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7323 字 閱讀時長:大約 15 分鐘 ?
大理西枕蒼山,東臨洱海,不僅風光怡人,而且四季如春。下面是閱讀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理游記散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理游記散文1
之前,大理這個名字我已是耳聞已久。無論是艷遇,還是六脈神劍。在我的猜想中,大致不過是一個個旅游的騙局。
看景不如聽景,這是我早已用經驗堆積成的真理,我絲毫不覺得大理可以越過這個真理的雷池,所以,在入城的大巴車上,我飽含笑意的觀察著這個城市,窗戶上倒映著我那副等著看笑話的嘴臉,惡意外漏。
次日,吃了一碗粘牙的餌絲,我來到了洱海邊。
如果日后有人問我,洱海為什么叫做洱海?我會告訴他,因為它給了我一記耳光。
我片刻之后覺得,洱海應該不是一汪水,它應該是一片倒立的天。水面上的波光也并不是發射了太陽,而是由水底噴射而出的浪漫情懷。太陽應該就沉沒在洱海的深處,它也和我一樣壓著性子,不想烤干了這滿眼的明澈。
洱海混著通透的清風,點綴上幾棵青翠的楊柳,讓人覺得不虛此行。就連我這個習慣亂丟煙頭的人,也在到處尋覓垃圾桶的蹤影。不想因為一個煙頭,誤了著低云靚水的萬分之一。
當然,這美景看多了,也自然變得乏善可陳。和暖的風要是不能吹動岸邊女子的裙擺,就真的可惜了。
如果我過多描繪了白族姑娘的美麗,恐怕同行的女人就要生氣了。但是沒有辦法,你們的裙擺太過輕盈,受不起大理充滿花香厚重的秋風。而不像是白族的姑娘,那耳邊的白穗隨著腳步上下躍動,那幅度,真的是剛剛好。
恰巧,當時碰上了白族的節日,他們在一座幾乎破敗的祠堂邊,殺雞煮雨。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節日,恐怕是隆重的很。人們穿著白族的傳統服飾,敲打著一個個類似木魚一般的東西,嘴里低吟著過客聽不懂的歌謠。
過后,我坐在洱海邊上的咖啡廳里,思索著他們歌聲的含義。
白族的姑娘應該不是腹中所生。她們之前應該只是洱海中的一只小鴨子,在洱海上奮力掙脫纏腳的水草。追隨著滿眼游動的波光,看準時機,一口吞下。
浪漫的水和著浪漫的波光,讓那只鴨子成為了一位浪漫的白族姑娘。慢慢的在水中浮出,慢慢游上岸,住進岸邊青磚飛檐的古樸建筑,覓一位勤勞帥氣的男子,為這洱海,生一個孩子。
好像除了這里的飯菜不合我的口味,別的,大理好像一點也沒有騙我。
低云矮樹,水邊人家。還有滿眼的花海青山,白族人還真的是幸福得很。
我真的是嫉妒著他們,他們不像我,身為濟南市僅有數十人的土家族,從小到大見人就要解釋,我真的不會做土家醬香餅。
如果你讓我再去一次大理,我肯定不會拒絕。
大理游記散文2
大理在我的想象中本就是一座美麗文明的古城。很早就知道大理的“風花雪月”,感覺別有詩意,不由心向往之,再加上武俠小說的熏陶,飄渺峰、天龍寺、六脈神劍……讓“大理”二字多了幾分奇幻與神圣。
大理也的確是座美麗文明的古城。漢代稱葉榆,唐代建南詔國,宋朝建大理國。千年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大理留下了點點印跡。著名的崇圣寺三塔可算是大理的標志了。這三座塔始建于南詔豐諾年間,至今已兩千多年歷史。主塔名千尋塔,高69.13米,為16層方形密檐式塔,其外觀似西安的小雁塔,都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南北兩座小塔高43米,是10級密檐式八角形磚塔。三座塔歷經風雨仍巋然聳立,氣勢莊嚴雄奇,就如主塔塔基上所題的“永鎮山川”一樣,大有威震四方的磅礴氣勢。楊導指著中間那座塔說,當年段譽就躲在那后面。盡管這只是小說,但當年確實是佛教盛行,大理已成佛國。只是后來咸豐年間原“天龍寺”(即崇圣寺)寺宇被毀,僅存三塔。現在三塔背后,沿著蒼山往上,逐漸修葺了許多廟宇,香火越來越旺盛,但在游客眼中恐怕依然只有那三座塔。在崇圣寺南北兩面百米處各有一倒影公園,是拍攝三塔倒影的最佳去處。可惜我在那里并沒有拍到滿意的片子,倒是在正面和快出門的側面拍了映在藍天下的巍巍三塔,竟也別樣壯麗。
大理古城在崇圣寺南面,是我們在大理的第二站。這是一座頗有韻味的古城,外雄內秀。城為方形,城墻敦厚,城四面建城門樓,四角建角樓,基本保留了明代的風格,顯得古樸大方。而城內街道縱橫交錯,一律的大理白族建筑,青瓦白墻,尤為別致。蒼山的雪泉流過古城,走街串巷,清可照人,流水叮咚,頓時給整條街道增添了幾分雅致意趣。走在古城里,有一種清新明亮、一塵不染的感覺,讓人舒適得不愿離去。偏那楊導催命似的,害我們只走到水景街便狂奔而回,古城的大部分都還在視野之外。遺憾哪!
