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156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女兒期中考試數學答了100分,下午放學回來興致勃勃地從書包里掏出試卷讓她媽媽看,邀功請賞意味十足。她媽媽做飯,只能敷衍她說:好啊真棒!無暇給予她想要的鼓勵。我走過來,喊她的乳名,熱情地伸出手來,笑呵呵地要同她握手,表示祝賀與肯定,為她加油再接再厲。不想,她不吃這一套。看都不看我一眼,固執地站在她媽媽跟前,直到她媽媽認真看了她的試卷,拍了拍她的頭,再一番表揚后,她才滿意地去寫作業。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向來是關心的少,也許是兒時父親言傳身教的原因,小時候父親對我的學習平時幾乎是放養,只是到考試成績不理想了,再訓斥我一頓。因此,我從未體味著100分的滋味。當然,我不是那種惟分數論的人,她媽媽也不是。但每天她都能認真耐心地檢查、督促孩子的學習,她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讓我汗顏。
女兒天生不怕我,如果她媽媽不在家,幾乎要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好在她已經養成了自覺寫作業的習慣。但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她媽媽工作忙,不在家,女兒寫完作業,便皮到上房揭瓦。小的時候,她能把電視里的動畫片看個通遍仍不盡興,還把我給她買回的碟片張張看成花花條狀。現在稍大了點兒,居然迷戀上電視劇,每逢周末,在電腦上一集接一集地看。每次電腦被她搶到,我就再也沒有了機會。如果被我占先,她會先給我戴高帽子,說盡好話:我的好爸爸,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爸爸……我說:我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你把世界上最好的詞都用完了,看你還說什么?看我不為所動,她便開始使出絕招:扯開嗓門耍潑喊鬧。這招很靈,我的耳朵受不了她制造的噪音,也害怕影響到鄰居,我投降了。因此,每次她得逞后,且屢試不爽。
女兒常常以她媽媽為驕傲,且充滿著感激。哪怕她媽媽對她多么兇,要求多么嚴,嚴的有時讓我都覺得苛刻,她依然粘著她媽媽,說不盡的她媽媽的好話,贊不絕她媽媽的好處。我知道,別看孩子小,人世間很多道理她還不明白,但她是公允的。她媽媽照管的多,耗費的心思大,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也有一次,女兒也為因我驕傲過。那是去年,她還念四年級的時候,同桌是個調皮的男孩子,經常上課時搗亂:不是用腳踢她,就是偷拿她的書本,讓她無法專心聽課。前幾次她報告了老師,次數多了,她自己都覺得煩,怕老師嫌她多事。就讓她媽媽去學校找老師,她媽媽嫌事情太小,怎好意思專門找到老師呢?就要她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還給她講了一番道理:說什么孩子的事情大人不好介入,那樣不利于她的成長;一個孩子經常讓爸媽幫他處理問題,是長不大的。她央求她媽媽說:就幫這一次行不?然而,最終還是被她媽媽拒絕了。于是,她就求到了我。我也清楚:大人介入孩子的事,確實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也很無趣。但我結合自己童年的感受,覺得應該幫她一次。記得小時候,班里總有調皮的孩子欺負我,爸爸從來不管不問,總覺得那只是小孩子之間的事情,管多了,有護犢之嫌。殊不知,有時大人的一次小小介入,對于孩子來說是相當頂用的。我能理解女兒當時的處境與心情。于是,我與她約定好,說:爸爸只幫你一次,下次就要自己解決了,不能一直依賴父母。她答應了我,說這次是例外,因為那個男孩子太頑皮了。于是,早晨我跟她來到學校,站在他們教室的走廊上。我想,如果先遇到她的班主任,就把情況告訴給老師,如果先遇到她同桌,那么就見一下孩子。結果孩子先到了。那男孩剛走到走廊上,就有好事的孩子向我指認了他。于是,我拉住那男孩,拍了拍他的肩膀,探下身子耐心地向他講明同學間要互相團結互相尊重的道理,講明上課不能做小動作,更不能影響到別人聽講。最后我還告訴他,如果他能保證改正,我就不把這件事告訴老師了,如果他不改,下次,我就直接找老師了。那男孩點了點頭,我便放他進教室了。
事后聽女兒說,自那次后,男孩上課再也沒有搗亂了。在大人的眼里,孩子間,一件極小的事,一個小小的麻煩,微不足道。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是一道難過的坎,令她十分頭疼。如果僅僅是老師不疼不癢的批評,孩子習慣了,皮了,效果顯然不佳。而家長去了,他會認為事情有點嚴重,從而放在心上,端正行為。這樣不僅有利于女兒的學習,對那位調皮的男孩子,也是一次學習態度的糾正。那天,女兒放學回來,特別地驕傲,說班的同學都夸她爸爸帥,我聽了心里也美滋滋的。
最近幾個月,每晚都要抽出點時間寫東西,為此,犧牲了許多外出散步的機會。運動量減少,身體有點發福了,肚腩也慢慢凸顯出來。有一次,脫下外套,女兒發現了,認真地說:爸爸千萬不敢再胖了!再胖,就不帥了。當時,我并沒有放在心上,心想,男人就應該胖點。
今兒女兒放學回來,說周末學校開家長會,讓她媽媽參加。她媽媽沒時間,我就自告奮勇地說:我去。不想女兒卻說:不要你去,你都胖了,不帥了!我媽天天鍛煉,變瘦了,所以得我媽媽去。經她這么一夸,她媽媽很高興,也就爽快地答應了她。
有時,我們總以為孩子很小,啥也不懂,卻不知在他們弱小的心靈里,存在著一種大人們沒有的本真,率直。因此,他們說出的話,做出的事,讓我們覺得幼稚,可笑。其實不是因為他們說的話,做的事有悖了常理,而是他們的本真、單純、不諳世故,讓我們錯以為他們是個孩子,是什么都還不懂的孩子。相反,不是他們什么都不懂,而是我們沾染了太多世俗的東西,才把本真的東西當成幼稚,甚至當成了無知……
2014-11-17.初稿于城南錦繡
2015-05-14修改于西安南郊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