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441 字 閱讀時長:大約 3 分鐘 ?
青島海景
蹇先艾
我愛山,我也愛海;我愛山的崇高,雄渾,威嚴,我也愛海的寬容,偉大,汪洋。如果拿這種東西來象征人格的話,我也就最崇拜這兩種人格。我是在山國里生長的人,我們的庭園使包圍在糾紛的群山之中,我曾經有一個很長的時期,朝朝暮暮晤對著山上的城墻,荒墳,古廟,茅屋,圮屋,圮塔與松林。我還穿著線耳草鞋,走過蜿蜒的龍蟠的九溪十八澗和巒荒的山路。我個人對山的知識比對于海的知識多得多。海,我卻很少有機會去接觸,或者去細細地領略。說句真話,有時候我更偏愛我們的祖國的黃河和揚子江;那兩條水的天險,波濤,泥沙,與嗚咽,能夠給我們以更深的刺戟,引起我們對于國家的命運的興嘆。我們目前需要的生命的呼號,巨浪掀起,掙扎,搏斗像我們那古老的江河一樣。不過,海,在寧靜的時候,我們也同樣需要它的寬大,海涵,來培養或擴充我們的人格。我覺得我們在國難嚴重的時期,應當學咆哮的江河;在太平時代,才應當學浩淼的海水。
一九三六年夏天,我在在青島住了一個星期。青島的市政,柏油的馬路,巍峨的建筑,蓊郁的樹木,自然值得稱贊;但是我并不怎樣地注意,我每天的生活總是海邊去散步,拾蚌殼,或者默坐,遙對著海景。海風拂拂地吹到我的臉上,雖然帶著一點腥氣與咸味;然而阻止不了我對于海的傾慕,對于海的陶醉。
我剛到青島的那天,便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寫道:
“……黃昏時候,火車漸漸地走得緩慢起來,浩瀚的大海便展開在我們的眼前。參差不齊的帆墻嚴密地排在海邊。太陽不見了,天上灰絮似的云影移動著。天連水,水連天。云翳在遼闊的天空中幻變成各式各樣的形體:有的像飛禽,有的像走獸,有的像層疊的山峰……”這是青島海景的第一次給我的印象。
次日早晨,空氣異常潮濕,在細雨蒙蒙的飄飛中,我一個人便跑到海濱去散布。一出站,走不上幾步,我的眼鏡便被雨打濕了,簡直門辨不出路徑來。終于走到海濱公園,我坐在一張褐色的石桌前,面對著大海。桌下便是一帶嶙峋的巖石,有幾個日本女孩在那里尋找海蟹與海螺,跣著腳跑來跑去,好像在平地上走路的樣子。海上的左岸的輪廓,比較分明,迤邐著房舍的行,紅頂黃墻堆積在綠樹叢中,由海邊蔓延到高坡上去。山巒起伏在灰色霧觳里面,景象極其迷蒙。對面是一片鑲嵌著綠林的小島,左邊海水茫茫,望不到涯涘。有兩三點帆影在海上起伏;遠的模糊,近影清晰。海水的呼嘯,像深山里一萬個瀑布聲。海面有一碧萬頃的波瀾在搖動。靠岸是一簇一簇的白沫似的巨浪,變化迅速,不可捉摸。有時像充滿了憤怒,嘩嘩地抨擊著海岸;有時一小股一小股地跳上巖石來,又跳回去,比小孩子還活潑。我沉醉了,我的長年郁悶著心胸,得到了暫時的舒解。到了午飯的時候,我還是依巒著不肯回到旅舍去。
作者簡介:蹇先艾(1906—1994),現代作家。1906年生于貴州遵義。學生時期即開始寫作,1926年參加文學研究會,與李健吾等組織曦社,出版《爝火》雜志。1931年至1937年任北京松坡圖書館編篡主任。此時著有短篇集《朝霧》、《一位英雄》、《鄉間的悲劇》等。抗戰時期,在貴州與謝逸等組織每周文藝社,出版《每周文藝》,還主編貴州日報副刊《新壘》。1937年至1951年,先后任遵義師范學校校長,貴州大學等校教授。這時作品集有有《鹽的故事》、《幸福》等。1951年至1965年相繼擔任文聯主席、省文化局局長等職。此間作品有短篇集《山城》、《倔強的女人》和散文集《新芽》等。現為貴州省政協常委。
以上美文由編輯整理發布,為廣大讀者們提供寫景美文摘抄,名家寫景美文賞析在線閱讀,喜歡寫景美文的朋友不可錯過。
? 更新于:
- 上一篇: 《雷峰塔下》廬隱
- 下一篇: 《青海湖紀游》趙淮青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