蝴蝶泉在白族人民心中是一個象征愛情忠貞的泉,每年農歷四月十五都要舉行傳統的蝴蝶會,四方白族青年齊聚,用歌聲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可是在楊導眼中,蝴蝶泉實在算不上什么景點。照他的話:“一直往前走,可以看到郭沫若寫的‘蝴蝶泉’三個字,再往前走,走到頭看到一個池子,一棵樹,那就是蝴蝶泉了,看見之后就可以回來了……”其實他說的也沒錯,我們來的時候并不是蝴蝶紛飛的陽春三月到五月,見不到徐霞客所說的“連須鉤足”或郭沫若說的“首尾聯接”的奇觀。走過一條竹林茂密的綠蔭小道,穿過那扇郭老題著“蝴蝶泉”三字的門,走到盡頭,確實只有一個池塘和橫斜水面的合歡樹。泉水從巖縫沙層中浸透而出,水質清冽。在這個潭的下面又修了三個一個比一個大的水潭,將水引入五個龍嘴噴出,流入潭中,讓這個公園映著山光水色,顯出了幾分秀美。
大理西枕蒼山,東臨洱海,不僅風光怡人,而且四季如春。盡管夏季多雨,但很快雨過天晴,且有“一雨成秋”之說。雨后的大理既清爽明麗,又神秘變幻。城中的一切明艷照人,四周的群山卻籠罩在茫茫白霧中,虛幻而飄渺,我不由又想起了飄渺峰,暗嘆其名之貼切。
洱海在這種風云變幻之下就沒有這么溫和明亮了。洱海是個美麗的高原湖泊,屬瀾滄江水系,西有點蒼山橫列,東有玉案山環繞,水光開天,山色擁翠,被稱為“銀蒼玉洱”。這里都將湖泊稱為海,但洱海確給人以汪洋浩蕩,煙波浩渺之感。也許它真的太大了,海水看上去深得幽暗。但在近岸水淺處卻是碧波萬頃,如一面玉鏡,倒影著田疇阡陌,映襯著青山白云,藍天碧海交相輝映,如詩如畫。
隨氣候驟變,洱海也呈現出萬千氣象。海面不再平靜,激流暗涌,黑浪翻騰。大雨將陰沉的天色壓得很低,群山環抱下的洱海完全籠罩在厚厚的烏云之下。狂風暴雨過后,天邊放晴,山間云霧頓生,如一條白色的飄帶縈繞在山腰上,美哉!
