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714 字 閱讀時長:大約 3 分鐘 ?
時光穿梭到今年1月27號早上六點半,“想到如果順利的話兩個多小時后就可以看到我許久沒見到過的年邁的父母”心里真有種歸心似箭的沖動和喜悅,于是加快了前行的步伐。當距離公交車站還有100米時我遠遠的看見公交車已經在站臺上了,于是我拼盡全力的奔跑、追趕,可最終在我距公交車站還有20米之遙時公交車裝完站臺上的乘客便開走了。急著趕7點半火車心急如焚的我禁不住內心不斷的埋怨自己“要是再早10秒就搭上車了,該早點出發呀!”。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呆立在原地,可看到站臺上源源不斷陸續前來等候下一趟車的乘客,我終于想通了“上一趟我是來晚了,沒有什么好責怪的,就當是自己來早了幾分鐘罷了”。10分鐘后,緊鄰班次的下一趟車來了,我如愿以償的上了車,也終于如期見到了我的父母。
近一多個月,我無數次反復回味起那次乘車時“遲到10秒與早到10分”的糾結,內心深處卻意外的留下有很多感悟,欲一吐為快。相對第一趟車來說,我的確是遲到了10秒,可相對第二趟車來講,我早到10分鐘又是事實。其實我個人的早與遲同公交車的行車時間表本沒有任何的關系,只是因為自己要搭乘它才與它的“運行”時間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旅客要乘車就一定要跟上它的節奏,要自己的位置同它的上、下車區間高度重合才有效。要及時的坐上車,只有人等車,豈有車等人的道理呢?至于心中發生 “遲到10秒與早到10分” 的扣問,都只怪我“回家的心太切而行動又過于遲緩”罷了。
細細想來,透過我“遲到10秒與早到10分”的疑惑,清晰的折射出了我骨子里原本就“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元素。一個人沉靜下來,認真品味、思索才發現,這恰恰正是當今至少80%中國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通病。
國家大企業,原本底子薄、起步晚,卻希望用“短短數十來年時間”迅速趕超歐美發達經濟體的世界級“至少擁有百多年企業文化底蘊、傳承的巨無霸”大公司,于是“好高騖遠、好大喜功、不切實際”盲目的產能收購、擴張,過剩便出現了;部份才參加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工作經驗少、經濟基礎差,卻幻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夜暴富,買上寬敞明亮的大房子及價值百萬以上的豪車,過著眾人羨慕、富甲一方的生活,于是“托關系、走捷徑”成為了這些人的常態,“虛無縹緲、華而不實”出現了;一些無德無能的官員,由于缺乏自律與約束,工作上不作為、政績平平,卻一門心思夢想“平步青云、錦繡前程”,于是欺上瞞下、以權謀私、貪腐墮落出現了;上學期間沉迷于網吧、游戲,不求上進的學生,卻期望在國家大考時與名校結緣,于是“投機取巧”甚至“槍手”出現了。……
回家心切原本比第一班遲到10秒的我,不僅忘記了“水到渠成、適者生存”的自然、生存法則,非但沒從自身上找“時間觀念不強、辦事拖沓”的深層次頑疾,反而千方百計、牽強附會的替自己尋找較第二班“早到10分”的托辭。實屬我自己的不是,值得我深思并在未來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努力改進。
國家大企業,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產量、GDP數量”的片面增長上,而是要將重點放在“企業核心竟爭力是否真正有質量的提高?”、“員工能否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企業是否可持續性發展?”三方面;浮躁的年輕人主攻方向理應是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把本質工作做好,從而追求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將書本知識轉換為實際工作能力的整體提升;官員應該時時刻刻牢記“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因此運用權力時“用人任人唯賢”、“辦事客觀公正”,并“不偏不倚、風清氣正”的做好楷模帶頭作用,行動上始終“為老百姓謀利益”才是正道;學生則應該好好把握讀書的黃金季,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刻苦學習,杜絕投機取巧成份,爭取成為未來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
“遲到10秒與早到10分”的背后清晰似鏡的啟示我們:“做任何事,要與時俱進的依據實際情況,順應時務,符合客觀規律的持續、穩步推進;切不可見異思遷、拔苗助長,否則只會弄巧成拙!個人如此,集體、國家亦然!”。
作者簡介
袁平,男,1966年12月生,大專文化。1984年12月考入中國石油川慶鉆探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工作至今,期間于1993年9月至1996年12月到西南石油學院學習計算計應用。多年來,一直在野外生產第一線從事石油地震勘探工作。
? 更新于:
- 上一篇: “紅爐點雪”給我的雜想
- 下一篇: 《古謠諺》《隴南謠諺》及其他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