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919 字 閱讀時長:大約 6 分鐘 ?
歷史的后院
翦伯贊
假如呼倫貝爾草原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鬧市,那么大興安嶺則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幽靜的后院。重重疊疊的山嶺和覆蔽著這些山嶺的萬古常青的叢密的原始森林,構成了天然的障壁,把這里的呼倫貝爾草原分開,使居住在這里的人民與世隔絕,在悠久的歷史時期中,保持他們傳統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直到解放以前,居住在這個森林里的鄂倫春人和鄂溫克人還停留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歷史階段。但是解放以后,這里的情況已經大大改變了?,F在,一條鐵路已經沿著大興安嶺的溪谷遠遠地伸入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深處,過去遮斷文明的障壁在鐵道面前被粉碎了。社會主義的光輝,已經照亮了整個大興安嶺。
我們這次就是沿著這條鐵道進入大興安嶺的?;疖囀紫劝盐覀儙У窖揽耸?。牙克石是喜桂圖旗的首府,也是進入大興安嶺木地帶的大門。喜桂圖,蒙古語,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這個蒙古語的地名,紀錄了這里的歷史情況,其實在牙克石附近現在已經沒有森林了。
在牙克石前往甘河的路上,我們目光便從廣闊的草原轉向淹沒在原始森林中的無數山峰。在鐵道兩旁,幾乎看不到一個沒有森林覆蔽的山坡,到處都叢生著各種各樣的樹木,其中最多的是落葉松和白樺,也有樟松、青楊和其他不知名的樹木。
我們在甘河換了小火車,繼續向森林地帶前進。經過了幾小時的行程,火車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叫作第二十四的地方。應該說明一下,在這個森林中,有很多地方過去沒有名字,如第一站、第二站之類。但有些地方原來是有鄂倫春語的地名,又往往能透露一些歷史的消息。例如錫尼奇是一個鄂倫春語的地名,意思是有柳樹的地方;又如乍格達奇,也是一個鄂倫春語的地名,意思是有樟松的地方。這樣的地名比起數目字的地各來,當然要好得多,因此我以為最好能找到這些地方的鄂倫春語的名字。
我們在第二下四地點下了火車,走進原始森林。依照我們的想法,在原始森林里,一定可以看到萬年不死的古樹;實際上并沒有這樣長壽的樹木,落葉松的壽命最多也不過一百多年。所謂原森林,是說這個森林從太古以來,世世代代,自我更新,一直到現在,依然保持他們原始的狀態。當然在我們腳下踐踏的,整整有一尺多厚的象海綿一樣的泥土,其中必然有一萬年甚至幾萬年前的腐朽的樹木和樹葉。
我們在這里第一次看到了太陽都射不進去的叢密的森林,也第一次看到了遍山遍嶺的杜鵑花和一種馴鹿愛吃的特殊的苔蘚。秋天的太陽無私地普照著連綿不斷的山崗,暢茂的森林在陽光中顯出象翡翠一樣的深綠。在山下,河流蜿蜒地流過狹窄的河谷,河谷兩岸是一片翠綠的草地和叢生的柳樹。世界上哪里能找到這樣美麗的花園呢?