洱海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時間有限,我們只上了南詔風情島,其他景色大都在巡游途中一晃而過。風情島林木蔥郁,環境清幽,島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嵯邪觀音廣場上的那尊觀音像。大概是用漢白玉碉的吧,觀音像十分潔白高大,體態婀娜,面向洱海慈祥微笑著。每艘游船停靠小島的時間很短,時間一到就會離開,我們也只能來去匆匆,生怕誤了船。
上了船,正好趕上第二場三道茶表演。三道茶是白族傳統的待客禮儀,每逢喜慶佳節或貴賓相敬,白族人便舉行三道茶儀式,依次向客人敬獻苦茶、甜茶、蜂蜜,其意義為“頭苦、二甜、三回味”。頭道茶是以大理特產的散沱茶為原料制成的;二道茶則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片和紅糖為佐料,沖入“感通茶”煎制的茶水;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許椒、姜、桂皮為佐料沖入以“蒼山雪綠”煎制的茶水。
品完三道茶,結束了歌舞表演,我們的游船沒多久也靠了岸。我們大概在海上漂泊了兩小時,上岸時已六點半。全車游客除了我們三和一個十五六歲的高中生外,其余的皆被楊導忽悠去看大型歌舞表演“蝴蝶之夢”了。楊導對此推崇備至,他說到大理啥都可以不看,就是不能不看“蝴蝶之夢”。從我們下火車開始,一天游遍大理大大小小七八個景點,外加翡翠玉石、大理石等購物場所,不僅我們疲憊不堪,導游也吃不消了。楊導對這種旅游十分不屑,以至于認為這些景點實在沒啥好看,遠不如“蝴蝶之夢”來得經典。我卻覺得那些游客實在可憐,六點半上岸,正饑寒交迫,渾身乏力,卻還得繼續忍受著饑餓,在劇院熬兩個小時!
大理風光無限,奈何我們時間有限,期待下一次沒有導游的旅行……
大理游記散文3
從麗江回來一直不想提筆,頹廢的情緒和莫名的惆悵正悄無聲息地啃蝕著我的生命激情。
今天中午央視十套《見證》播了一部記錄,一個生活在大理的藏族藝術家遭遇的生存和夢想矛盾。電視上恍如隔世的熟悉街景讓我激動萬分,于是我終于知道,自已的心已放逐在那個充滿著浪漫和令人遐想的地方。
我對大理的認識除了五朵金花>和蝴蝶泉以外,還源于“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這句詞,也不知是沉醉望夫云那美麗而銷魂的故事,還是僅僅被那幾句所蘊藏的深情所打動。簡簡單單幾句詞中包含的美麗與哀傷,纏綿與癡狂,曾經那樣的震撼過我的心。于是,盡管沒有麗江古城那么大的名氣,我仍然執意將大理納入我麗江之行的第一站。
大理古城距下關很近,乘坐1元錢的公共汽車約莫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坐著穿城而過的大巴車,你會看到一幢幢墻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粉墻畫壁”的白族建筑,墻心粉白飾有色彩相間裝飾條,或以各種幾何圖形布置,或以“花空”作花鳥、山水、書法等文人字畫修飾,灰色的調子就象一幅幅江南水鄉溫婉的水墨畫,靜謚得讓人心醉。據說,白族這種建筑風格的形成與南詔民居“巷陌皆壘石為之,高丈余,連延數里不斷”建筑傳統的承襲不無關系。
因為極想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我把住處定在了一戶白族居民家中,這是一個二層樓的四合院,穿過用于接待的“大堂”,眼前出現了一個天井,老板娘告訴我說,這是白族的習俗,民居的大門大都只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用墻壁遮擋。這樣的平面布局和組成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和家庭大小和人口多寡所決定的。
聽完老板娘的介紹,一切安排妥當之后,一個人徜徉在五彩石鋪就的步道上,一路品味著街道兩旁精雕細刻、富麗堂皇的朱漆店門,“金獅吊繡球”、“麒麟望芭蕉”、丹鳳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怏然的圖案作品一一呈現。玲瓏剔透的三至五層“透漏雕”,將卷草、飛龍、蝙蝠、玉兔,各種動植物圖案造型,多層次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雕得栩栩如生,讓人無法不對雕刻者心生敬意。而政府為了保護古城的古樸幽靜,使整個古城古色古香,無論是銀行還是充滿現代氣息的時裝、美發店面……,都是清一色的用朱漆雕花木門裝飾,將時間定格在那蒼桑的流金歲月中。
