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064 字 閱讀時長:大約 2 分鐘 ?
香港的吃和“食街”——香港雜憶之三
鐘樹梁
香港這個自由海港,世界各個區域的商品都向它流進,所以有“購物在香港”這個說法。另外還有“吃在香港”這句話,也為旅游者所感興趣。
事實也是這樣。在香港吃的級差很大。有港幣十元上下一份的快餐,包括三明治、牛油面包、煎雞蛋、通心粉、咖啡、紅茶等東西,一份可以選三樣;也有像蓋澆飯一類的東西,價錢差不多。較貴的有一吃數十元的早茶、早點,花色繁多,任人選取。再貴的如幾個人一桌的便餐,那就非港幣幾百元不行。更貴的是千元以上的宴席,幾千一桌尋常事,“一食萬錢”也不算稀罕。在香港菜的種類很繁,幾乎世界上有名的菜肴在香港都可能有。中國菜則以粵菜、潮州菜占優勢,四川菜、京蘇萊也很吃香。在香港吃的地方又很多。大酒店、大餐廳高聳,富麗堂皇,它們的服務員都各有特制服裝,或為中國古代的宮裝,或為西服,或為奇異服飾,爭妍斗麗。這些地方一般人是不會輕易去的。更多的是十步之內就可見到的各樣食品店,可豐可約。還有只在小巷內才看得見、吃得著的食品小攤,面、粥、飯、菜、酒都有。也還有只指站著吃的某些小吃,如鹵肥腸、燒餅、煮包谷等。看起來香港的吃,價錢意低的顧客意眾,那些豪華奢靡、酒綠燈紅的所在,畢竟只有富翁、富溫和闊少們才能經常前往。
香港還有一條不可不去的“食街”別有風味。“食街”順銅鑼灣地區,距維多利亞公園不遠。“食街”周圍,飲食店星羅棋布,“食街”更如一條彩虹橫臥鬧市之中。這條街有一百多米長,街不太寬,十米左右。街的兩端是寫有“食街”兩字的墻壁,街心是長長的綠化帶,有噴泉、石山、盆花、魚池,像一個小小公園。兩邊是人行道。櫛次鱗比,家家都是賣吃的,沒有別的商店。它們的招牌各色各樣,食品也沒有兩家相同的。地方幽雅,名字倒也好聽,如鳳凰粥而、畔溪小食、青葉樓(專營臺灣菜)、鐵板燒、真珍樓、好士登餐廳(西餐)等等。加以食品出得快,服務態度好,營業時間長,吃多吃少聽便,所以生意非常興隆。
顧客之來也不僅是為了酒肉充腸,還更為了情趣上的一種享受。往往案頭美味伴和著門外花香;室里明燈也不掩窗間皓月,確實別有情致。
吃在香港,有一個根本的特點,那就是蔬菜、肉類、調料絕大部分都是從廣州運去的。否則,“吃在香港”這句話就不能成立,“食街”也興建不成。香港吃的水都是從廣別輸送去的。香港原本是廣東省的一部分,香港同胞的飲食起居和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依存關系。
應該說,“食街”是大陸和香港同胞培植的一朵鮮花。
以上內容閱讀網小編整理發布,為廣大讀者們提供寫景美文摘抄,名家寫景美文賞析在線閱讀,喜歡寫景美文的朋友不可錯過。
? 更新于:
- 上一篇: 《飛翔在高原》高洪波
- 下一篇: 《馱馬》施蟄存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