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940 字 閱讀時長:大約 8 分鐘 ?
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不要活在別人的嘴里,也不要活在別人的眼里。下面是閱讀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心態的生活感悟散文,供大家欣賞。
有關心態的生活感悟散文:心態主義
心態主義沒有現成理論,但心態主義的現象卻在身邊漫延,最為突出的受害者應是“感知論”,瞬間或短期形成的心態替代自然法則,成為終生信奉的信仰和理想。安迪·凱是馬斯洛的狂熱崇拜者,于1952年開辦了一個“非線性系統”公司,大膽地將馬斯洛的“動機”理論應用于管理實踐,公司煥然一新,1962年,馬斯洛應邀來到公司參觀,并依此出版《優心態管理》,他假定每個人都想成為積極的行動者,而不是被動的謀生者。這種理想管理應具備36個特征。總的來講就是團體中的個人和組織都以自我實現為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優心態管理,馬斯洛提出了四個管理的原則和策略:協同合作、因人而異、良好溝通、激發潛在溝通。
馬斯洛的“優心態”旨在化解自私和利他的分歧,他認為利他覆蓋自私時,優心態便已形成。這套管理建立在假定的前提下,但生活不是假定,每個人都不一定想成為積極的行動者,所以馬斯洛的“優心態管理”也無法普及,他忽視了心態的非穩定性、忽視了積極和消極并存的客觀性,同時,對消極心態沒有給出解決方案,也對優劣心態的形成前提沒有進行準確的劃分,當人瞬間或短期的自私動機建立起來的感知,驅使心態形成且又將其轉化為終身信仰時,如李斯,即使被迫促進其向“優心態”進化,如三個被迫賣報紙的小孩,最終仍會回到自建的人生價值觀原點。建立在“感知論”基礎上的心態主義,則要甑別自私和利他的“感知動機”,馬斯洛的四個原則可以作為甑別的依據,可以肯定的是,建立在自私“感知論”基礎上的心態主義是有害的。撇開人生價值觀,只就生存或生活而言,即便是利他的心態主義,也未必成為你人生的終點,這類不順自然、不從客觀、不知“自我管理”而導致的悲劇,無論歷史還是現實,舉不勝舉:韓信不聽師傅魏繚之勸,致使在臨刑之前發出了“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嘆;三十年前的老領導不知離位后調整心態,退休后不足半年憂郁離開人世……
在當前,心態主義的“唯心論”喧囂塵上,一切行為皆以心態為準繩。心態決定……的論調彌漫,指點江山的書籍刷爆眼球,如:《心態決定狀態》、《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成敗》、《心態決定人生》、《積極的心態決定一切》、《心態好一切都會好》、《別讓心態毀了你》、《成功贏在心態》,甚至連國民眼中的大師馬云也慷慨陳詞“你的心態決定你的未來!”問題是誰來界定“優心態”、“積極心態”、“好心態”的標準?又由誰來主持修正、調整?靠自覺?豈不是最終仍然陷入“自我管理”的循環,如此說來,真正決定……的不再是心態,而是你自己,所謂“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不攻自破?將你自己淪為心態的奴隸,豈不是本末倒置?更何況,心態的表現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與個體人生世界觀并無直接關聯,與團隊、與民族、與國家也無明確區分,在此場境下,一個團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豈不是陷入“無政府主義”狀態。
心態主義最為可怕的是“情緒論”,此論調也是“唯心論”結果的延續。心態最為明顯的特征是流動性,任何心理狀態都不是凝固不變的,隨時可能由于種種無法避免的內外動因的作用而發生量變和質變。“情緒論”者有意夸大了影響心態的“刺激”外因:一切以即時的“刺激”情緒成為結果評判的標準。建立在“情緒論”基礎上的心態主義,最為直接的表現是將言行結果的好壞歸結為心態的好壞。好結果是皆大歡喜,但壞結果則不同了,個人的努力、責任都隨壞心態化為烏有:“不必太在意,他這人就這心態……”“怎么了?我就這心態……”
前不久,看到一則娛樂新聞,標題為“盤點娛樂圈驚人30對父女戀明星,心態不老吃嫩草。”啞然失笑。我不是追星族,但也多少知道一些娛樂圈的事,且不說“貴圈真亂!”但把父女戀歸結為“心態不老”,要么是無可奈何的調侃,要么是追星們為星們開脫責任;彭宇案引發“拒扶老人”、郭美美事件引發慈善地震的不信任心態,實際上就是“情緒論”的心態主義作怪,為心中那份正義、善良的滅失或者不堅定開脫責任。
心態是否平和,是否穩定,是否健全,是否優劣,并不重要,只要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上,堅守“自我管理”,堅信“變是唯一的不變”自然法則,讓心態的形成,建立在客觀、自然、管理的分析態度和能力之上;讓心態的彰顯,持有堅定、公正、多元的立場和觀點,一切都有回旋的余地,但可怕的是,將心態上升為不變的主義,固定成一種模式,時刻干預你的行為,那就真的失去了人之趣味。
有關心態的生活感悟散文:心態一變,人生就變
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環境,想力求改變,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
心態一變,人生就變!