去大理前就聽懶隆重推薦了洋人街,所以,我把到大理的“初夜”理所當然地留給了洋人街。
華燈初上,不足二百米的窄街兩邊密密地開著一間挨著一間的店鋪,琳瑯滿目的各種民族工藝品,讓我這個手飾迷差點高興得手舞足蹈,想到自已只身一人“張牙舞爪”有損淑女形象,不得不強忍激動,向坐在街邊泡吧的人們露出“蒙娜麗莎”般的微笑。
洋人街的酒吧是相當國際化的,鱗次櫛比的咖啡館和比薩之類的西餐屋將到古城觀光的老外吸引到此,他們三五成群地圍坐在臨街鋪著方格臺布的桌子前,手里端著一杯冒著泡沫的生啤或散發著濃香的咖啡,悠然得地靠在藤椅里,或談笑風生,或靜靜地看著熙來攘往的游人,在古城夕陽的余暉里,盡情地以一種西方的浪漫方式品味著一個東方古國的文化和風情。不少成雙結對的青年人更是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共同揮灑著一份自信和年輕的浪漫。
大理游記散文4:大理洱海游記
在大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映蒼山雪。早晨,我和爸爸乘著畫舫,游覽這如詩如畫般的大理洱海。
清涼的微風蕩漾起一道道水紋,我坐在船邊,望著清澈的海水。那醉人的碧綠,映著白云,映著蒼山,假如大理沒有這美如仙境的洱海,定會失去一半的撫媚。一只只游船在海水中游蕩,此時的洱海,靜若處子,溫柔如純潔的少女,歲月帶走了風情脈脈的南詔古國,卻怎么也帶不走洱海的冰清玉潔。向遠處眺望,一艘艘游船在平靜的洱海飄蕩,為這壯麗的湖光山色,打下了美麗的襯托。
游船在岸邊停下,我們隨著人群,走過一級級石階,繞過一條條小道,徑直來到了南詔風情島,小島那懸崖峭壁上,長著綠綠的仙人掌,仿佛在向人們展示它那頑強的生命力。往里走,就來到了奇花異草的王國--蝴蝶泉。叮咚的泉水砸在石階上,像一串串閃著瑩光的珍珠,像一串串即將凋零的花,像晶瑩的、透亮的水晶球。泉水旁,一朵朵月季競相開放,一支支杜鵑綻放著它那迷人的光彩,潔白如玉,金黃似光,粉若紅霞,紫猶幻夢。天空中,鳥兒在傾心的鳴囀,蝴蝶在上下的飛舞,構成了一幅無與倫比的水墨畫。
繼續向前走,不過多會兒,我們就站在了島上唯一的一座小山峰的頂端。熱鬧的氣氛使我很快融入其中。像烤魚、烤蝦這一類的特色小吃就數不勝收,沿路到處是小攤,就連大型的廟會也比不過它這種熱鬧的氣氛。
伴隨著一聲聲鳴笛,我只得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迷人的南詔風情小島,在最后一刻,我站起低頭鳥瞰,再別,洱海。我在心底默默的想著。人雖上了船,可心卻依然留在島上,直到它一直變小,變小,消失在我的視線之中……船上,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天,這樣的天籠罩著這樣的水,讓我不由得想起這樣一句詩,“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
我愛洱海,愛它的美麗,它的神秘。我不知道,以后是否還能來到大理,來到洱海,但是,這次洱海之行必將在我的腦海中烙下一段深刻的記憶,永生難忘。
大理游記散文5:大理古城
菩提行者
悠悠的歷史長河,蕩滌了無數的塵埃沙礫,卻也留下了千百文圣古跡。在美麗的彩云之南,稱得上文圣古跡猶如恒河沙數、多不可數,大理古城便算得上一處。與北方古城的粗獷大氣不同,大理古城嬌小俊美,像是欲語還羞的小家碧玉。值身于此,騷客們不免有賦詩抒懷的沖動。帶著對大理的向往,我們于六月間抵達了這里,登臨古城的門樓、游弋熱鬧的街市、輕拂青灰的城墻、品嘗獨有的美食,仿佛又聽到了茶馬古道上清脆的馬蹄聲又回蕩在布列齊整的青石板上。
大理古城東臨碧波蕩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蒼山,形成了“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翻開大理古城的歷史,我們可以得知,自公元779年南詔王異牟尋遷都陽苴咩城,大理古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歷史。歷史上,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唐天寶年間,云南大理古城為詔王閣邏鳳修筑的羊苴咩城。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理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墻均被拆毀。