。只有山巔巨松的尖冠刺破了平展的蒼穹,枝下透現出一片藍天的時候,才會讓人想到:山后還有其它的空間,山外尚存另外的世界。山腳一條小河,似一條匍匐前行的銀蛇,從交錯的山縫中蜿蜒而出,流向鎮里。小時候看到遠處有一片河水閃亮,就疑心是“洋油”的出處。望見月中有人揮斧砍樹,便猜定是從山尖爬上去的。幾次登上山頂,想觸摸一下天,哪知天板被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支撐著,讓我掃興而歸。大山,隔斷了我們的視線,封閉了人們的思想,阻擋了村子與外界的聯系。
八歲時,我懷著極大的好奇,首次走上了出村的路。翻越一座山,徒步十幾里,才來到鎮里,第一次看到了公路和汽車。那高興的勁兒簡直無法形容。可往回趕時,我的雙腳腫得像胡蘿卜似的,鞋子再也容不下厚厚的腳掌了。大人們輪換地背著,到天黑我才疲憊地回到家里。見到媽媽,我淚如泉涌,哭了。那時我就想:要是讓汽車開進我們村里該多好啊。
爸爸是書記,算是村里最大的官兒。我一臉稚氣地走到他的面前,煞有介事地說:“爸爸,你叫大家修通公路吧!”爸爸臉一沉,眼一瞪,粗著嗓子,沒好氣地對我說:“你麻雀子屙鵝蛋,不怕擠破糞門?”看著爸爸一臉的無奈,我知道,這公路,不是說修就能修通的了。
當上老師以后,看到所有物資的進出,完全依靠人工挑、抬、背、扛;聞知賣豬得深更半夜打著火把,幾個壯漢抬得汗流浹背,送到市場還要無奈地被吃稱壓價;目睹長期的肩挑手提,多數男人累成了煮熟的大蝦,個個腰弓背駝;想著村姑紛紛嫁去了外地,很多男人娶不進老婆,就像寒冬里的枯樹一樣孤苦零丁……我的心里,很悲,很酸,很澀,很痛。每次看到老人挑著重擔,十分吃力地爬行在峭的路上,我總會主動地幫助挑一程。每逢雨天,遇到小學生鞋襪透濕,滿身是泥,凍得直打哆嗦,就情不自禁地幫助背一段路。但心里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修通公路,才是解脫百姓苦難的根本之舉呀!”
村民們也多么地渴望致富,多么地期盼有人組織修通公路啊!可是工程大,投資多,還要從鄰村轄地過,需要占田、占山、毀林木,工作難做。老村干們也曾多次嘗試過,可一去現場,儼然遇上了老虎,臉色驟變,不敢吭聲了。
時光荏苒,年復一年。書記、村長各換了六任,我也由一個懵懂小孩變成了成熟中年。可回首一望:山,還是沉睡不醒的山;路,還是一塵不變的路。鄉親們發出了失望的嘆息:“恐怕這輩子看不到公路進村了!"
聽著這話,我如坐針氈,異常難受。“難道家門口的路,還要等別人來修嗎?”我是村里見過世面的人,又是黨員,應該為家鄉發展做點貢獻啊。于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組織村民修通這條路!
二零零二年九月,我破釜沉舟,辭去了公司辦公室輕松舒適的工作,從天津回到老家,開始了修路的籌備工作。
村民們也不約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到了我的身上。代表大會上,參會的三十一名代表,把二十九票投向了我,選我做公路總指揮。我仿佛看到了幾百雙眼睛齊刷刷地望著我,覺得肩上沉甸甸的,心里忐忑不安。
風言冷語亦接踵而至——有的公開勸阻:“這么大的工程,書記、村長都不敢為首,你來成這個頭,不是自找苦吃嗎?”有人竊竊私語:“他冇是想當村干部?”也有人出言不遜:“能為首修通這條公路的人,恐怕還在哪個女人的肚子里沒有生下來呢。”我笑臉相迎:“如果大家都守株待兔、坐等花開,這公路能修通嗎?”他們無言以對,悶不作聲了。可心里卻嘀咕著看我的熱鬧和結果。
村里不富裕,靠集資修路是不現實的。我們通過政府領導,爭取到了國家撥付的十余萬元雷管、炸藥費。時任中都鄉黨委書記的陳漢周,十分關心和支持我村的公路建設,不僅為我們出謀劃策,還在自己十分拮據的情況下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千元,成為給家鄉修路捐款的第一人,也是身在外地,心系家鄉,不忘根本的第一人。
個別村干私欲作祟,利用占據的主要職位,借口工程小些,未經大家討論同意,擅自改變線路,把主線測到了他的家門口,招致了廣大村民的極大憤怒和堅決抵制。一時干群關系十分緊張。
在這個節骨碌上,我如站在他的一邊,就辜負了廣大群眾的愿望;如果站在群眾一邊,就得罪了這位村干。我想,修路是為百姓造福,不能只看領導臉色,只有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盡可能方便大家,才能為眾百姓所贊同。于是我不顧個人情面,也不怕得罪這位村干,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給鎮黨委和政府寫了一封長信,客觀地分析了不同走向的利弊,如實反映了他們的合理訴求和愿望,建議糾正其錯誤做法。鎮領導明辨是非,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認同了人民群眾的主張,確定了公路的正確走向。
