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396 字 閱讀時長:大約 3 分鐘 ?
導語:楊絳(1911- ),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生于7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1932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鐘書一同留學于英、法等國,回國后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于小說》;散文《將飲茶》《干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其中寫于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于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我時常聽人吹牛,豪言壯語,使我自慚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偉大”一番,可是吹來卻“鬼如鼠”。因為只是沒發酵的死面,沒一點空氣。記下三則,聊供一笑。我時常聽人吹牛,豪言壯語,使我自慚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偉大”一番,可是吹來卻“鬼如鼠”。因為只是沒發酵的死面,沒一點空氣。記下三則,聊供一笑。
第一則
我小時,在天主教會辦的啟明女塾上學,住宿在校。我們一群小女孩兒對姆姆(修女)的衣著頗有興趣。據說她們戴三只帽子,穿六條裙子。我恨不能看看三只帽子和六條裙子是怎么穿戴的。啟明稱為“外教學堂”,專收非教徒學生。天主教徒每年春天上佘山瞻禮,啟明也組織學生上余山。我兩個姐姐都去,可是小孩子是不參加的。我當時九歲,大姐姐不放心扔下我一人在校,教我找“校長姆姆”去“問準許”——就是要求去,問準不準。校長姆姆很高興,一日答應。我就跟著穿裙子的大同學同去。帶隊的是年老的錦姆姆,她很喜歡我,常叫我“小康康”。
我們乘小船到佘山,上山“拜苦路”等等,下山回船休息,第二天就回校。當晚沿著船艙搭鋪,兩人合睡一鋪,錦姆姆帶我睡。她等大伙都睡下,才在洋油燈下脫衣服。我裝睡,瞇著眼偷看。她脫下黑帽子,平面是雪白的襯帽,下面又有一只小黑帽。黑衣黑裙下還有一條黑襯裙,下面是雪白的襯衣襯裙,里面是黑衣黑褲。帽子真有三一旁,不聲不響。這路車的頭幾站沒有旁的乘客,司機和售票員和我的同伙有說有笑,我總是默默無言。
有一次,售票員忍著笑,無限同情地講他同事某某:“伊肚皮痛啦”,一天找錯了不知少錢,又不能下車。我忽然覺得他們不是什么“開車的”、“賣票的”,而是和我一樣的人。我很自然地加入他們的圈子。他們常講今天某人家里有什么事,待會兒得去替他;或是某人不善心算,老找錯錢,每天賠錢;又講查帳的洋人怎么利害等等。我說話不多,也許他們覺得我斯文些,不過我已成了他們的同伙。這路車漸入鬧市,過大馬路永安公司是最熱鬧的一段。我有一次要到永安公司買東西,預先站在司機背后等下車。車到站,我卻忘了下車;等車開了,我忽然“啊呀”一聲。司機并不回頭,只問“那能啦?”我說忘了下車。他說:“勿要緊,送依到門口。”永安公司的大門在交叉路口,不準停車的。可是司機把車開得很慢,到了那里,似停非停的停了一下。他悄悄兒把鐵柵拉開一縫,讓我溜下乍,電車就開了。我曾由有軌電車送到永安公司門口,覺得大可自詡。
? 更新于:
- 上一篇: 楊絳散文集《大王廟》
- 下一篇: 楊絳散文集《干校六記》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