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172 字 閱讀時長:大約 4 分鐘 ?
倉圣公園游記
吃完飯,看看手機,才十二點多點。去哪玩呢?要不去倉圣公園看看吧,好多年沒到那了,也不知現在什么樣了!
出了拉面館,駕著我的寶馬,一路南行,來到了倉圣公園的北門入口處,把車停好,進了園。
如今的倉圣公園是開放的。記得九三年第一次來的時候,還賣票。那天,下著蒙蒙細雨,建筑上停工,我和朋友唐保東閑逛,逛到了這里。每人花了五毛錢買了個票進來的。后來,公園對外開放了,由于沒有機會,很少來到這里。
從北門進來,往西拐。兩邊是一些游樂設施,可能是正直中午,生意顯得很冷清。
穿過一個小土山,便來到了湖的北岸。
孤寂的游艇躺在岸邊,像是在午睡,靜極了。
繼續往西行。
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就在這湖的北岸,就在那個地方,有一個妙齡少女在畫板前聚精會神的畫著畫,畫的正是這個湖和湖里的游艇,以及遠處湖心島上那個赫然矗立的涼亭。如今,湖還在,卻不見麗人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刻,心情莫名的有些失落。多么希望,那個女孩再度重現,就像二十多年前,她拿著畫筆。
我悠悠地走著,看到一個大約有十幾米高的彌勒佛雕塑,佛的下面,有一個門,門口寫著“魔鬼城”。門口沒有人,只看到門口里有許多彩燈在閃爍。
沿著湖的北岸繼續西行,來到一座石拱橋前,旁邊有一個牌子寫著“路滑,注意安全”的警示牌。
橋面是用長方形的青石砌成,走在上面,有些滑。過了橋,就是湖心島了。
從右側沿著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小路,走進一個花架搭成的走廊。
走廊里有人坐在凳子上聊天,有人在睡覺,真是個午睡的好地方。
花架上爬滿了凌霄花。
從走廊的東南側出來,往東走,便來到了“倉頡紀念堂”前。
大門緊閉,門口西側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
營業時間:
上午:9:00——11:00
下午:14:00——16:00
眼下,十二點多,不營業。
這個紀念堂,我從沒進去過。
透過縫隙,模糊的看到正北屋里,有一個塑像,我想,那一定是倉頡了。
院子不是很大,西側和東側分別有幾間偏房。
從紀念堂門前往東走,走過高低不平的石頭小徑,來到了公園的制高點——涼亭(涼亭是有名字的,上面寫著,但我忘了)。
涼亭依舊,朋友唐寶東沒來。
一種孤獨的悲涼莫名的襲上心頭。
朋友是一個善詩的人,記得那一次,他站在亭子里,熱情激昂的口占了一首躊躇滿志的詩。詩的內容我忘了。
如今,他人沒來,亭子顯得有幾分冷清。
眼下,是農歷的四月三十,也算是端午時節了,亭子西南角的石榴花紅的像一團火。
從亭子東側往外走,回眸兩邊的柱子。
在亭子兩邊的大圓柱子上寫著一副對聯,就一副對聯,總共十幾個字,就有倆字我不認識。
寫對聯的人好有才啊!
亦或許,是我沒文化吧!
在亭子上方的中間寫著亭子的名字。
亭子的名字和對聯的內容我都忘了。
出了亭子往南走,跨過一個同樣是用青石鋪的橋面的小石橋,來到了湖的南邊。往南走了大約有幾十米,沿著一條水泥路往西走。
我想去看看那個養動物的地方。看看現在還有沒有。
路的兩邊,垂柳掩映,綠草如茵。鳥語花香。
那么多的花花草草,沒有幾樣能叫上名來。
此刻我想到了一句古話:八十歲的老翁,不知草名,鳥名和魚名。
是啊,連八十歲的老翁都有不知道的草名,鳥名和魚名,何況我還不夠老翁啊!
來到公園的西南角。那個養野獸的大圓池子還在。
咋沒見動靜呢?沒有東西了?
順著池子往西往北轉。
有猴子。
我一陣的喜悅。總算是還有東西。一顆失望的心稍稍有了點安慰。
有兩只猴子正在假山后面的背陰處睡覺呢!
再往北轉,又看見兩只,也在睡覺。
“嗨!”
我吆喝了一聲。
有一只猴子愛答不理地睜了睜眼,緊接著又閉上了。
咋還不理我呢?!
“嗨!!!”
這次我增加了音量。
這次有兩只猴子睜開眼了,看了看我,起身轉了一下,扭過頭,又睡了。
猴子看上去都很瘦弱,很憔悴,我想,它們的伙食一定不好。好可憐!
算了,不打擾它們了。
再往北走,我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這里還有孔雀。這次,孔雀沒有了,就那幾只猴子了。公園的西北角是一座不高的土山,上面種著幾棵樹,稀稀拉拉的,沒啥好看的。往東走吧,看看東邊那片竹林和東門的倉頡塑像還在不在。
順著湖的南岸往東走。
湖里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只是還沒到荷花綻放的季節。在濃密的水草空隙里,偶爾能看到魚的影子。
是個釣魚的好地方!
繼續往前走,看到有一個“禁止垂釣”的警示牌。
怪不得沒有人釣魚!
從湖的東南角,走進一條小徑。
哇!
竹林還在!
碧綠碧綠的,宛如一副大寫意的水彩畫。
記得那年,我們是可以在竹林里穿行的,今天不行了,竹林周邊用小竹竿扎上了圍墻,不讓從里走了。
向東南方向極目遠眺,是“建設大廈”。正東邊,是九三年那個時候,壽光最高的大樓,也算是壽光的地標性建筑——“電業大廈”,如今,雖然它依然矗立在那兒,但是它的高度已經有些過時了。在它的北側,緊挨著,有一座比它更高的建筑搶了它的風頭。
如今的壽光,已經有好多的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昔日宏偉一時的電業大廈,在今天看來,是那么的平淡無奇。
出了竹林,往北走,來到了“文祖倉頡”雕塑前。
凝視,仰視,心靈對話。
努力感受他的氣息。
態度是真誠的,是敬仰的。
這是一種精神的對話。渴望能從這種對話里,吸收到一份文氣。
良久,大概是良久吧。我又開始往北走。
一如生活,做了短暫的休整和沉淀以后,又開始前行。
走過一座混凝土澆制的橋面,又來到了我進來時的北門。
遠遠的就看到了我的寶馬車。
——15265812936,李泉清,山東,壽光人。
? 更新于:
- 上一篇: 從荒原穿越
- 下一篇: 仙巖寺、小窟窿梯、黃華神苑行記
- 致詞
-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 聲明
-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和網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更正。