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884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利用十一長假里,我們全家一起到云臺山游玩。早就聽說過云臺山風景獨特,是國家級風景旅游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是國家自然遺產保護區和國家級狝猴自然保護區。這樣一個集特色風景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自然讓人向往。能夠到那里去旅游,我心里當然是非常高興。
云臺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總面積240平方公里,主要有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茱萸峰、疊彩洞、狝猴谷、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巖、青龍峽、峰林峽等景點,是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
為避開人流高峰,我們9月30日就隨團出發了,坐了6個小時的大巴,上午11點來到云臺風景區,車在景區門前停下,大家草草吃了點飯,就開始進入景區向紅石峽進發。
紅石峽又稱溫盤峪,因遍布紅石而得名,為華夏第一奇峽。此景區集秀、幽、雄、險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素來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這里外曠內幽,奇景深藏,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一個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濃縮,園林專家稱之為“自然山水精品畫廊”
進入峽谷,崖壁通體的赤紅色,故稱“紅石峽”。真是人在絕壁上行走,水在峽谷中奔流。谷里“白龍潭”、“黃龍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游龍潭”匯成“九龍溪”。還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雙獅汲水”、“孔雀開屏”、“棋盤山”等景觀。谷口南端有一狹窄的峽谷稱為“一線天”,下面是瀑高50余米的白龍瀑布。
明代懷慶知府徐以貞曾寫詩“何年鬼斧劈層崖,鳥翼飛來一線開。斜陽在山歸意懶,不堪回首重徘徊。”來贊揚景區雄險之美。
出了紅石峽,坐景區大巴到下一個泉瀑峽時太陽就快落山了。夕陽的余暉灑滿了泉瀑峽,只見這里山雄水秀,峰高瀑急,單級落差314米的華夏第一高瀑“云臺天瀑”就位于泉瀑峽的盡頭。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往上攀登等到“云臺天瀑”前,看到的是它上吻藍天,下蹈石坪,宛若銀河飛落,恰似擎天玉柱,蔚為壯觀。
泉瀑峽山勢高峻挺拔,水流急湍深邃。沿峽谷逆水而上,多孔泉、私語泉、幽潭、吟龍瀑等景觀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人間仙境。只是黃昏降臨,我們只得隨最后一批下山的游人匆匆忙忙往回趕。
第二天一早,我們隨第一批游客進入云臺山景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子房湖。湖面波光瀲滟,湖水清澈幽靜,湖周峰巒起伏。
接著進入狝猴谷,谷內有多個野生太行狝猴種群,狝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善于攀援,喜歡跳躍,行動敏捷,形體俊美,模仿性強。谷內群峰競秀,依山傍水,游人在這里享受優美山水風光的同時,還可以體驗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有個別游人就拿食物挑逗玩耍它。
第三站是看潭瀑峽。這里稱華夏第一秀水,又名小寨溝,是云臺山峽谷極品的主要代表,谷內風光怡人,宛若江南。“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瀑一潭”是潭瀑峽秀美風光的真實寫照。在這里,我欣賞到耳鬢廝磨、竊竊私語的情人瀑;四季長流、珠簾高掛的水簾洞;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豐收圖;還有龍鳳呈祥的龍鳳壁;宛如仙子的蝴蝶石;石硯磨穿的洗硯池。經專家考證,潭瀑峽內 的不老泉集太行夏雨冬雪,滲漏流動50余公里,是不可多得的優質礦泉水。
在去茱萸峰的路上,我們坐車游覽了疊彩洞。此洞是當地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從1977年至1987年,歷時十年戰天斗地的杰作。它由大小19個洞組成,隧洞全長4831米,上下落差912米,洞內均為180度的轉彎,車輛在此每行走百米,海拔平均上升5米。首尾相連,曲洞連環,形成了一道奇異誘人、耐人尋味的獨特風景線。
上午11點,為了爬上萬善寺和最高峰茱萸峰,我們先吃完攜帶的食物增加能量,又喝足水。相互攙扶,走走歇歇,向上奮力攀登,半個小時的光景先登上萬山寺,個個都累得氣喘吁吁。
萬善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當年選擇云臺山建寺,有位居四方中央、土生萬物、萬法歸宗之意。四百多年來,經過歷朝歷代,特別是近幾十年的幾次擴建翻修,此寺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山以寺靈,寺以山名,此寺常年香火不斷。
茱萸峰是歷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藥王孫思邈也曾在此處采藥煉丹。這里有千年名樹紅豆杉、五角楓樹,森林覆蓋率高達93%,有“天然氧吧”之美譽。我們腳踏千階云梯棧道,手扶掛滿金鎖紅布的鐵鏈,走走停停,終于登上了海拔1308米的茱萸頂峰。
放眼望去,但見群山連綿,峰涌云動,天高霧繞,空曠遼闊。唐代詩人王維曾登臨此峰,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絕唱。
游完景區,我們在山下美食了一頓陜西的羊肉泡饃,那真是味美。云臺山之游不虛此行!
作者:張照準,青年作家。筆名:紫荊藤、紫金藤等,已發表作品20萬字,供職于臨商銀行。
?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