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224 字 閱讀時長:大約 6 分鐘 ?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按照成都市相關部門的統一安排,學校開過動員大會,革委會、工宣隊、軍訓團的各位領導紛紛出動,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秘密部署。他們組織了很多人到洪雅去實地考察。多次派人先先后后地到洪雅縣各個公社,聯系關于我們學校幾百名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收問題。該跑的跑,該說的說,該忙的忙。知識青年的下鄉一切準備,都在有計劃地進行。當然這一切活動,都是在高度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我們只是有所察覺:在那段時間里,學校里的老師和工宣隊隊員突然間少了很多。我們只能通過這種現象,暗地里猜測加估計,學校里可能會有什么大事情要發生。
經過了幾個星期的緊張籌備活動以后,終于在1969年1月中旬,有關我們學校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活動,終于給大家見面了。
學校領導開始向我們正式宣布:我們學校全體同學都下放到四川省洪雅縣,距離成都市不算太遠,只有兩百來公里,學校里的很多工宣隊師傅們都去看過,可以很負責地跟同學們講:哪里的自然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
軍訓團的干部和工宣隊的師傅們,按照統一的步驟,利用一切宣傳手段,眉飛舌舞地傳達著他們對洪雅縣的實地考察,說整個洪雅縣,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處處山清水秀,到處空氣新鮮,每一個地方風景都很美,站在任何一個地方照相都非常好。只要是在洪雅縣境內,不需要選擇背景都能照好相。
整個洪雅全縣,一共有27個公社,其中有26個公社,都已經安裝了電話,洪雅縣已經實現了電氣化,真可謂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連續幾個星期,他們運用學校里的有線廣播,黑板報等一切宣傳形式,開座談會,上課學習討論等,連篇累牘地向全校同學宣傳洪雅,介紹洪雅。對洪雅極力做著描繪與勾畫、鼓動和宣傳,已經把洪雅勾勒成人間天堂,描繪成人間理想的世外桃源。
他們這樣的宣傳鼓動,已經給廣大同學都造成這樣一個誤區,我們32中的全體同學,一旦下放到了四川省的洪雅縣,似乎就是一步登天,直接跨入了天堂。
按照學校革委會、工宣隊和軍訓團領導的說法,我們32中全校的800多名同學,不像是作為知青,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反倒像是旅游者,到天堂去享福一般。
在動員上山下鄉的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要到學校,在教室里讀報紙學習政治時事,按照學校革委會、軍訓團、工宣隊的統一安排,分班集中討論上山下鄉的重大意義。
在學校里,我們的耳朵里,每天都在聽著:學校工宣隊和軍訓團鋪天蓋地的反復宣傳;我們的雙眼,每天都看著教學大樓走廊的大墻上,貼滿志愿上山下鄉的學生名單。在我內心深處不由泛起了陣陣疑團,如果這個洪雅縣,真的有他們說得那么好,他們還用得著花費那么大的精力,下那么大的功夫,反復地動員全校的同學們下鄉嗎?
盡管動員上山下鄉這件事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可是對于當年的校革委和軍訓團、工宣隊,他們的那些做法,我們至今依然不能諒解。特別在組織動員知青上山下鄉的重大部署上,這些個領導者們,只考慮他們好做工作,運用欺下瞞上的手段,目的就在于:把全校800多名同學,徹底一下子都弄到農村去,盡快完成上面交給他們的政治任務。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對于我們全校的幾百名同學,上山下鄉即將要去的洪雅縣,對于我們這些知青即將面臨的復雜和困難,沒有實話實說。在上山下鄉的概念認知上,對我們這些即將離校的的初中生進行了誤導。其目的就在于,想盡一切辦法,力圖讓我們這幾百名中學生盡快離校,到農村去、到山區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一旦我們800多名同學離開學校的大門,離開了大都市,到了洪雅縣農村的生產隊。他們就算是完成了政治任務。而且還可以因此得到某些既得利益。如果當時他們對我們能夠做到實話實說,我們這些當時號稱為熱血青年的初中生,為了表示對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赤膽忠心,為了表達對共產黨的忠誠和熱愛,上山下鄉的積極性恐怕還會更高一些。
我們學校革委會的副主任王玉芳,是六七級二班的同學,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學校里的兩大對立派學生組織,終于放下手里的棍棒刀槍,消除了劍拔弩張的兩大對立派性,實現了革命的大聯合。曾擔任過川大826戰斗兵團32中分團的團長,外號人稱兔兒團長,就在革命大聯合的過程中,由全校所有的各個學生組織,通過民主協商,最終推選出來參加校革委的學生代表。經全校各方面的民主選舉和上級批準,王玉芳同志為成都市32中革命委員會的副主任。
現在,她的名字,已經排列在全校上山下鄉人員名單的第一個。
看到兔兒團長王玉芳的名字,令人顯目地排在上山下鄉名單的第一個。全校的同學們都聚集在一起,私下紛紛猜測著議論著:這王玉芳畢竟是學校革委會的副主任,不論咋說,總還算是一個小官兒。她之所以能夠放棄校革委會的副主任職務,主動申請上山下鄉,是不是得到了上級的什么秘密指令或承諾。要么就是看破紅塵不愿為官。否則她怎么會一無反顧地拋棄校革委副主任官職,下鄉到農村當知青,做農民呢?