適逢村委換屆,村民們提名選我當村長。我想,要把公路修好,最需要的是凝聚人心,獲取強有力的支持。于是,我謝絕了大家好意,走村竄戶、挨家挨個地做工作,力推了一個熱心修路的血性漢子舒孝金為村長,大大加強了公路建設的力量。
為了讓群眾放心,提高自己的公信度和召感力,我決定遠離金錢,不跟資金沾邊,便委任了公道正直的賀錫文和陳開華同志為指揮部成員,分別管理資金和爆破物資,去政府領錢由新書記覃黃金負責。由于資金使用公開透明,消除了村民的疑慮,贏得了大家的擁護,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修路的積極性。
最難的是有三公里要從鄰村轄地過,需要占用田土和山地,還要損毀一大片林木。給錢補償吧,我們村里窮,給不起。不給吧,未經同意,誰敢占用一寸田地,損毀一根林木?書記、村長先后多次以組織名義去協商,均未成功。他們灰心了,把最后的一線希望寄托給了我。
我二話沒說就去了涼水井村。大會、小會開了好幾個,我的嗓子都說啞了,可他們都像悶葫蘆一樣,默默無言。我理解他們內心的難處,人均才三分畝賴以維持生計的田地,是何等珍貴,誰不希望得到適當的經濟補償呢?我毫不氣餒,干脆留駐不回,帶著濃濃的情,懷著深深的愿,抱著真誠的態度,挨家挨戶,分別逐個地拜訪他們,對其訴說我們的無奈,甚至還愿意給他們下跪,請求他們予以理解和支持。聽到我聲聲含情、句句暖心的話,他們沉積骨中的厚道激蕩起來,深藏心底的善良流淌出來,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只對占用的良田給予象征性的補償,而占用的山地,損毀的林木,則無條件贈送——七十四位戶主都鄭重其事地在我擬定好的協議書上簽了字,并通過司法程序對協議進行了公證。這樣,公路建設得以了如期開工。村民群眾稱贊說:“要不是舒桃生以那樣真誠和耐心,感動了涼水井村的村民們,沒給錢,誰能答應啊!”我回答道:“要不是涼水井的村干和村民善良和友愛,我縱有天大的膽量和能耐,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啊。大家該感謝的是他們!”
公路開工了。恰好有一座山神廟擋在了線路當中,需要將其炸掉。這廟是狩獵人用來祭祀山神的祭壇,要破壞它,按迷信的說法是要招來橫禍的。大家十分恐懼,誰也不敢點炮。為了第一炮成功炸掉山神廟,我特意給多裝了一倍的炸藥,并裝上了雙雷管和雙導火索,防止出現意外而造成心理影響。放炮時間到了,看見沒人上陣,我怕耽誤了有限的放炮時間,于是不顧一切,挺身而出,親手點燃了第一班炮。一陣天崩地裂的轟鳴之后,山神廟被送上了西天,找不著痕跡了,工程就從這里揭開了序幕。看著我勇敢的帶頭示范,大家都心服口服了。以后點炮,誰也不再恐懼害怕了。
要在陡峭的石山上炸出一條公路來,工程之大和危險因素是可以想象的。身為總指揮,我把安全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每天早上,我都如趕考似的提前進入現場,先行排查未被發現的啞炮,以確保安全施工。白晝我深入現場監管,力求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源頭。到夜晚排完啞炮,我才能披星戴月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多少個日子,我疲憊不堪,飲食難下;多少個夜晚,我通宵達旦,輾轉難眠;多少次我頂風冒雨,淋濕了身體;多少回我被沿路村民熱情相邀,吃住在他們的家。我深知村民為何對我這么尊敬和熱心,也深知身上的責任有多大,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因而一天也不敢懈怠和停歇。通過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沒有發生任何事故,確保了整個工程的順利進行。
連續的勞累,我的身體日趨漸瘦了,體重由原來的一百零六斤降到了九十四斤,眼眶也凹陷了下去。而公路就在我的漸瘦中向前延伸了。
村長舒孝金對勞力組織很到位,新書記覃黃金對雷管炸藥采供很及時,指揮部成員賀錫文、陳開華、戴英金等,以及廣大村民也大力支持和配合。到了二零零六年底,全長八公里的公路主線竣工通車了!原來那崎嶇、陡峭的羊腸小道,改頭換面,變成了一條寬闊、平緩的公路。在此,我衷心地感謝我的同仁們,感謝鎮黨委和政府領導的理解和支持,感謝那些老黨員、老村干和組長的積極參與,感謝熱烈支持過我的父老鄉親們,感謝為幫助我們修路而犧牲了自己切身利益的忠厚善良的涼水井村的朋友們。你們的善舉,我都記在心里。我在遙遠的天津,向您們恭敬而虔誠地鞠躬了!
公路修成以后,我重返了天津,繼續我打工的生涯。
家鄉的路,記錄了歷史的悲哀,承載了我兒時的夢想,轟掉了山村的閉塞,帶來了百姓的希望,凝聚了真誠的友誼,展示了友鄰的善良,銘刻了創業的艱辛,見證了團結的力量。我急大家所急,想大家所想,組織帶領鄉親,經過艱苦努力,實現了大家的共同心愿。心里覺得:這輩子沒活冤枉!
? 更新于:
- 上一篇: 關于寫水的哲理散文欣賞
- 下一篇: 關于名家的哲理散文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