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書有郭沫若題寫的遒勁的“大理”二字。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沿街店鋪比肩而設,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街巷間一些老宅,也仍可尋昔日風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內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忘返,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大理古城有每年一度的三月街會,我們多已從電影《五朵金花》中領略到了她的熱鬧。可惜得很,我們來的不是時候,自然無法見識到了三月街會的繁蕪,以及白族的金花妹們和阿鵬哥們三月街上、蝴蝶泉邊歌舞愛戀的浪漫風情。為了不使游人在古城留下遺憾,大理人還是準備了豐富的民族節目,如大理印象、白家風情、洱海觀月、蝴蝶泉歌等等。游人在大飽眼福耳福之余,自然會記住大理以及這里熱情的人民。在這里導游似乎成了多余的角色,不用他們講解,你只要靜心去感受,處處都可以得到無盡的歡快。在古城的街市上,你可以隨處找一家茶館,要上一杯清茶,慢慢地品飲,任由清新的茶香在口中游蕩。隨處可見的涓涓流水,清澈見底、無拘無束,與郁郁蔥蔥的各色花木共同鳴奏著大自然的天賴之音,這里的水如金花妹、木似阿鵬哥,翩翩舞姿中訴說著各自的情愫。古城里的街道南北、東西各一條主街,各種小巷與主街相通。古城流水景觀由水渠、疊水、瀑布和小景組成。街到哪里,流水便在哪里,形成了“戶戶種花、街街流水”的美景,這等風景在北方的古城里是很難見到的。
古城里不僅景色怡人,各色美食也使游客們留連忘返。在這里,你可以盡情品嘗大理砂鍋魚、木瓜雞、彌渡卷蹄、烤乳扇、喜洲粑粑、涼雞米線、火燒豬肉、雕梅等白族傳統名特食品。以大理砂鍋魚和火燒豬肉最為香美,大理砂鍋魚很是講究,一定要選用祥云出產的好砂鍋,洱海中捕來的弓魚、黃殼魚、或鯉魚加豐富多彩的配料燉制而成。上席時以菜葉鋪墊的大盤襯墊,鍋中沸滾,魚嫩味美。譽稱“十全大補飲食”,游人多以品食大理砂鍋魚為最大的樂趣。而火燒豬肉是大理、洱源等地區白族人民殺豬吃肉的一種奇特生活方式。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白族人民都要殺豬吃肉,其宰殺肥豬方式獨特。方法是把肥豬宰殺后,在水井邊用稻草或表桿燒烤肥豬,一人用簸箕煽風,以風助火,一人用兩根棍子不時地撥動稻草,讓稻草火將整個肥豬燒成焦黑。然后用井水沖洗豬體,并用殺豬刀將焦黑的毛皮刮去,經過刮洗的肥豬整體呈金黃色,并散發出一股股清香味。最后進行開膛破肚,將肥豬分割成若干塊,待烹調食用或胞制成臘肉待食。這就是白族人民的“火燒豬肉”。吃味清香爽口,沒有湯煺豬肉的腥味。這里美食帶有鮮明的南國風情,味清新而爽滑,色淡雅而柔綿。
除了美食以外,最為著名的莫過于大理的“三道茶”了,三道茶本來是白族喜筵上招待貴客的風俗。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先要吃苦。”第二道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第三道茶稱之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三道茶沖泡程序說來繁復,一般不過是三杯茶湯一一敬過罷了。所謂一苦、二甜、三回味,喝過一番,卻無論如何感覺不到原有的意境了,未免多少讓人有些失望。
回程時,天天灑下了綿綿細雨,雨霧濛濛之中,蒼山如黛、洱海如鏡,熙熙攘攘的游人往來穿梭,各自尋找著自已的去處、自已的快樂……
這正是:
彩云灑下大理城,風情旖旎各不同。
蒼山翠柏映明月,洱海漁舟舞東風。
蝴蝶泉邊尋金花,古城街里覓阿鵬。
茶馬古道今猶在,詩囊畫篋沉香茗。
猜你喜歡:
1.關于大理的散文
2.大理散文
3.大理散文
4.大理隨筆散文
5.關于描寫大理的散文精選
? 更新于:
- 上一篇: 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
- 下一篇: 學生生活哲理散文閱讀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