風雨欲來風滿樓,在動員上山下鄉那段時間,學校教學樓走廊里,各年各班的教室里,操場上,兩旁栽著萬年青的三合土小路上,凡是能容納人的每一個場所里,同學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塊兒議論著,互相交流著有關上山下鄉的新消息,紛紛交換各自的觀點看法,無不擔心我們這批知青的出路和未來。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們在學校已經五年了,初中二年級的書本課程還沒有上完,學校既然沒有給我們發畢業證,大概就不能算畢業離校吧?如果這不算是畢業,那么是否意味著,我們還有沒有返回學校讀書的那一天呢?誰又知道這上山下鄉運動,有沒有可能就像過去的反右、四清、社教運動一樣,也不外乎就是一個運動。我們但愿這只是一個運動。那就待等這個運動結束,一切都恢復正常,或許我們返回學校來上課。
我還天真地幻想著:學校動員上山下鄉的動員會上,學校革委會、軍訓團、工宣隊領導們既然都反復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既然是毛主席的戰略部署,那毛主席肯定會具體的部署安排。只要我們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就絕對錯不了。咱們聽毛主席的話,照辦執行就是了。
既然是毛主席的號召,我們就堅決響應,緊跟偉大戰略部署,到農村去當知青,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黨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這是我們過去受到的多年教育,一直都是這樣提倡的。一輩子跟共產黨走,總不會錯。
在學校里,我們作為在校生,認真聽老師的話,服從學校的統一安排,總不會有什么大錯吧。我們全校有800多學生,首批上山下鄉的就有700多。據說在1969年元月份,僅就成都市區而言,就有十幾萬人首批上山下鄉,今年和以后的若干年內,全國上山下鄉的人數就更多了。我們估計起碼要有上千萬人,絕對不會是少數。我確信在今后的未來,國家對這個問題,一定會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這絕不會只是我一個人的事。
學校革委會副主任,帶頭上山下鄉,在我們的學校里,畢竟已經成為不可爭辯的事實。不管今后怎么樣,現在的議論歸議論,分析歸分析,猜測了猜測,但是這榜樣的力量總還是無窮的。在校革委會副主任王玉芳這個兔兒團長的榜樣帶動下,全校首批自愿上山下鄉的人數占全校學生總數的88%以上。有七百多人同學,作為首批上山下鄉的知青,即將奔赴洪雅。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那個激動人心的大好形勢,在32中已經蔚然形成定局。
這段時間,學校里的同學們紛紛向革委會、軍訓團、工宣隊積極報名上山下鄉。有獨自一個人報名的,也有三三兩兩相約著報名的。我和我的好朋友陳永華一起來到報名處,要求分到一個生產隊。也得到了學校的批準。只是說,至于分到哪個公社,哪個生產隊。要有學校統一分配。
還有不少的同學,在學校的簡易舞臺上、學生食堂、教工食堂里精心排練著自己的小節目,準備在不久的將來,在農村那個廣闊的田地里,利用農閑時間,給當地的貧下中農看他們自己排練的節目。還有很多同學,運用自己的以及所能,收集著各類書籍和樂器,準備帶到農村去,認真地練習,爭取多出成果。更多的同學在悄悄地籌集糧票和錢,準備在農村長期使用。
既然上山下鄉已成定局,那就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辦。就是下戶口了。
原成都市32中初67級5班下鄉知青石建華
? 更新于:
- 上一篇: 桃花扇
- 下一篇: 此烏江可能就是彼烏江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