一般來講,人的心理狀態是相對穩定的,連貫的。但是,這種穩定的心態因他人或者外界的影響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人的心態是可以調整的,積極的心態會轉變為消極的心態,消極的心態也會轉變為積極的心態。這也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最重要的表現,是人作為高級靈性動物的關鍵特征之一。
當然,我們期望的是,人應該盡可能多地將消極心態轉變為積極心態,而不是相反。而對于心態調整與控制的不同結果恰恰又形成了不同的人生。
在美國,一位叫塞爾瑪的女士,她的內心很痛苦,很煩惱,很郁悶,生活對于她已是一種煎熬。為什么呢?因為她隨著丈夫從軍,沒想到部隊駐扎在沙漠地帶,住的是鐵皮房,與周圍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語言也不通;當地的氣溫很高,在仙人掌的陰影下都高達45度以上;更糟的是,后來她丈夫奉命遠征去了,只剩下她孤身一人。所以,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們能想象她內心的痛苦。
怎么辦呢?無奈中她只得寫信給父母,希望回家。久盼的回信終于到了,但拆開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沒有安慰自己,也沒有說叫她趕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張薄薄的信紙,上面也就是短短的幾個字,這幾個字是:
“兩個人從監獄的窗戶往外看,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個看到的卻是天上的星星。”
她剛開始非常失望,還有幾分生氣。后來她終于從父母來信的幾行字里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她過去習慣性地低頭看,結果只看到了泥土。但自己為什么不抬頭看?抬頭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我們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一定會有星星!自己為什么不抬頭去尋找星星,去欣賞星星,去享受星光燦爛的美好世界呢?
她這么想,也開始這么做了。這之后,她開始主動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結果使她十分驚喜,因為她發現他們都十分好客、熱情,慢慢地都成了朋友,還送給她許多珍貴的陶器和紡織品作禮物;她開始研究沙漠中的仙人掌,一邊研究,一邊做筆記,沒想到那仙人掌是那么的千姿百態,那樣的使人沉醉著迷。
而仙人掌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仍然茁壯成長、仍然生存不息的精神更是讓她心靈震撼!她開始欣賞沙漠的日落日出,感受沙漠的海市蜃樓,享受著新生活給她帶來的一切。沒想到慢慢地她找到了星星,真的感受到星空的燦爛。
她發現生活一切都變了,變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于歡笑之間。后來她回美國后,根據自己這一段真實的內心歷程寫了一本書,叫《快樂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事情就是這樣令人費解,對這位女士來說,前后簡直判若兩人:一個是無限的痛苦,一個是不盡的快樂。我們思考一下,這位女士所處的環境并沒有改變,沙漠、鐵皮房、仙人掌陰影下45度的高溫、印第安人、墨西哥人等,都是原來的樣子,為什么她的行為和心情前后大不相同呢?很明顯,是她的心態變了:過去她習慣性的選擇看泥土,選擇事情的消極一面;后來她習慣性地選擇找星星,選擇事情的積極一面。
可見,心態一變人生就變。就這么一點小小的變化,帶來的結果卻大相徑庭:一個痛苦,一個快樂;一個失敗,一個成功。
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環境,想力求改變,則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假如一個人有積極的心態,那么他四周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積極的心態是心智的健康營養,它能讓一個人充滿自信、受人喜歡、知足常樂、倍感幸福,更重要的是它還能讓人改變自我、改變世界。
有關心態的生活感悟散文:心態影響人生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出生,但可以選擇我們的人生;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或者做事的方式。人生本來就是充滿坎坷的艱辛之旅,所以許多人總是想要去改變周圍的環境,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能更加順利。但事實上,說都沒有辦法徹底的改變周圍的環境。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應當怎么辦呢?因為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至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心情,到時候我們又會看到一片別樣的天空。
也許上帝沒有賜給你一副好臉蛋;也許沒有給你一個聰明的腦袋,更沒有給你一個風光的家庭。但是生活中該擁有的東西你都有。你就是茫茫人海中普普通通的一個女孩子,你沒有讓人羨慕的高薪的工作,沒有嬌好的身材,更沒有一張高學歷的畢業證書。或者你羨慕那些拿著高薪出身又好的漂亮美女,或許你抱怨過社會的不公,也或許埋怨過你的父母,自己的出生。如果當你有了抱怨的心理后,那你的生活肯定過得很不開心,很不順利,因為你沒有一種良好的心態,沒有一種對平淡生活的正確認識。
人生常說:‘上帝是公平的,他不會給你太多,當他為你打開一扇窗戶的時候,必定會為你關上一扇窗戶。’的確,也許你沒有漂亮的臉蛋,但是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也許你沒有一顆聰明的腦袋,可是你有一副清脆的歌喉。也許你沒有風光的家庭,可是你卻有父母滿滿的愛。每個人所擁有的只有那么多,并且都是各不相同,但是,有的人對自己所擁有的很滿足,有的人卻總覺得不夠,活的很憂傷,所以人生活的開不開心與自己的心態和生活的態度有很大的關系。
所以以不管你現在擁有什么,也不管你現在處在什么樣的環境都請你要調整好多的心態,讓自己充滿激情和活力,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
? 更新于:
- 上一篇: 有關得失的散文
- 下一篇: 有關撿拾幸福的哲理散文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