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4948 字 閱讀時長:大約 10 分鐘 ?
遙望山水,山如連波水聲渺,一如江中明月倒影,清麗溫婉卻觸碰不得。下面是閱讀網小編整理的描寫山水美景的抒情散文,希望我們的文章你能喜歡。
描寫山水美景的抒情散文篇一:我情在山水間
離開老家有十五年余了,時常回想起在老家童年時代,想著那里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嬉戲伙伴……然而,到了城里的新居,除了交通好些,我覺得什么都留不住。
我離開充滿活力童年的家鄉,我情歸于何處?在城里,上學便利了,吃的東西也是各式各樣,什么都方便,不過空氣質量不如我家鄉有山有水的地方。可惜現在回不去,剩下的就是眷戀了。
我時不時去老家看看,爸媽不愿去了,因為他們怕了,路程遠不說,他們只是不想在看到那里的發展。那里四面環山,幾戶零散的人家,感覺像隱居者的住處,不太熱鬧,時不時也會有雞叫或狗叫,這顯然是有生命存在的嘛。
清明時節,我回老家踏青,然而,我覺得家門前一年一個樣。庭院里長滿了花草,卻都枯黃了,房屋四周都長滿了,很是荒涼。大門外有些柴火堆,也有人來過這里避雨。房頂的瓦都掉落了,木梁斷了,沒人居住證明這房屋不久會塌。真可憐,爸爸媽媽那份辛苦。
而我更眷戀圍繞著我家鄉的山水,小時常在河邊和伙伴嬉戲,山林間過家家。時而歡笑時而追逐打鬧,卻只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回不去的山水情,我將在心里繪畫。山里有我喊出的夢想和心思,我歌唱著美麗山間花果,小鳥伴奏著進行交響樂。
曾經我也是一個放牛娃,我眷戀山間的花朵和青草,伴著我成長的老牛。是它們在我回憶里添了一筆,河畔前的石板被年輕的婦女用棒槌敲打都亮了,經常洗澡的地方像似一個泉坑,小時候,洗澡都沒多少危險。
然而,一切都變了,現在回到小時候經常去地方和角落,都長滿了花草樹,時間似乎真的過得像流水。常去的山間樹林都沒路了,常去河畔嬉戲的水域都是泥沙俱下了。村里的一切都變得沒有從前那樣熱鬧了,安安靜靜,活像一個坐在庭院里看花的老爺爺。現在的我只能把眷戀放在心里,等我老去時,好給家鄉一個交代。
描寫山水美景的抒情散文篇二:山水的縈繞,蕩著味覺的美
山水自有山水渺,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就像江南的柔媚、煙雨的朦朧,刻畫了蘇杭的美,如天堂般的。就像北方的蒼茫和遼闊,雕琢著北地人的豪情,如飲酒般一飲而盡。而云彩之南,白云歇腳的地方,自然是站在云端了望的美麗,那種喟嘆只有像孩子一樣的在夢境里幻想著遨游,是那樣的急切希望時光倒流。
大理的美不止在于山水,山圍繞著水,水圍繞著山,轉山轉水,人在畫中漫游。大理的美還在于味覺的享受。和蘇東坡一樣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醉在蒼山的徜徉里,醉在洱海的月色里,這時如果在月色過了半中天,恰好約幾個知己一起把酒言歡,加之盤中生皮,蘸些蘸水辣,不覺惺忪,但覺美味。世間最美的享受莫過此!
其實,外鄉人來大理剛聽到或是第一次接觸,大多有幾分懼色,幾分擔憂。就算是膽子大些的男子也難捏得穩筷子,那也不足為奇,畢竟擔憂和懼怕是與生俱來的。可是在這里,幾分神秘的色彩,不至于使其美味色彩稍遜。
進入臘月,天氣剛剛寒涼,家養的豬也長不肥了,這時候是農村里最熱鬧的時候了。家家戶戶忙碌著宰豬羊,七里八村的鄉親都聚在一堂,忙碌著,這時候常常生皮的美味自然也成了一種習俗,久而久之它的味道成了年的味道。
提起大理的生皮,就像經過一片洋溢著油炸臭豆腐味道的街道,或皺眉掩袖,或知味聞香,要么愛得真真切切,要么恨得咬牙竊齒。
制作生皮的過程是很講究的,或許只有你看過整個過程,你就不會那樣擔心,也不會懼怕,也會贊同我說的美味。選個健康的豬,過了檢疫部門嚴格的檢疫,才可以食用。
豬宰殺后,在水井邊用稻草或麥桿均勻地蓋住,點火燒烤肥豬。一人用簸箕煽風,以風助火,一人用棍子不時地根據火勢撥動草稈,或者添加草稈,讓火將整頭豬均勻的烤成焦黑。然后用井水沖洗豬體,并用殺豬刀將焦黑的毛皮刮去,再沖洗干凈。經過刮洗的肥豬整體呈誘人的金黃色,并散發出一股股烤肉的香味。最后進行開膛破肚,將肥豬分割成若干塊,待烹調食用。
這樣處理,沒有湯煺豬肉的腥味,還為“生肉”提供了絕佳的原料。豬肉靠近后腿部分的肚皮部分最為柔嫩,一經火烤,豬皮立熟,而肉也至少七成熟以上了。取火燒豬肉的靠近后腿部分的肚皮及肉,分開切成細絲,取一碗,加些燉梅、辣椒、花椒、胡椒、生姜、蒜泥、細蔥、蕪荽、醬油、芝麻、花生等佐料,用筷子夾著一塊肉蘸些蘸水辣,送入口中,慢慢的嚼爵,你會發現那是世間最美的味道,鮮兒辣味十足,味甘甜而沒有惺忪的味道。
合著月色,如果你是個嗜好文字的人,美妙的文字肯定會在嘴唇嚼爵的剎那溢滿蒼洱。也許喧囂是別人的熱鬧,但是美味、還有那美麗的詩行卻是此生最美的絢爛。
徜徉在蒼山洱海間,山水的優美讓人流連忘返,如果啖一次生皮的美味,真的不想離開了。那就在這里看著夕陽,慢慢老去吧!
