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829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2018.05.04
美國的策略就是離間中俄關系,先圍剿中國后揮師北上肢解俄羅斯。雖然美挑撥中俄,俄挑撥中美,這種離間計就是國際政治,但中美婚姻已經被人們看清實質是剝削和奴役關系,所以中俄結盟勢在必行。中俄暗中結盟是中國外交戰略的基石。展望未來,中俄背靠背戰略將發揮突出的作用。中俄結盟將使西方墜入戰略地獄甚至萬劫不復。中俄聯合抗美猶如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孫劉聯合抗曹,弱勢的兩者如不能齊心協力對抗強敵,如果心懷鬼胎存有二心,自己就會被強敵逐一擊破。正如一俄教授所言:西方國家熱衷挑撥中俄對抗,但我們并不買賬。中國應該象俄羅斯那樣有自己的盟國集團與戰略體系,不能孤家寡人形單影只地與敵人單打獨斗。中俄結盟后一百萬中俄快速反應部隊可以出現在歐洲,會把豺狼嚇得不敢出窩!中俄導航系統還可能一體化給中俄兩國帶來好處,中俄將不再依賴美國的GPS。
我們要看清挑撥中俄關系的陰險伎倆,一些人渲染沙俄侵略中國的歷史目的就是制造中俄矛盾。中俄一方面在國內要聯手應對西方“顏色革命”的威脅,中國要借鑒普京取締不受歡迎的外國非政府組織(NGO)的經驗,中俄兩國花了幾十年才弄明白那些形形色色的所謂“支持民主”和“人權”組織其實是顛覆組織;在國際上兩國可以構建中俄聯邦和歐亞共同體,重塑世界新秩序。在領土問題上,日本如果不歸還中國的釣魚島,中國就以承認南千島群島屬于俄羅斯作為回應。俄國應設法激化美歐矛盾,正如同美國指望翻身的機會寄托在挑起歐俄火拼和挑起中日火拼一樣。歐盟也不要跟在美國后面充當走狗,歐盟因為對俄制裁付出了高于美國十倍的經濟代價。
俄羅斯能夠在美國制裁面前挺直腰桿的關鍵原因是嚴禁官員在海外擁有賬戶和資產,嚴禁配偶擁有外國國籍。所以俄羅斯就有把美國變成放射塵的能力。對于政客,欲要擁有海外資產,就不要當官,中國由于做不到這一點,就成了美國佬 “捏軟柿子”的對象,中國就有了太多普京口中的“禽獸不如的東西”。中國如果采取俄羅斯的對外策略,美國就會象追在俄羅斯屁股后面求和那樣對中國服軟!俄羅斯都未能融入西方,某些中國人融入西方的夢想將注定是一場幻想。俄羅斯的經歷告訴我們:中國一定要避免重蹈俄羅斯私有化的悲慘后果。俄羅斯以戰止戰的經驗也告訴中國:擁有多大的戰爭力量,就擁有多強的和平能力。
普京的治國戰略一方面能體現出民族精神,比如俄禁止生產和進口轉基因產品。在中國的國內,由于一些賣國賊及賣國學者的操作使中國人民成為轉基因食品的國際小白鼠,賣國賊及賣國學者非常地囂張,而愛國者們則活得非常憋屈,普京被中國發生的一切嚇怕了!現實的危機激發了俄羅斯“重返蘇聯”的雄心,俄羅斯人民要看清實現富強依靠資本主義假民主是不行的,俄羅斯人民還要看清市場經濟也是西方削弱俄羅斯的理論武器,自由市場經濟讓俄羅斯的工業體系消失,金融自由化讓俄羅斯的金融體系飽受攻擊,俄羅斯人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另一方面普京也試圖從實際出發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使俄羅斯起死回生。普京從來沒有宣布退出蘇共,同時重建公有制為主體,親自確定1063家俄羅斯大中型企業為國有戰略企業;親自批準俄共組織百萬民眾大唱“蘇聯時代紅歌”。西方國家非要搞垮俄羅斯其主要原因就是要消滅社會主義福利保障制度,因為社會主義福利保障制度威脅到了資本的統治制度。中國的改革因為趨向丟掉社會主義福利而不得人心,所以中國政府才對美國示弱;相反俄羅斯敢于對抗美國是因為仍然實行“五大福利”制度!在最近的一次“俄羅斯人心中誰最偉大?”的民調當中,斯大林排名第一而成為俄國人心中最偉大的人物,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意識在俄羅斯將必然回歸。俄羅斯人民普遍懷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情緒,那些向蘇聯制度潑過污泥濁水的人悔恨莫及。俄政黨因此提案給戈爾巴喬夫定罪,追究他的蘇聯解體責任。中國人必須看到蘇聯的破滅之路是一面警醒中國人的鏡子。
目前美國正在瘋狂地吸血全世界:中國、歐洲、俄羅斯無一例外!美國尤其對俄羅斯折騰個沒完,美國根本不放棄在地緣上擠壓俄羅斯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普京激烈抨擊美國“背叛”時說:俄最大錯誤就是太相信美國。因為美國恃強凌弱,目前全球都在去美元化,俄羅斯宣布停用美元結算,世界各國也將因美國不負責政策而放棄美元。為了應對美國的欺壓,俄羅斯甚至將安保公司編入國防預備隊,這樣戰時就能迅速參戰。中國有必要也將民間力量組織起來應對美國的戰爭叫囂。一字千軍QQ957138271微信號yajun857微信公眾號:一字千軍 微信公眾號sunyajun859
? 更新于:
- 上一篇: 一字千軍論丑(原創)
- 下一篇: 一字千軍論修正主義(原創)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