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540 字 閱讀時長:大約 5 分鐘 ?
元宵節又叫燈節,上元節,元夕。有關元宵節的來歷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版本。據說最早始于秦朝,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有關于元宵節的傳說和故事涵蓋了上至皇帝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元宵節走過了形形色色的人,穿越歷史,從遙遠的過往走到了現在。
每當元宵節的花燈燃起,總是會想起那么幾句詩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在。”
過往元宵節的熱鬧繁華被定格在美麗的詩詞里面,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火樹銀花,寶馬香車人潮,笑語喧嘩,暗香浮動,人們觀燈鬧夜,徹夜歌舞。古人元宵節的畫面一幅幅浮現在眼前。
現在元宵節雖不在我國法定節假日之內,但仍然是很熱鬧隆重的節日,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元宵節的內容變化了又變化,今天依然會有燈會、燈展猜燈謎、煙火會等各色各樣的慶祝活動,公園里街道上到處都會掛有各式的花燈。人們會吃元宵,看燈展,看煙火表演,逛廟會……
但無論是詩詞里的元宵節還是城里人的元宵節,都不是我今天所要說的元宵節,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老家莒縣的元宵節,記憶中鄉下的元宵節沒有城里的熱鬧喧嘩,沒有歌舞升平,沒有徹夜狂歡,只是在冷冷的冬夜里燃起了點點的燭火,簡單質樸,又溫情脈脈。
小時候的記憶好像是從七八九歲開始清晰的,關于元宵節的記憶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小時候盼望過節,過完春節之后就盼過元宵節了,從春節到元宵節的日子,是漫長有快樂的日子,有吃有喝又有得玩。我們村正月十二逢集,村里的人們會在這一天置辦好所有元宵節的物品,我和弟弟只關注我們的滴滴金(一種電光花煙火,用火點燃,火星四射,非常好看。用土灰色的紙卷著化學材料,很細約有十厘米長,尾部有翼,可以用唾沫粘在墻上。一般一二十根一捆,用線編起來,像草簾狀)。爸爸買了之后會給我和弟弟分開,弟弟多些我少些,在當時一家的小孩子擁有煙花的多少是可以反應一個家庭的貧富情況的,是真的。
據說元宵節點燈是有講究的,十四點的燈叫神燈,是給神靈的,十五點的燈叫人燈,是點在家里的,十六點的燈叫鬼燈,是點在田野和墓地的,我們這兒不分這些,人神鬼畜統一在十五一天點燈。
十五那天吃過午飯,媽媽和孩子們就開始忙碌了。首先要包大菜包,一般用地瓜面或蕎麥面,還有一種榆樹面,就是把榆樹皮曬干,用碾(一種石制的研磨糧食的人力工具)磨成細粉和在白面里,吃起來味道特別的好。然后做面燈,用白面或地瓜面做成小杯子狀,周圍要捏上小鼻,一月到十二月從一到十二個,還要做十二生肖燈,按照家里人的屬相做,爸爸和弟弟屬龍,媽媽屬雞,我屬狗,我們就做龍雞狗,龍和狗都只做一個,雞要做一窩,有一只母雞圍著幾只小雞還有雞蛋,坐在圓盤的雞窩里,龍雞狗都要用高粱米做眼睛,用卷的紅紙條做舌頭,背部都要留有凹槽用于放油點燈。最后還要做一個大大的蘿卜燈,中間也留凹槽,蘿卜根做把手。