描寫山水美景的抒情散文篇三:山水之城云山
我們生活的云山已經很美了,居住在云山的人這樣說,來到云山的人也會這樣說,云山真可謂是微縮的世外桃源的景觀,有山、有水、有綠色,有家、有業,有歡歌。
云山北依綿延的完達山,西與浩瀚的云山水庫毗鄰,南面是一望無際的田野,七虎林河水從云山的腹地穿過,山中有山,城中有水,城在山中,水穿城過,城水相映,山水相依,別一番景色。
云山水庫、五一水庫、水上公園成為云山水世界的血脈,讓云山有了水的柔情,完達山、綿延數十里,緊緊擁抱著山水之城云山,讓云山有了山的視角,廣袤的田野,一望無際,黝黑的土地,耕作的大馬力機車,讓云山有了寬廣的胸懷和氣吞山河的氣勢。
王震將軍水庫邊勞動的身影,丁玲、尹瘦石、吳祖光、丁聰、呂向全等一批文人名人在此工作生活,為云山注入了文化的精髓,云山因將軍的身影而高大,因文化名人的停留而深邃,文武相融,為云山注入了活力與內涵。
轉業官兵、支邊青年、知識青年為云山的開發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云山才有今天的美好,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的前赴后繼,繼往開來成就了云山今天的美景。讓青山常在、讓綠水長流,成為云山持續發展的綠色基礎,北大荒精神和黑土文化培育了敢于創業、不斷創新、善于創新的后來人,他們高舉起前輩的墾荒大旗,在云山的土地上書寫著新的業績和新的輝煌。
黑土文化、墾荒文化、知青文化貫穿于云山創業的主動脈,流淌在云山人的血液里,激蕩在云山人的生活里。這些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發揚光大,與時俱進,新內涵,新思維,新定位,新作為,都讓北大荒精神有了更適宜的土壤和生長環境,也在老一輩北大荒精神的傳承下,有了新的業績和新的作為。
大農業建設,讓云山萬畝良田有了配套的大型機械,有了科學的經營方式,有了自己氣勢如虹的大農業模式,居住在現代化的城鎮里,耕作在廣袤的田野上的藍圖已經實現。
小城鎮建設,如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一個現代化的居住群落在完達山腳下展現,寬廣的水泥馬路,別致的居民小區,配套的公共設施,都讓云山小城有了城市的味道,規范的管理,合理的配置,都讓云山小城不遜色于城市。
大工業開局,為墾區騰飛插上了翅膀,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和技術,引進工業化生產的管理模式,成為墾區后城鎮化時代最鮮明的亮色。
我們既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綠色環保讓云山的天空始終是藍的,水是潔凈透明的,廢水、廢氣排放有了標準,商家經營有了規范,百姓生活有了鄉規民約,文明之城從這里走來。
大型秧苗培育基地,科技示范園區,大型農業機械的購進,高標準的耕作要求,嚴格的播種收獲管理,現代化的大棚培育技術讓云山有了科技支撐,運作更規范合理,收效更直接可觀。
教育超常規發展,百姓受益匪淺。云山教育以打造優質教育教學質量為依托,連續十年升學成績名列管局前列,乒乓球、冰上運動,軍樂團、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發展,標準化合格學校和先進學校的兩年兩級跨越,讓云山教育成為牡丹江管局一支常開不敗的奇葩,享譽管局內外。
讓青山常綠,讓流水歡歌,讓居住溫馨,讓環境優美,讓書聲瑯瑯,讓生活安寧,讓人民富裕,讓心情舒暢,讓百姓健康,讓家家和諧,讓人有所為,讓事有所成,讓愿有所隨,讓人有所愛,讓云山更美好。
青山之城,綠水之城,文化之城,富裕之城,特色之城,溫馨之城,讓我的家鄉云山更具魅力;山水之城,文明之城,環保之城,幸福之城,桃園之城,夢中之城,讓云山有了炊煙升起是故鄉的感觸。
描寫山水美景的抒情散文篇四:山水之中感悟人生
作者:逝者如斯夫
山水是宇宙大自然最生動、最完美的體現。“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只要適時走近大自然,就會有所收獲。那屹立萬年的大山,多像靜穆莊重的仁者;那歡快流動的江河,多像才華橫溢的智者。人生其實也像風景,四季變幻無常,在我生活的點點中去感悟一切。仁者在山的穩定、博大和豐富中,積蓄和錘煉自己的仁愛之心;智者則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增益自己的理智和機敏。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其實,我在我每次看到山水的時候就想寫點什么,但是自己容量有限,但是那些大自然的奇跡促使我去快樂的生活著!沒有山水的人生是黯淡的,遠離山水的思想是駁雜的。那山山水水,是大自然為人類締造的調養品。人一旦進入青山綠水,便可清洗那些莫名的煩燥、憂愁、忐忑及躊踷,甚至還可以忘卻往日的寵辱而返璞歸真。
