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281 字 閱讀時長:大約 3 分鐘 ?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字行中的深刻,在小學時稚聲的背誦里始終不能體會,直到長大了,如萍般漂流到遠方學習,才益發感懷。猶記在遠行前夕,哥哥突然重病被送到醫院急救,在生死交關之際,令母親無助唯有垂淚的情景,至今我如何也忘懷不了,學醫如我實在忝學仲景之訓。雖然母親當時確實脆弱無比,但她還是堅持我該走我既定的求學計劃。臨行前,我舍不得母親的辛苦,也陪著母親輪流看顧當時神智并不清醒的哥哥,但母親始終不愿離開哥哥的病床邊,一連就是幾天幾夜,除了我看顧哥哥時,母親能夠安心稍稍小睡片刻之外,其余時間里幾乎都是母親在打點著哥哥不能自主的一切日常。雖然在西醫院里,且我也不具有醫師的執業資格,但還是勉力去處方想藉以減輕母親的憂煩,縱使我知道要是弄得不好,我自己也會有無窮的禍端,也許吃上醫院的纏訟,從此毀了我去北京的學醫之途。但數著母親因著急而發白的頭發,我怎么也不能坐視而罔若無聞。所幸,處方的結果有了小小的幫助,在我來到北京的些許日子后,哥哥也慢慢有所起色,而我也對于當初自己激情魯莽的做法未釀成大難而稍稍松了一口氣。
以前在讀朱自清寫的背影一文時,幸福無憂的我總不能覺察那是怎么樣的心情,直到要上飛機到北京的那天,而這也是我第一次出遠門,父親載著我的行李來到機場的途中,雖然哥哥的病情當時并未明朗,縱使父親也非常擔心憂愁,但還是很努力地想擠出一些讓我感到安心的話語與叮嚀。到了機場,望著父親漸行漸遠的背影,我也不禁濕潤了眼角,我終于能體會背影里說的那種讓人動容非常的親情。
父母的偉大是不待我如此膚淺陳述的,因為實質偉大的事物,本就蘊含光亮純明而人盡皆知,之所以不察的緣故,或許恰如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慣性使然。等到失去了,才發現它的重要,這是人很要不得的慣性,所以古人才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此犀利的比賦。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雖曰游必有方,但并不是讓子女拿來當作執意遠游的借口。哪對父母會真的不希望子女留在身邊呢?但是為了子女能有更好的空間或條件去發展自我未來,就算是隱忍著痛苦也不愿跟子女訴說自己真正的苦惱,所以才有俗諺所云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這樣貼切的話語應生。在物欲橫流的年代里,究竟我們的心上又蒙了多少陰影,中國孝順的傳統美德是很有道理的,這并不是要知識青年們都去因循舊規而排斥歐美風潮,只是不經一事便不長一智,越是偉大便越要潛于人所不能覺知之境,反而容易被人忽略,無怪乎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這真是太貼切于父母功成不居的生養育之恩了,而這就像道一樣,雖然微小而幾不可察,可其容大之貌,確實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也。總之,為人子女就該好好去體察親恩所在,縱使當父母所言與自己心意不相符的時候,也別急著回嘴,要先理性想想是否有理,或就算無理,在嘴上也應讓父母順心,且這確實是很重要且簡單的小事啊!可惜,現代人大都做得不好。
在母親節的前夕,謹以此文獻給我慈愛的雙親。也愿天下的慈父慈母心,都可以令他們的子女深切地明白。
? 更新于:
- 上一篇: [母親節文章]媽,兒能感受您在天國的微笑
- 下一篇: [母親節文章]幸福不是毛毛雨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