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4834 字 閱讀時長:大約 10 分鐘 ?
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下面是閱讀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粽子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賞。
有關粽子的抒情散文:粽子
對粽子特殊的感情,源于我上學時的那段記憶。
小的時候,粽子是那樣的香甜可口,甜甜的蜂蜜抹在豇米上晶瑩欲滴,那股夾雜著豆沙和棗泥的甜美順滑,伴著粽葉的清香,令人難忘。不是每年都能吃到粽子的那個童年,照樣無憂無慮,在我12歲的時候,跟隨著父母一道去了青海生活,陌生的環境和難以適應的氣候讓我對于粽子的所有記憶逐漸模糊起來。
舉家遷往青海工作和生活,是父母人生的一次抉擇,12歲的我不會了解父母對于他們自己這個重大決定的那種復雜心情。他們為了生活為了三個兒女都能有一個美好的將來,在那個多雨的秋天,告別了老淚縱橫的爺爺,踏上了西去的列車......
在青海的十年間,留下了我的少年時光,同樣給了父母的人生銘刻了影響他們一生的記憶。那時,父親廢寢忘食的拼命工作,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這個家,日子雖然清貧了些,但是一家人相依為命,其樂融融。那種人地兩生、身在異鄉的漂泊感讓父母親對我的學習要求的非常嚴格,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好的學習成績不讓他們失望。在青海那段時光,不到40歲的父親努力工作,我在刻苦讀書,錯過了很多個端午節,也忘記了小時候粽子那甜甜的味道。
我19歲的時候,父母完成了他們對三個兒女學業的任務回了陜西老家,父親被安排在政府上班,我自己一個人在青海繼續著沒有完成的學業。
有一年學校放假,當我下了火車,興沖沖的走在老家那條最熱鬧的街道上準備回家時,我看見了我今生難以忘卻的一幕:我的母親,手推著架子車,上面擺放著爐子和很多熱騰騰的粽子在沿街叫賣:“粽子粽子甜粽子”......那個我今生最熟悉的聲音和最愛我的人,我的媽媽在老家的街道上賣粽子。在別人眼里,去青海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父母,應該是“鍍”了一層金,發了“洋”財的,但是今天為了生計,回老家竟然賣起了粽子。我心里清楚,父親那時微薄的工資是養活不了我們全家人的,他的工資一到手,肯定得先拿出供養我上學的那部分,剩下的才是全家的生活費。
母親略帶沙啞的叫賣聲讓我心酸和難過,她遠遠看見我走來,是那樣的欣喜若狂,這是一個母親看見久別的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悅。“來,快吃一個粽子,自己做的,甜的很...”我吃著剛剛剝開的粽子,除了鼻子一陣陣發酸絲毫感覺不到一絲甜味。沒有想到,多年后第一次吃到的竟然是母親為了生計而親手做的粽子,那一口粽子的味道終生難忘。
我們兄妹三人還那時都還沒有上班,家庭的重擔讓母親同時做著兩份工作,一份是清潔工,每天凌晨扛起很大的掃把去掃馬路,二是掃完馬路天亮了再去推著架子車賣粽子。每天晚飯后,父親會幫著母親開始煮粽葉、包粽子、然后煮熟它。每天用手去撈出浸泡在水里的米包進粽葉,讓母親的手滿是裂紋和口子,這不是一個女人應該有的手,我不能想象這雙手每次伸進水里的那種刺痛會有多痛,我不能想象是什么給了母親疲憊的身軀那股停歇不了的力量。
無數次,我透過窗戶上看著他們在廚房里忙碌到半夜的身影讓我無比心痛,無數次,我痛恨自己為什么不早早上班掙錢而不讓他們那么辛苦,無數次,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做有出息的人不愧對父母的這份付出。