山,高深博大志存高遠;水,靈動柔變隨波逐流。山水如同人的靈魂,不管人們是背著沉重的人生行囊,還是春風得意緩步徐行,它們總會牽系著紛亂的心、平息著浮躁的心、撫慰著破碎的心。山的哲學意味著正直,水的哲學意味著機智。人們通過品讀山水,可以領悟到世界的興衰變遷,人生的喜怒哀樂,故歷代文人墨客無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尋求靈感。“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觀山而兩面不厭,賞游魚而知其樂,物我交融,天人合一,軒身山水,寄情山水,感悟山水。山是書畫水是詩歌,自古山水是中國文化的永恒載體。坐觀十萬里河山之壯景,五千年的積淀將華夏文明盡情書寫和演繹。山與水總是難以分割。有山無水,山便顯得頑冥;有水無山,水便顯得落寞。山與水,是一對甜蜜的情人。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靈動。沒有水的山如同沒有情感的男人,沒有山的水就似沒有韻味的女人。
青山綠水是上帝賜予人類的瑰寶,細品每一珠,每一露,沐浴陽光,放眼河山時,那眾多山水又在向我們娓娓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在那里有關陽春白雪的故事被多情的文人墨客癡癡吟詠,以具山水之靈秀的傳神筆墨賦予其生命的氣息。讓后來的你我沉醉其中,在驚嘆造化的神奇之余甘愿將自己醉成一泓清泉,一尊瘦石,一棵虬松,一片流云。沉溺于自然中,會感悟到“寵辱偕忘”的人生情懷,會體會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滿懷豪情。擁山色而眠,隨水聲而歌。會明白“怒發沖冠,憑欄處,蕭蕭雨歇”的滿腔憤懣。仁者愛山,智者樂水。看來,要當個仁人智士就須去游山玩水,去接受山川河流那深奧而耐心的教誨。山是靜止的書,讀山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動的情,讀水會悟出什么叫稍縱即逝。山的性格是聳立挺拔青云直上;水的習慣是迂回曲折緩緩滲透。山以執著挺拔表現力度;水以暢達柔順顯示智慧。山的風格簡潔挺拔,直視蒼穹;水的個性豐富飄逸,瀟灑從容。最佳的選擇是融山水于一體,汲取山的剛直、水的柔韌。這正如人生的一種境界,既不在山,也不在水,而在于山水之間。
沒有山水的人生是黯淡的,疏遠山水的人思想是駁雜的。愿我們縱情山水,探索無盡的山水境界。山水之樂,在于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銳眼,有一顆善于感悟的慧心,擁有一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從容的心態。山與水,是一對甜蜜的情人。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靈動。沒有水的山如同沒有情感的男人,沒有山的水就像沒有韻味的女人。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悟的心,放下一切雜念,懷著一份淳樸帶著一份純真,去走進自然感悟綠韻吧!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靜謐地坐在河灘上,脫去鞋襪的束縛,再順手捏一把泥沙,傾聽溪流的故事,感受碧波的柔情。嘗嘗清冽的山泉和豐潤的果實;看看傲雪的臘梅以及綻放的桃花。情地躺在舒軟的草地上,沐浴暖暖太陽,仰望山鷹盤旋;聽聽小鳥的歡歌、溪流的伴奏。喜歡山水中的那些矗立在云霧之中的山峰,喜歡山水中的飛瀑急湍,卻更喜歡山水中的亭臺樓閣和人。只因為那些渾然天成的和諧,像極了儒家追求的“仁”。感悟山水,就仿佛在讀一本書,一本震撼靈魂洗滌心靈的書。
? 更新于:
- 上一篇: 描寫人物的寫人抒情散文
- 下一篇: 描寫我的外婆的抒情散文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