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615 字 閱讀時長:大約 5 分鐘 ?
這個答案編輯出來后,不斷有人留言力證我答不對題。為了不再讓大家浪費時間糾結這個問題,我在這里做一個簡短的陳述。
題主問,為什么我讀書越多,越看不起周圍的人?
在我回答前,已經有很多人分析了讀書越多越跟周圍人思考緯度不同的內因外因,表示看不起別人很正常。
我不知道題主看過之后是不是很釋然,然后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進而開始獨來獨往。我在看到他對問題描述的時候,說到他自己現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孤獨一個人。我覺得他完全可以通過調節自己的心態來改善這個問題。
讀書會讓人產生偏見嗎?我認為不會,至少不是直接原因。
并不是讀的越多,越接近真理。只能說讀到了一定程度時,你感覺自己離真理很近很近了,因而站在了某一高度去俯視其他你認為可笑的理論。而再過幾年,再多讀點,你也許會覺得自己現在這個觀點同樣幼稚可笑。
因為自己懂得多一些,就要把自己孤立嗎?我覺得這樣不好啊,除了把自己玻璃般的自尊傲氣捧的高高的,對整個人生并無其他益處。
古人說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太過于唯我不是可取的一種態度。所以我講了我這個教授的事。
評論里有一個人的留言我很喜歡。
他說,你在庫里面前投三分,沒有投進。
庫里不會嘲笑你沒投進,只會告訴你,你的姿勢哪里不對。
看不起是因為比較了。你把自己跟他們比較了,才會看不起。
庫里不會看不起我,因為他不會拿自己跟我做比較。
我的教授也不會看不起我,因為他也不會把自己跟我做比較。
我不會看不起我那上中學二年級的表弟,因為我不會拿現在的自己跟現在的他做比較。
我認為你現在對身邊同學的看不起,是因為你把自己跟身邊的朋友做比較了,那你的看不起并不是因為讀書多導致的。
如果有一天你對身邊朋友的“看不起”,類似于你對大猩猩的“看不起”。那時候的你,就不會有現在的苦惱了。因為那時候的你會很明確,自己跟他們不是一類人。
以下是原答案
這個答案你大概不喜歡,我認為你想的太多讀的不夠。
剛到美國的時候,通過朋友認識了一個教授。剛認識他的時候并不知道他的背景,只知道曾經是物化博士,現在在教西方文學。
之后有一個假期,我們共同的朋友組織了一次野營,那是我第一次接觸他,當時完全把他誤認為一個ABC,于是跟他各種扯古代歷史文學什么的。結果教授聽的很認真,時不時跟我討論一下。
回去的路上,我跟朋友說,沒想到教授對中國歷史這么了解。然后朋友恥笑到,人家本科是港大文學院的,他大學時的同學是林夕,金庸還給他上過課,他是研究生才轉的物化。
我當時的心情啊,簡直就是嗶了狗了。
后來又一次聚會。吃飯的時候,教授突然跟我說,他回去想了想,還是覺得我當時對朱元璋的評價不夠中肯。
我發誓,我對朱元璋的認識僅限于《明朝那些事》,多一點都沒有。當時只是認為他不了解中國歷史,于是盡情吹噓??伤粌H愿意聽我瞎扯,還認真考慮了我的觀點,我簡直激動的無以言表。
記得看過一幅畫,很老的圖了,沒有找到出處,如有侵權請告知。共勉吧
隨著讀書的增多,你也許對這個世界有了一些偏見。勸你不妨繼續讀下去,當你讀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自己的渺小。
種子需要落在地上,卑微進土壤里,才能生根發芽。
評論里很多人對教授好奇,那我就再補充個關于他的故事吧。
大約去年暑假的時候,我有段時間比較迷茫,學業出現了瓶頸,年紀也慢慢大了,家里人開始催婚催工作。
某個周六的下午,我在教授家吃完飯,跟他說起不知道應該繼續學下去,還是跳出專業出去找工作。
我說了自己的顧慮,怕自己能力有限,也許繼續下去還是不會有成果。但如果現在出去找工作,又會覺得這么多年的堅持都白費了。
然后教授說了到現在我依然記憶猶新的一段話。
他說,你現在好比走到一個蘋果樹下面,你想摘蘋果,但是這棵樹上的蘋果太高你夠不到。你使勁往上跳,一次比一次跳的高,可是始終還是沒有碰到。跟你一同的人也許會嘲笑,你努力了那么久,什么也沒得到,跟他什么也沒做的結果是一樣的。
但是人生的路還很長,蘋果樹還有很多。也許等你們繼續走下去,下一個蘋果樹恰好沒有那么高,因為你之前的努力,這次,很輕松的就摘到了蘋果。
付出的努力只有暫時沒有顯現成果,卻永遠不是白費的。
其實當中的道理我聽過很多次,無非就是那句“天道酬勤,功不唐捐”。但是他的這個小雞湯故事,卻比干巴巴的一句話來得動人。他沒有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拋出那句逼格特別高的名言警句,來突出自己的學問知識。他只是像一個慈愛的長輩,對一個迷茫的孩子講一個最淺顯不過的故事。而對于那時的我,對于情緒煩躁迷茫的我,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故事,才真正能打進我的心里。
韓愈曾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作為一個學者,要始終有一個謙卑的心態。即使面對暫時還不如自己的人,也不要自視過高。優秀的品質有很多種,書讀的多,只是眾多品質當中的一個罷了,并不值得去炫耀。
很多人留言問我蘋果樹這個故事后,我到底選擇了什么。
其實這個故事不是告訴我應該選什么,而是讓我做選擇的時候可以排除眼前的迷障。
選擇繼續留下還是換一個方向,每個人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都需要一個好的時機。可是時機對于每個人來說是不同的,別人始終是別人,只有你自己知道那個契機在哪里。
這個故事無非是說,在你感覺還可以努力的時候,繼續努力一下,不要管是否最后能成功。因為無論是否成功,付出努力的你已經跟剛走到樹下時的你不同了。
而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在這棵樹下待夠了,你想要move on的時候,也不要被自己在這棵樹下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套牢。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想要換條路走,但是耳邊腦中響起的那句“我已經付出了那么多”,會讓我們停滯不前,也許最后老死在這棵樹下,什么也得不到。其實你在這棵樹下付出的,并不是白費的,你強壯了自己,去到別的樹下依然可以用得上。
當然說到這還是會有人問,“道理我都懂,你就說什么時候該做出抉擇吧。”
這個答案我回答不了你,任何人都回答不了,這是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能找出這個答案。而縱觀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甚至偉人,他們與我們的差別,也僅僅是那每一步的選擇。而只差這一步,相卻千里。
有人說蘋果樹的故事答不對題。你說的沒錯,因為這個故事本來就不是答案的一部分,編輯答案之初,很多人對我提到的教授感興趣,希望聽到多一點教授的事情,于是我補充了這個故事。后來收到太多轉載邀請,我又勉強把它們編在了一起。
這個答案里面沒有干貨,就是碗雞湯。送給那些,跟當初的我一樣焦躁的人。喝完這碗雞湯,冷靜一下,人生的路還是得自己走,選擇也得自己做。
因為時時刻刻,你所經歷的,你所付出的,你所想要的,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 更新于:
- 上一篇: 為了無辜的生命必須重視
- 下一篇: 為數不多生存下來的舉報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