勤勞的母親從來沒有抱怨過命運,她總是笑著,在她心里,孩子們聽話、懂事就是上蒼對她的恩賜。只要學校放假,每天凌晨我都會騎上自行車帶著她幫她去掃馬路,她坐在后座上心情好極了,我想起媽媽每天的這份辛勞,心里卻是五味雜陳。每晚包粽子時,我都會幫母親包一會粽子、研磨豆沙餡兒,她被冰水浸泡成了白森森的粗糙的大手讓我不忍直視,這就是我的母親。我想體會一下母親的那種疲憊的艱辛,我想讓自己永遠記住母親的那份恩情,我想讓自己永遠不要忘了那段艱苦的生活。
就在那時,母親落下了椎間盤突出、胃病和腿疼、腰疼的毛病,這是我們兄妹對母親所欠的一份債,一份永遠都還不上的債。她用一個個香甜的粽子和每一次用力揮舞的掃把詮釋了母愛。直到今天,無論何時何地每當我看見買粽子的架子車,都忍不住多看幾眼,那種莫名的感慨直上心頭。看見在烈日下掃地的清潔工,總想買瓶礦泉水給她,她讓想起來我的媽媽,那個已經不再年輕甚至行動有些遲緩了的媽媽——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最愛我的人。
又是一個端午節,粽子,讓我想媽媽了,我知道她也一定在想我。粽子,讓我想起那段歲月。不管我身在何處在做什么,我都能感受到母親的每一下心跳,每一份牽掛和囑托,母親用她那雙包粽子的雙手給我上了一堂的人生課。
粽子,讓我銘記了那份母親的情懷。
有關粽子的抒情散文:又聞粽子香
五點二十起床,整裝待發去跑步,結果由于特殊原因去不了,所以臨時決定去院子里看書,同樣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于是拎了一包厚厚的書(醫學類的書確實夠厚,加上我要參加考試,做習題集,一次拿6本),懷揣著激昂的心情、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出家門。
刻意的、用力的、貪婪的呼吸,仿佛要將周圍所有的新鮮氧氣全部吸進體內。突然一股淡淡的香氣撲面而來!
這是一種特殊的香氣,醇香的糯米和著棗香透過粽葉特有的味道,散發出清新而誘人的味道。是啊,又是一年五月端午將來到,誰家勤勞的母親在凌晨已將粽子香溢滿廚房,飄向整個院子?也將我的思緒帶回童年。
粽子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是深刻的。大概只因為吃到粽子就快過生日的緣故吧(我農歷五月初六生日)!所以端午節在我的內心是一個盛大的節日。
那時農村的生活條件不好,父母每年艱辛的勞作,換取的依然是貧苦的生活。在他們的生活里,沒有節日假期,農忙季節更是不分晝夜的艱苦勞動,端午節也恰逢收割小麥的季節,更是忙亂!但母親也總會忙里偷閑的給我們包粽子,這也更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端午的前一天下午,母親一般不去田間勞動,午飯后來不及休息,母親就把提前準備好的材料全部拿出來,開始包粽子。粽葉一般是母親大中午下地回來后去一個很遠的水壩旁摘的(那時候覺得那個地方真的很遠),然后提前煮好,糯米和紅棗也是事先泡好了的。我和姐姐也經常爭著搶著幫母親包粽子。我總是包不好,還會弄壞母親的粽葉,在粽葉寬裕的時候,母親也不太介意我們這樣折騰。對于我們,那卻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粽子包好之后,要放到院子里的鐵鍋里煮粽子。包粽子是一件技術活,煮粽子也同樣非常講究。粽子要在鍋里擺放整齊,水剛好沒過粽子即可,上面壓一塊圓形石蓋,然后再蓋上鍋蓋,這樣可以避免粽子在鍋里翻騰,火候也很講究的,要溫火慢慢煮,火太大也會把粽子煮爛的。也有人講究,粽子要煮一晚,隔夜的粽子才好吃。母親放好粽子之后,把灶堂里火生好,等鍋開了之后,再填一根粗大的材火,便會帶上鐮刀和蔞去附近的地里割豬草(那時候農村幾乎家家戶戶喂豬)。其實這時太陽已經偏西了,我和姐姐妹妹便在院子里守著那口咕咚的鍋。
等呀,盼呀!似乎那一個下午特別的漫長。有時也會給灶堂加一些材火,希望火旺些,再旺些,粽子的味道會隨著蒸汽飄滿整個院子,但我們依然趴到灶臺上湊到鍋蓋上去聞,生怕錯過每一絲的香氣!
