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632 字 閱讀時長:大約 3 分鐘 ?
勿以分數評高低,勿以成績論英雄。——題記.
掩圖而思,對于漫畫中的現象,或許眾口不一,致此也是千家百態。你可以說,這是中國式教育的問題。也有的人認為,右邊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是家長對進步的鼓勵,左邊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是家長對完美的要求。而我只覺得,勿以成績論英雄。在粗暴教育下,孩子臉上鮮紅的掌印是多么刺動人心。
試問一下,對于成績是否真能以親吻和巴掌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考得高,給予的是親吻;考得低,施與的是巴掌。如果家長們結合考卷的難度再評論孩子們的成績,結果是否會有不同?我們呼吁,勿以成績論英雄。雖然對此大家也只是調笑胡侃,但就這其中又攪和了多少令人看著心酸的真相?盡管漫畫中,只是表示了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可是在親吻和巴掌之間,卻能看出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的問題。棍棒之下的教育,也許能培養出對權威服從的身體,卻無法孕育出有獨立思想的靈魂。
成績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又是否真的能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態度?正所謂“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對于考場發揮,沒有誰能從始而終都完美至極。這樣一種可恥的教育方式,對優秀者愈加苛刻,拼命壓榨著優秀者的成果,用以逃避自身本就該盡的職責。當父母口口聲聲說著“這是為孩子好”的時候,卻用這等粗暴的手段來對待孩子,確是令我有些感慨了。在我看來,當前社會的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驅使下,教育已經漸漸脫離了它的本質。而后只變成了對孩子的精神灌輸,甚至是某種意義上的摧殘與折磨。
如果把成績作為一種對人的衡量標準,那簡直沒有人能完美到無懈可擊。勿以成績論英雄,任何一次考試都有可能失誤,孩子的價值也不應該從這里評判。對于教育的現行方式,只是簡單的一個巴掌或一個親吻就囊括了,孩子能從中得到什么益處和思考?我希望以后的孩子可以快樂,無論天賦到底在何處,大人們都不要只顧著盯緊分數。因為人們總是在攀比追逐,然后快樂感和幸福感就被忽視了。評判一個孩子,不應只從表面的成績主觀判斷,而應全面分析,要從各個方面去衡量。只因成績的退步與否來判斷他是否為英雄,未免太不公平太不科學,也太過絕對了。
有一次我搭長途汽車出遠門,我前面的座位是一對母子。那個母親從上車開始就一直在問她兒子考試的事情,其實這些倒沒什么,關鍵是最后她的一席話,讓我陷入了深思當中。具體內容我記不得了,但是我真的感覺到現在的家長已經將孩子的成績作為了一種炫耀的資本和攀比的手段。在這個社會中,可能大人們“拼子”和“拼女”的成績,比年輕人“拼爹”還要普遍和頻繁一些。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育不可置否是非常重要。但是教育又包括了許多方面,勿以成績論英雄,我覺得教會孩子做人,讓他們形成一種正確健康甚至偉大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在和一些大人們聊天時候,都跟他們說,勿以成績論英雄,極力改變他們“唯成績論”的觀點。成績的好壞根本無法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頂多就說明了孩子適不適合這套教育制度而已。成績好的孩子,承受著更高的期望、更大的壓力,在更加苛刻的要求中,接受最不公平的指責與懲罰,咬著牙追求下一個圓滿。他們每一步都走得搖搖欲墜,每一刻心里都忐忑不安,這樣下來靈魂又怎么會不崩潰?現在社會上許多孩子自殺,也應該引起大人們的反思了吧。
一場考試,不會決定誰的命運;一個分數,不能斷言成王敗寇。古時圣賢曾有言:“因材施教”。在我看來,“因材施教”是對于不同人就用不同的方法教會不同的東西。孩子喜歡什么適合什么就學習什么,因材施教應該是一種有方向的引導才對。反觀現在的教育卻誤解了這個詞,現在的“因材施教”,實行什么分班分層次分優生差生……說到底還是沒跳出成績的圈子。這只能說是對成績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層次的教育壓力,而且更多是強迫和灌輸。
魯迅先生曾言:“救救孩子。”同則我認為教育孩子,首先就應該先讓孩子從粗暴方式的陰影中走出,讓孩子得以擁有健康的人格。如果孩子們都能夠在耐心的環境中成長,在溫情的氛圍中茁壯,那么最后一定能昂揚滿懷地揚帆啟程,在人生的道路上破浪遠航直濟滄海,最終獲得成功。
? 更新于:
- 上一篇: 助力民安鎮教育,推動足球發展——暖源下鄉實踐總結
- 下一篇: 十九大時光:相信明天的日子會更好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