黃昏時分,媽媽把包好的包子和面燈放進大鍋里煮熟。全家吃過包子之后十五點燈正式開始,把花生油放進鍋里化開并溫熱,用小勺一勺一勺添進燈里,用紅草棒纏上棉花浸油插在燈里做燈芯,媽媽用火柴將面燈一只只點著之后,我和弟弟按順序把燈放在門口,一扇門的門口放一只,兩扇門的門口放兩只。門口窗臺案幾神位都要擺放。除了家里面要點燈之外,門口,大路,路口,村頭,橋頭,河邊碾上,田野,祖墳都要點燈,爸爸負責去田野,祖墳,我和弟弟負責其它,媽媽留在家里看燈,按規矩點燈之后必須有人看管,家里不須沒有人。家里的燈點上之后,每家每戶都要放支鞭炮,有錢人家會放多些,隨著陣陣鞭炮聲在密密的村落間連綿響起,鄉村的元宵節進入高潮,之后的元宵夜晚主角是孩子們的。
我們家門口有一盤碾,是兒時元宵節的“主會場”。那時候每個鄉村里都會有幾盤,由于周圍的住戶都會望碾上送燈,聚集在一起的蠟燭會把周圍照得燈火通明,小孩們就圍在碾上放滴滴金,嬉鬧游戲。關于元宵之夜還有一件事最激動人心的樂事,那就是偷蠟燭,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地在街上轉悠,等大人們點上蠟燭走后,小孩子把蠟燭滅掉揣進口袋,迅速逃跑。最后孩子們在碾上集合,比一比誰偷的蠟燭最多,內心充滿了收獲感,有些孩子一晚能偷幾十只燭燈,我比較笨也能弄幾只,偷來的燭燈會成為很好的玩具,回家后用火烤化,捏成各種形狀。對于偷燈這種惡劣的行為,大人們是不屑于責罰的,但玩燈玩火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小心,千萬千萬不要把衣服燒上洞,否則會吃不了兜著走,因為那些物質貧乏的年月,衣服是非常珍貴的。
等小孩子們手里的滴滴金燃放得差不多時,就會散了回家,回家后媽媽會往蘿卜燈里添油,用手拿著燈給我和弟弟從頭照到腳,據說可以除魔障,避蝎蟲。
最后是收燈,燈燃完了,不能說燈滅了,要說燈收了,把面燈一只只收回來放在竹筐里,大人們會一只只仔細的研究燈花,如果像某種莊稼,今年這種莊稼就會大獲豐收,如果像某種牲畜,這種牲畜今年就會興旺。
十六的早晨,要煮燈吃燈,把面燈洗凈切成薄片,鍋里加油蔥花鹽放水煮沸,把切好的燈片放在里面煮熟。吃起來非常的美味,其實是非常難以消化的,我和弟弟每次都是搶雞燈里的雞蛋。
后來漸漸地經濟發達了,物質慢慢地富有了,鄉下元宵節的面燈不知道什么時候已被各式各樣眼花繚亂的蠟燈取代了,小孩子們也有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各式各樣的煙花鞭炮,早已不再屑于去偷燈了,就連我們的滴滴金也沒有了。我們那一茬孩子也已經長大了,基本都去了城市,有的出去上學,留在了外面,有的出去打工,留在了外面,還回來的也是只有逢年過節的才回來,村莊成了留守村莊,大多數是老人和孩子。
今年的元宵節是在老家過的,從出去打工到現在,算算已經十幾年沒在家過元宵節了,我、兒子小豬豬、小豬豬爺爺和小豬豬奶奶,下午早早的吃完元宵,天還沒黑就把燈點了。村里的年輕人早在元宵節之前就已經返城,小豬豬爸爸昨天也已經上班去了,村里的人家還有的去城里看煙花賞花燈了,孩子們也都基本上各自在家,不在扎堆玩了。我陪小豬豬放了一會煙花,之后我抱著電腦玩,小豬豬抱著電視看,小豬豬看起來很高興,但是總是感覺現在的小孩子們沒有我們小時候樂趣多了。我兒時的那個元宵節已經面目全非了,記憶里的那個元宵節,連同被那些微薄的幸福滿足了兒時的天真,只能永遠地留在記憶里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 更新于:
- 上一篇: 元旦趣味小故事
- 下一篇: 關于愚人節起源的六個說法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