我們的旅程,并沒有停止在甘河。就在當天夜晚,火車把我們帶到了這條森林鐵路的終點阿里河。阿里河是鄂倫春自治旗的首府。鄂倫春,滿洲語,意思是驅使馴鹿的部落。但是現在的鄂倫春族人民已經不是一個驅使馴鹿的部落,他們在阿里河邊建筑了新式的住房,在這里定居下來,逐漸從狩獵生活轉向馴養鹿群和農業的生活。現在在大興安嶺內驅使馴鹿的唯一的民族,也是以狩獵為生的唯一民族是鄂溫克族。
從狩獵轉向畜牧生活并不是一種輕而易舉的事,這要求一個民族從森林地帶走到草原,因為游牧的民族必須依靠草原。森林是一個比草原更為古老的人類的搖籃。恩格斯曾經說過,一直到野蠻低級階段上的人們還是生活在森林里;但是當人們習慣于游牧生活以后,人們就再也不會想到從河谷的草原自愿的回到他們祖先所住過的森林區域里面去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恩格斯的話說明了人類在走出森林以后再回到森林是不容易的;在我看來,人類從森林走到草原也同樣是不容易的。因為這需要改變全部的生活方式。要改變一種陳舊的生活方式,那就要觸犯許多傳統的風俗習慣,而這種傳統的風俗習慣對于一個古老的民族來說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僅改變全部生活方式會要遇到困難,據一位鄂倫春的老獵人說,甚至把狩獵用的弓矢換為獵槍這樣簡單的事情,也曾經引起反對。反對的理由是火器有響聲,打到一只野獸,驚走了一群,而弓箭沒有這種副作用。但是新的總要戰勝舊的,現在不僅鄂倫春族的獵人、甚至鄂溫克族的獵人也用新式的獵槍裝備自己。
札蘭屯是我們最后訪問的一個內蒙城市。
到了札蘭屯,原始森林的氣氛就消失了。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美麗的山城。這座山城建筑在大興安嶺的南麓,在它的北邊是一些綠色的丘陵。有一條小河從這個城市中流過,河水清淺,可以清楚地看見生長在河里的水草。郊外風景幽美,在前往秀水亭的路上,可以看到一些長滿了柞樹的山丘,也可以看到從峽谷中流出來的一條溪河,叢生的柳樹散布在河谷的底部。到處都是果樹、菜園和種植莊稼的田野,這一切告訴了我們這里已經是呼倫貝爾的農業區了。我們就在這里結束了內蒙的訪問。
揭穿了一個歷史的秘密
這次訪問對于我來說,是上了一課很好的蒙古史,也可以說揭穿了一個歷史的秘密,即為什么大多數的游牧民族都是由東而西走上歷史舞臺。現在問題很明白了。那就是國為內蒙東部有一個呼倫貝爾的草原。假如整個內蒙是游牧民族的歷史舞臺,那么這個草原就是這個歷史舞臺的后臺。很多的游牧民族都是在呼倫貝爾草原打扮好了。或者說在這個草原里裝備好了,然后才走出馬門。當他們走出馬門的時候,他們已經不僅是一群牧人,而是有組織的全副武裝了的騎手、戰士。這些牧人、騎手或戰士總想把萬里長城打破一個缺口,走進黃河流域。他們或者以遼河流域的平原為據點,來敲打長城的大門,因而陰山一帶往往出現民族矛盾的高潮。兩漢與匈奴,北魏與柔然,隋唐與突厥,明與韃靼,都在這一帶展開了劇烈的斗爭。一直到清初,這里還是和準噶爾進行戰爭的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如果這些游牧民族,在陰山也站不住腳。他們就只胡繼續往西走,謀略從居延打開一條通路進入洮河流域或青海草原;如果這種企圖又失敗了,他們就只有跑到準噶爾高原,從天山東麓打進新疆南部;如果在這里也遇到抵抗,那就只有遠走中亞,把希望寄托在女為水流域了。所有這些民族矛盾斗爭在今天看來,都是一系列的民族不幸事件,因為不論誰勝誰負,對于雙方的人民來說都是一種災難,一種悲劇。
馬克思說:“世界歷史形式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它的喜劇?!爆F在悲劇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出現在內蒙地區的是歷史喜劇。但是悲劇時代總是一個歷史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歷史時代,一個緊緊和喜劇時代銜接的時代。為了讓我們更民政局地和過去的悲劇時代訣別以及更好地創造我們的幸福的未來,回顧一下這個過去的時代,不是沒有益處的。
作者簡介:翦伯贊(1898——1968)著名歷史學家。湖南省桃源縣人,維吾爾族。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26年,參加北伐軍政治工作。大革命失敗后,開始研究中國社會和中國歷史。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40年到解放戰爭期間,按照周恩來的部署,他先后在重慶、南京、上海和香港從事統一戰線和理論宣傳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等職。曾與郭沫若、范文瀾等籌建成立了中國史學會。史學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一、二卷)、《歷史問題論叢》等。
摘自:《人民日報》以上內容閱讀網小編整理發布,為廣大讀者們提供寫景美文摘抄,名家寫景美文賞析在線閱讀,喜歡寫景美文的朋友不可錯過。
? 更新于:
- 上一篇: 《南行雜記》朱自清
- 下一篇: 《變形木與洋菊花》陳染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