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925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圣潔的靈魂
——讀《茶花女》有感
面對那些冷酷而無情的一張張退稿箋,小仲馬沒有沮喪,不愿借助父親名利的他,仍在不露聲色地堅持創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長篇《茶花女》寄出后,終于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使得這一篇優秀的作品能夠得以面世!作者和書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一樣,如同茶花一樣。美得脫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癡如醉。生活在陰冷、潮濕、黑暗的地方,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艷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讓它保持著美貌離開了世間。
“一個人毫無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于虛榮,但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這是快樂,憂郁,純真,奢淫于一身的瑪格麗特對往昔深自譴責時才覺察到自己產生了深沉的,真誠的,不能遏止的愛情之后對愛情的理解。美麗的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流在放蕩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想從最底層黑暗的世界爬起來,是要花很大的決心和力氣,在過程中還要經受不斷的打壓和摧殘,人們的誤會和不解,他人的謾罵和嘲諷。這樣的艱難和不易!然而,瑪格麗特她做到了,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做到了,而她得到的確是,愛人的折磨和報復,世人的指責和排擠,還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誤會使最愛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她,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許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她死了,孤獨寂寞,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世,沒有愛人沒有朋友,只有朱麗一人陪著慘淡的離世。
又或許說,瑪格麗特是幸運的,她得到了上帝的眷顧,在糜爛的生活中,在眾多飄蕩無依的妓女中,她又是如此的慶幸她遇到了真愛,不參雜任何雜質的純真愛情,她的本性依舊那么善良,那么無私,那么的善解人意,那么的為他人著想。她的靈魂得到了凈化。人們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質的享受,卻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塵莫及的。如若不是生活在那樣一個年代,這將是一個多么令人喜愛的女孩啊!
一個靠賣笑度生,受人供養的女子在輕浮,放蕩間縱容,從來也沒敢奢望過真愛。對伯爵的冷漠,與老公爵的密切讓世人透析到,也因該想到她們需要的僅僅是金錢和金錢換來得花天酒地,他們什么都猜到了,真情卻除外。然而在這極度虛榮背后的一絲縫隙卻被阿爾芒物以稀為貴的眼淚滋潤了,在看到瑪格麗特咳出血的時候,跟她進入房間握住她的手,阿爾芒那滴淚滴濕她的手的那一刻,打動了那顆長久以來孤獨冷漠的心,愛上了年輕、熱情、快樂,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阿爾芒,讓她體驗到人世的溫暖!
因為這一次動情,為了回復給愛人最真摯的感情,瑪格麗特不斷拒絕其他男人對她的好,只對阿爾芒一個人以溫情,知道愛人收入有限,最大限度的減少他的花費,后又因阿爾芒的嫉妒和真情,欠巨額有外債,生活極度繁靡的瑪格麗特,拒絕向其他男人要錢,也拒絕接受其他男人的饋贈,在布吉瓦爾一個遠離巴黎的山村居住,只為全心全意和阿爾芒在一起。在在債主逼債生活開支不夠的情況下,體諒愛人的收入情況,獨自一人承擔,將自己的首飾典當,馬匹變賣,以此維持二人幸福的生活,不愿這些事煩擾愛人,更不愿愛人的自尊心受損!正如她所說得“一個人毫無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于虛榮,但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她是如此的愛他,為了阿爾芒的幸福,為了阿爾芒家庭的利益,毅然決定離開他。可想而知,茶花女離開小村莊的那天晚上,是多么得撕心裂肺啊!
全文讓我最不忍心讀的是瑪格麗特臨終的日記。在日記里,她向阿爾芒述清了一切,字里行間到處可以體味到她對阿爾芒真切的愛。失去他,瑪格麗特便覺生活已無希望,一切也可告以完結。于是,她放任自己,以至病情逐日加重。直到死神就站在她身前時,她還一心惦戀著阿爾芒,多想臨死前再見他一面,卻至死也未能如愿以償。
也許,死對瑪格麗特來說,才是最好的結局。也許,死才使得她的犧牲顯得如此的悲壯,使得她的愛如此偉大!瑪格麗特就是這樣一個天使一樣的姑娘,一個可悲卻又可敬的美麗女子。
作者通過對瑪格麗特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來表達對遭受社會摧 殘與迫害的社會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尤其是對荒亂、 偽善社會現象的深惡痛絕, 并借此揭露和抨擊當時社會男權主義下的等級制度, 強烈譴責了金錢至上的價值 觀和虛偽的道德觀。 引人深思使讀者在讀了《茶花女》之后, 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對瑪格麗特的敬佩與惋惜,對巴黎上流社會虛偽放蕩的輕蔑。 可以說《茶花女》在藝術方面有著其獨特的美,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