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263 字 閱讀時長:大約 5 分鐘 ?
晨,我還在睡夢中,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就響個不停,原來今天是元宵節。躺在床上,兒時過元宵的畫面不時在我腦海閃現。
兒時,每當過節,家家戶戶早早就要做打算。就拿元宵節來說吧,不像現在有現存的湯圓,就是糯米粉也要先做。如果附近有加工廠的還好,將糯米淘好,晾干,去加工廠加工即可;如果沒有加工廠,就要到附近的人家排隊,等候用臼將糯米舂成米粉。舂好的米粉要放在圓圓的篩子上晾干,不然受熱就會發黃,就壞了。
舂好米粉,下一步就是做湯圓的餡料。
我的家鄉一般人家都是芝麻、白糖加豬油做成的餡。也就是將芝麻炒熟,用搟面杖碾成粉,或黃或黑,家里有什么芝麻就用什么芝麻,一般人家都是用黃芝麻居多。然后加上適量的白糖,還有熬好的白白的豬油,然后攪拌,揉勻,最后揉成一個面團樣的餡子,放在小盆里待用。
包湯圓時,先要用溫水將糯米粉拌勻,然后揉成團。接下來就開始關鍵性的一步,包湯圓。先揪一小塊揉好的糯米粉,然后慢慢揉成團,左手拿住面團,右手大拇指在面團上輕輕按出一個小坑,然后揪一點餡子放在小坑里,再將小坑捏死,最后用兩只手,先輕輕的捏,在慢慢揉成一個圓形,這樣一個湯圓就做好了。
放在爐子上的鍋,早已熱氣騰騰了。這時,只要將包好的湯圓下到鍋里,等著湯圓浮出水面,再稍等片刻,湯圓就煮好了。
盛上一碗,三五個不等。用筷子夾起一個,一口咬下去,油汪汪,甜絲絲,香噴噴的,那滋味,至今回想起來,還是滿口流香。房間里飄散著甜甜的香味,人人臉上掛著幸福、滿足的笑容。
說起來,現在的人們無法想象,湯圓里還要加豬油?只是那時生活條件艱苦,家家缺油。很多人這樣的湯圓一次都能吃上十個,那還是控制的,若是不控制,估計再吃十個也不是問題。(自己包的比較大,一個頂超市的三個)。
后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做的湯圓餡也越來越多樣了。比如紅豆餡的、桂花餡的、花生餡的、包括后來的紅薯餡的等等,只是人們再也不會放豬油了,只是在紅豆、花生等物品里放上白糖就可以了。
記得,我們家還包過菜餡的湯圓,印象中就是用春天的小黑菜做餡包的,感覺也是很好。
現在,人們也不再只是元宵節才吃湯圓,而是隨時想吃都可以。即使是夜里想吃元宵,你只需去附件的蘇果超市(蘇果超市基本一天24小時上班)去買速凍的,拿回家煮熟即可。
舊時的元宵節,雖然物資缺乏,但是人們對于節日的重視程度,卻遠遠大于今日。
我記得那時的元宵節,每年不是有花燈(有花燈就一定有猜謎語),就是有花船或者各種地方小戲。
那時候,只要有活動,舉家前往。因為平時各種活動很少,難得熱鬧,即使父母不想去,但是為了孩子們高興,也會一起前往。因此,一旦有活動,幾乎是全城出動,熱鬧非凡。
記得有一年,新浦公園有燈會。媽媽早早就包好湯圓,一家人吃了熱乎乎的湯圓后,就一起去公園看花燈。
那是我第一次去公園(平時公園都是要買票才能進去的,只有這時才是免費的)。夜色朦朧中,我牽著母親的一角,沿著公園的長廊前行。長廊兩邊全部是各種各樣的彩燈,彩燈的中間,掛滿了紅紅的、寫滿毛筆字的紙條,那上滿全部是謎語。如果你猜對了,就將紙條撕下來,拿到兌獎處兌獎。猜不到,人們絕不會去撕掉紙條。紙條就會一直掛在那里,等后來的人繼續猜。哥哥姐姐忙著猜謎,而我個子小,只能跟著父母茫然地走動,光看見熱鬧的人群,就連宮燈是什么樣子也看不清楚。后來,人越來越多,爸爸怕我丟了,就將我抱起來,我才看清那些漂亮的宮燈。最多的就是紙做的圓燈籠,還有紗燈、龍燈,當然最精致的是八角形的琉璃燈,當時我一下就想到了紅樓夢中,寶玉他們提著的燈籠,會不會就是這樣精致的燈籠?只是不容我多想,公園里人越來越多,爸爸媽媽于是喊上正在猜謎的哥哥姐姐,匆匆走出公園大門。
不光是公園,元宵節的大街上也是人山人海。
迎面,我們就遇上了玩花船的隊伍。一般元宵節的時候,玩花船,舞龍燈,還有踩高蹺等都是組成一個長龍。由舞龍的領頭,一路敲鑼打鼓,邊舞動邊向前。兩邊都是滿滿的看熱鬧的人群。龍燈前面有龍首,中間節數不等,每節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撐舉,而每節里燃燒的蠟燭就是“龍燈”。舞動時,一個持彩珠戲龍,龍頭隨彩珠轉動,其它節相隨,上下翻舞,甚為壯觀。舞到精彩處,四周一片喝彩之聲。
高蹺就沒什么特別的了,只是高高的,左右搖晃,讓人擔心站在上面的人時刻會掉下來。有時候,踩高蹺的人技術好,就會做出危險的動作,看的人就會大呼小叫,待到驚魂稍等,于是便又大笑。
至于花船,就是一個女子,將一個鏤空的小船,用紅色的綢帶套在脖子上,船的四周裝飾著各種紙花,人走起來,船隨著身體的晃動而左右搖擺,就像在水中行船一般了。玩花船的女子,一般都會唱地方小戲,她們邊走邊唱,觀看的人們往往隨著她們一起向前走動。整個隊伍就像是一條游動的長龍,在夜色下美妙無比。
現在社會越來越發展,每逢節日,中央臺、各個地方臺的晚會,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就連網絡電視、視頻也是層出不窮。人們不用走出家門,就可以欣賞到各種各樣的節目了。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卻未必是好事,這樣很多民族的東西將漸漸消失殆盡。很多人注意到了這一點,政府也想到了這一點,于是燈會,玩花船等近年又漸漸興起。
不僅如此,我們還欣喜地看到,很多古老的習俗,溶進了現代的元素。比如東北的冰雕,人們用現代化技術建筑的童話城堡、金字塔、宮殿等,那晶瑩剔透的冰雕,高高矗立在冰雪中,即使是白天看著也是美輪美奐。就連花燈的造型也改進了很多,不再僅僅有宮燈、紗燈等,還有孩子喜歡的兔子造型、孫悟空造型等。我相信,未來的中國,民族的元素在繼承的基礎上,一定越發展的越來越好,節日的天空,也一定會越來越美麗。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