熟了吧,總覺得香氣飄來應該就可以吃了,于是就開始等母親回來給我們撈粽子吃。我們將腳尖踮得高些、再高些,將脖子伸得長些、再長些,望眼欲穿,卻總是看不到母親的身影!
母親總是這樣忙碌而艱辛,這也是童年里母親給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漸漸的,暮色籠罩了整個大地。蛐蛐叫了,繁星閃了,我們也困了。記憶中的夜晚是黑暗的,窯洞里昏暗的煤油燈無法驅趕內心的恐懼,于是我們就坐在院子里繼續等著。天空似乎格外閃亮,我和姐姐一起數星星,妹妹總是會靠在我們的肩膀上睡去。
終于聽到了母親切切的腳步聲和急促的呼吸聲,我們歡呼著喊媽媽,母親一邊應聲一邊走向豬圈給豬喂草,耳邊傳來豬從蔞里搶草吃的聲音和母親驅趕豬的聲音,頓時院子里充滿生機!
忙碌停當了,母親便借著星光給我們撈粽子!打開鍋蓋,那誘人的香氣再次讓我們陶醉!等不及明日端午,今晚先得吃上一個才肯睡去。
時隔多年,現在農村的條件好了很多,母親不像往年那樣匆忙了,但我們卻總在各自忙碌奔波著,也很少回去陪母親包粽子,煮粽子了。今晨突然聞到粽子香,讓我再次想起兒時的粽子,想起那時辛勞的母親!
有關粽子的抒情散文:粽子里的鄉愁
異鄉客地,越是沒有年節的氣氛,越是懷念舊時代的年節情景。
端陽是個大節,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想起她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親的粽子,種類很多,蓮子紅棗粽只包少許幾個,是專為供佛的素粽。葷的豆沙粽、豬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過以后稱之謂“子孫粽”。吃了將會保佑后代兒孫綿延。包得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和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乞丐。母親總是為乞丐大量的準備一些,美其名曰“富貴粽”。
我最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那是用旱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含大量的堿。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晚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堿味的灰湯粽。那股子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為灰湯粽不但不礙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從灰湯粽里長大的。幾十年來,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同年與故鄉的快樂時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燒出灰來沖灰湯呢?
端午節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個是門庭若市。我幫著長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地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意謂多給點)。明里去了暗里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啊!”母親總是從廚房里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么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誰又能保證下一世有福還是沒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時時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緊。他們做乞丐的,并不是一個個都是好吃懶做的,有的是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有的是上一代沒積福,害了他們。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地討飯,他們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罪過呢?”
母親的話,在我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們背上背的嬰兒,小腦袋晃來晃去,在太陽里曬著,雨里淋著,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當我把粽子遞給小乞丐時,他們伸出黑漆漆的雙手接過去,嘴里說著:“謝謝你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們有許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差不多高矮。我他們為什么當乞丐,我為什么住這樣大房子,有好東西吃,有書讀?想想媽媽說的,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來。
有一回,一個小女孩悄聲對我說:“再給我一個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動,我帶回去給她吃。”我連忙給她一個大大的灰湯粽。她又說:“灰湯粽是咬食的(幫助消化),我們沒什么肉吃呀。”我聽了很難過,就去廚房里拿一個肉粽給她,她沒有等我,已經走得很遠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給她。我說:“你有阿婆,我沒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說:“我也沒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這么說的。”我吃驚地問:“你后娘?”她說:“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腳上都有紫印。”
聽了她的話,我眼淚馬上流出來了,我再也不嫌她臟,拉著她的手說:“你不要討飯了,我求媽媽收留你,你幫我們做事,我們一同玩,我教你認字。”她靜靜地看著我,搖搖頭說:“我沒這個福份。”
她甩開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來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訴母親,母親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飛逝,那個討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臉悲苦的神情,她一雙吃驚的眼睛,和她堅決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時常浮現我心頭,她小小年紀,是真的認命,還是更喜歡過乞討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間的話,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樣,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節來臨時,我很少吃粽子,更無從吃到清香的灰湯粽。母親細嫩的手藝,和瑣瑣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盡的懷念中追尋了。
? 更新于:
- 上一篇: 有關狗的抒情散文欣賞
- 下一篇: 有關糖果的抒情散文佳作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