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400 字 閱讀時長:大約 5 分鐘 ?
方言是語言的變體,就地域方言而論,她是全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的反映。方言通俗的講就是地方話,是土語,是鄉音?!吧傩‰x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中的“鄉音”就是指方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一方人就孕育一方通用的語言。方言就是鄉音,鄉音就是鄉情。不管你在天南地北,只要聽到熟悉的鄉音,一股濃濃的鄉情就會充滿心間。方言就成了倆位同鄉認識的媒介,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和紐帶。使遠在他鄉的你,倏然間有一種回鄉的感覺;鄉音猶如山澗淙淙的流水,在心靈的深處叮咚,這一絲一縷的鄉情流過你的心田,你獨在異鄉的寂寞和疲憊,頓然間便風輕云淡了。
我的家鄉清水河,山清水秀,人杰地靈。雖然地域面積不算遼闊,但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卻孕育出多種不同風格的地方方言,其特色各自迥異,在民俗文化的長河中綻放出奇異的光彩。
清水河的東南地區以長城為界,與山西省的偏關,左云右玉接壤;衍生的方言與山西方言相近,俗稱‘晉語’。這種晉語語系的方言,在我縣的韭菜莊,北堡和單臺子幾個鄉通用著。通常把”哥哥’喚作‘杠杠’,把‘我’喚為‘瓦’,管‘豬蹄蹄’叫‘豬齊齊’,凡此種種,多若瀚星。有許多晉系方言用漢語言文字很難表達,若用語音表述卻是妙趣橫生。有一則小笑話在當地流傳甚廣。說的是一位鄉官去某村調研,村官安頓其妻;“瓦(我)說是抹敢是(不一定)范書字(書記)來呀,晌午炒支蛋(雞蛋)豬齊齊(豬肘子),甚不甚(一定要)提溜上(提上)一捆啤酒?!喍痰囊痪湓?,盡顯‘晉語’風格。從這土的掉渣的語調中,使人聯想到歷史悠久的西口風情以及因其而衍生的民俗文化。
清水河的西部地區與鄂爾多斯市的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因此西部地區的方言又有‘鄂爾多斯方言’的韻味。這種‘鄂語’體系的方言,分布在我縣的窯溝,喇嘛灣兩個鄉鎮。其主要特點是簡潔,有力,親切。在語音方面,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平舌卷舌。常用的語氣助詞有;的,蘭,哇,呀,了,來來等。語調‘西不外外’,倆人一見面,隨口就問“吃蘭木?”“吃甚來來”?“定猛真兒的繁忙不代表忘蘭,節日的到來愿你心盒兒舒暢,曾落下的問候載次一圪蛋補上;讓所有的關心都圪堆在載條短信盒兒,愿你天天樂得呲開個嘴,笑得潑害害的。”逢時過節,用手機編一條方言短信,讓遠在異鄉的親人看到溫暖的鄉音,體會到濃濃的鄉情。
清水河的北部地區與和林格爾縣和托克托縣比鄰,方言屬于“土默川方言”體系,是內蒙古西部方言的主流,分布在我縣的宏河鎮,五良太鄉和城關鎮,與呼市地區的方言相通用。當地百姓,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方言詞匯,常用的方言詞匯有:個揪(蹲著),圪出(不展或有皺褶),些來噓(一點點),姍(住的意思),裊牙(不好伺候),長圓長短(一定)。倒叉叉(衣兜),歡歡兒(快點),不帶要(懶得去),偷悄巧兒(偷偷地),灰出落(不好的習慣),各產(撒嬌),個塌(嘮叨),亥跋子(鞋),個影(惡心),受應(舒服),日怪(奇怪),黑將來(黃昏),燕個兒(昨天),鬧不機迷(不知道)等等。也創造出許多具有趣味性的方言詈詞(罵人話)。比如形容一個人魯莽的(坎貨,坎球,坎子,坎不外外,坎七愣八,坎不愣怔);表示短的(球長長);表示小的(球大大);表示不道德的(灰頭,灰貨,灰個泡,灰個蛋,討吃貨);表示不怎地的(蛋球是,日球寡);表示傻愣的(傻蛋,楞貨,二百五,半吊子,二不球球,二球胚,愣眉悻眼)。方言詈詞雖然粗俗不堪,但卻饒有風趣,如果你是清水河人,聽起來就會感到熱乎乎的親切。有一縣干部到鄉下去調研,在田間地頭與一老農嘮嗑?!按鬆敚衲甑那f稼長得怎樣?”“蛋球是”;“村里的糧食夠吃嗎?”“日球寡”,“那就多賣些羊增加點收入”,“羊長得球大大,賣了就做害蘭?!边@語言鏗鏘直白,透著淳樸憨厚的情韻,同鄉人聽了分外順耳,感到這方言是最具親和力的語言了。
清水河的方言最能體現出鄉情的,莫過于當地人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不同風格的地方方言,孕育出不同風格的民族文化,從而表達出不同的風土人情。
流行于我縣東南長城沿線的“踢鼓子秧歌”,從民末清初流傳至今,歷經幾百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表演藝術。之所以能深受當地百姓喜愛,其唱腔中帶有濃重的“晉語”方言風味兒是功不可沒的。每到一處表演,開始和結尾,都要唱一首四句歌,“高高的山上一疙都蒜,一個蛋搗成七八瓣,走的走來散的散,想看秧歌明個兒看?!逼涓柙~用當地方言唱出,猶如山間的泉水,清純干凈。鄉情濃郁,潤心潤肺,每每觀之,總是賞心悅目。
在我縣西部地區盛行的“爬山調”,具有廣泛的趣味性,它的基礎語言就是當地的方言,鄉音濃重,鄉情流溢,因而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澳仙礁泶耢F生云,難活不過個人想人;東山的糜子西山谷,哪個達想起那個達哭;半碗黑豆半碗米,端起飯碗想起你;想你想你實在想你,淚蛋蛋滴在那飯碗里?!庇行┈F代歌曲,被當地人用方言改編演繹,也是別有風趣。比如歌曲《再別康橋》,改編后就成了“悄迷個觸眼的鵝走蘭,就像鵝悄迷個觸眼的來;霍抖霍抖鵝的衣袖袖,不提溜走一疙瘩云彩;水根低的草草啊,個揪在那兒悄悄間活顫”。這歌詞,外地人聽了看了也鬧不機密迷,當地人卻如飲甘醇,如癡如醉。這就是方言的藝術魅力,使鄉情澎湃,涌動不已。
地方戲曲《二人臺》和地方《小品》,是清水河人最喜歡的藝術形式,在我縣的北部地區尤為流行。每到農閑時節,村里總要唱幾天紅火紅火。一個村子唱戲,鄰近五里三鄉的老鄉都要趕來觀看。喜好的就是這詼諧幽默的表演和熟悉親切的方言?!跋肽阆氲牟恍行?,去了醫院吊瓶瓶;吃飯行不見菜盆盆,睡覺找不見炕棱棱;上班沒有心情情,眼睛哭成個淚人人……”這段小品的臺詞道白,只有用清水河的方言道來,才能深切的表達出愛情的美好和甜蜜,如春風化雨,絲絲入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思親不就是思鄉之情嗎,不就是思念那一句句樸實的方言,那一聲聲動聽的鄉音,還有那一縷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情嗎?
? 更新于:
- 上一篇: 新疆采風系列六: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 下一篇: 早春游歷太極山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